场致发光照明元件、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这种元件的照明开关单元技术

技术编号:3700233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透明电极层(2)、发光层(3)、介电层(4)、后表面电极(5)、集电极(5a,5b)和绝缘涂覆层(6)全部以预定的图形通过丝网印刷层叠在绝缘透明膜(1)上。用于形成透明电极层(2)的导电胶包含氧化铟导电粉,它包含以(A)∶(B)=从100∶0至20∶80的比率混合的针状粉(A)和细粒状粉(B)。把是光硬化或热硬化树脂的粘合树脂(D)与导电粉(C)以混合比率=从45∶55到95∶5混合。在照明开关单元中,在EL照明元件(15)的倒置面上设置开关操作突起(14),并通过垫片(16)把EL照明元件(15)固定在膜片开关(13)之上,从而消除阻断或者遮断从EL照明元件(15)发出的照明光的障碍。(*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最好用于照明各种电子元件的场致发光(EL)照明元件和EL照明元件的制造方法。而且,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这种EL照明元件更可适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输入部分的照明开关单元。近年来,微集成电路的驱动变换器对EL照明元件提出了更大的需要,这种照明元件做得很薄,能实现适当的表面照明用作诸如通信设备、视频设备以及音响设备等各种电子元件的开关和液晶显示单元的背光。图6是这种传统的扩散型EL照明元件的平面图。图7是沿图6的A-B线的剖面图。通过用溅射在绝缘透明膜101整个表面上沉淀氧化锡铟,在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等的绝缘透明膜101的上表面上形成透明导电膜112。发光层103是通过丝网印刷或者类似方法图形印制在透明导电膜112上,然后进行干燥。发光层103本身是把诸如氰乙基支链淀粉(pullulan)或者亚乙烯氟族橡胶等高介电树脂溶解于诸如二甲基甲酰胺或者N-methyl pidoridone等有机溶液中,然后在其内扩散诸如硫化锌等的发光物构成的。在发光层103上形成介电层104。介电层104包含高介电材料,如钛酸钡,把它扩散到与发光层103中所用的相似的树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场致发光照明元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绝缘透明膜(1),用作与外连接端(8)连成一体的基底材料; 透明电极层(2),以预定图形印刷在除了所述外连接端(8)的区域内的绝缘透明膜(1)的表面上; 发光层(3),以预定图形印刷在所述透明电极层(2)上; 介电层(4),以预定图形印刷在所述发光层(3)上; 后表面电极层(5),以预定图形印刷在所述介电层(4)上; 第一集电极(5b),以预定的图形印刷,其一端连接到所述后表面电极层(5)上,另一端构成所述绝缘透明膜(1)的所述外连接端(8)的一部分; 第二集电极(5a),以预定图形印刷,其一端连接到所述透明电...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边功二近久阳介生驹平治大原正广桑原胜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