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TEC专利>正文

电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9924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一种电源装置,通过全波整流电路,将具有非平滑用的第1电容器的非平滑电源连接于工频交流电源。将具有并联谐振电路的逆变器电路连接于非平滑电源。并联谐振电路在逆变器变压器的初级线圈Trla上连接第1副电容器和二极管D5,而且并联连接主电容器C3。晶体管Q1与并联谐振电路串联连接。连接局部平滑电路,通过二极管D5将二极管D6、D7与第1电容器并联连接,同时连接扼流圈L1及电容器C4。在次级线圈Trlb上通过镇流器连接荧光灯两灯丝和启动电容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高次谐波减少的单晶体管式逆变器的电源装置。这种电源装置已经为人所知的有例如日本专利特开平8-149845号所述的结构。该特开平8-149845号公报记述的电源装置,将全波整流器接在工频交流电源上,该全波整流电路连接着具有一对开关元件的半桥式逆变器电路。又在该半桥式逆变器电路上连接着与一开关元件并联连接着电感和电容的串联电路,而与另一开关元件并联连接着二极管和灯管,与电感、电容和二极管这些元件的串联电路并联连接着电容器。于是,全波整流电路输出的电压高时,在电容器中贮存高频能量的一部分,而在输出电压低时,向逆变器电路提供电能,减少电流的变动幅度,同时,不管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如何,由全波整流电路经常向逆变器电路供电,因而来自工频交流电源的输入电流不会有停止的时候,可以改善输入电流畸变,减少高次谐波,同时减小电流畸变。如上所述,在如特开平8-149845号公报所述那样构成半桥式逆变器电路的情况下,基本上是一对开关元件中一定有某一个是导通的,因此不成问题。然而,该电路在用于具有一个开关元件的单晶体管式逆变器电路的情况下,有开关元件导通期和开关元件截止期两种状态,所以强迫振荡时与谐振电路的相位条件有关,而自由振荡时谐振电路与开关元件无关。因此,特开平8-149845号公报所述的结构存在着不能简单地用于单晶体管式逆变器电路的问题。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高次谐波减少的单晶体管式逆变器电路的电源装置。本专利技术是在具备带有非平滑用的第1电容器的非平滑电源、使该非平滑电源的电压局部平滑的局部平滑电路,及具有并联谐振电路和串联连接于该并联谐振电路的开关装置的逆变器电路的电源装置中,并联谐振电路具有主电容器、将与该主电容器并联连接而且相位与该主电容器所传相位相反的电感和第1副电容器串联连接而成的串联电路,以及与上述第1副电容器并联连接,从上述非平滑电源看为正极性,从上述局部平滑电路看为反极性的二极管,上述主电容器和上述第1副电容器的连接点上连接着上述非平滑电源,上述电感和上述第1副电容器的连接点上连接着上述局部平滑电路,上述非平滑电源及上述局部平滑电源与上述并联谐振电路之间连接开关装置。于是,第1副电容器及二极管使输入电流的高次谐波分量减少,并且在开关装置导通下发生强迫振荡时,从非平滑电源和局部平滑电路看,第1副电容器总与并联谐振电路中流有强迫振荡电流的电感方保持并联关系,不管第1副电容器的超前性阻抗,强迫振荡电流还是连续、平稳地流动,而在开关装置断开下进行自由振荡时,第1副电容器和二极管处在独立于开关元件的并联谐振电路内,与开关元件无关地加强并联谐振电路,提高功率效率,同时改善电流不平衡,提高电路效率。又具备与第1电容器并联连接的、二极管和第2电容器的串联电路。于是第1副电容器和二极管的并联电路在进行局部平滑时同时对第2电容器和二极管起作用,使输入电流的高次谐波分量减少。还具备与电感并联连接的第2副电容器。于是,也利用与电感并联连接的第2电容器产生并联谐振。又,本专利技术是在具备带有非平滑用的第1电容器的非平滑电源、使该非平滑电源的电压局部平滑的局部平滑电路,以及具有并联谐振电路和连接于该并联谐振电路的开关装置的逆变器电路的电源装置中,并联谐振电路具有并联连接于开关装置的主电容器、将与该主电容器串联连接而且相位与该主电容器所传相位相反的电感和第1副电容器串联连接而成的串联电路,以及与上述第1副电容器并联连接,从上述非平滑电源看为正极性,从上述局部平滑电路看为反极性的二极管,上述第1副电容器上连接着上述非平滑电源,上述电感和上述第1副电容器的连接点上连接着上述局部平滑电路,上述第1电容器、主电容器和第1副电容器串联连接。于是第1副电容器及二极管使输入电流的高次谐波分量减少,在开关装置导通发生强迫振荡时,从非平滑电源和局部平滑电路看,第1副电容器经常与强迫振荡电流流入并联谐振电路的电感方保持并联关系,尽管第1副电容器的超前性阻抗,强迫振荡电流还是连续、平稳地流动,而在开关装置断开进行自由振荡时,第1副电容器和二极管处在独立于开关元件的并联谐振电路内,与开关元件无关地加强并联谐振电路,提高功率效率,同时改善电流不平衡,提高电路效率。还有,本专利技术是在具备带有非平滑用的第1电容器的非平滑电源、使该非平滑电源的电压局部平滑的局部平滑电路,以及具有并联谐振电路和连接于该并联谐振电路的开关装置的逆变器电路的电源装置中,并联谐振电路具有电感、并联连接于开关装置的主电容器,以及从上述非平滑电源看为正极性,从上述局部平滑电路看为反极性的二极管,并联连接于该二极管和第1电容器的串联电路上,同时在串联连接于上述电感的第1副电容器与上述二极管上连接上述非平滑电源,上述电感和上述第1副电容器的连接点上连接着上述局部平滑电路。于是第1副电容器及二极管使输入电流的高次谐波分量减少,在开关装置导通发生强迫振荡时,从非平滑电源和局部平滑电路看,第1副电容器经常与强迫振荡电流流入并联谐振电路的电感方保持并联关系,尽管第1副电容器的超前性阻抗,强迫振荡电流还是连续、平稳地流动,而在开关装置断开进行自由振荡时,第1副电容器和二极管处在独立于开关元件的并联谐振电路内,与开关元件无关地加强并联谐振电路,提高功率效率,同时改善电流不平衡,提高电路效率。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源装置一实施形态的放电灯管起动装置。图2是图1的装置的简化等效电路图。图3是同上装置的另一实施形态的放电灯管起动装置的电路图。图4图3的电路的简化等效电路图。图5是同上装置的又一实施形态的放电灯管起动装置的电路图。图6是图5的电路的简化等效电路图。图7是同上装置的再一个实施形态的放电灯管起动装置的电路图。图8是图7的电路的简化等效电路图。图9是同上装置的又再一个实施形态的放电灯管起动装置的电路图。图10是图9的电路的简化等效电路图。图11是同上第1比较例的放电灯管起动装置的电路图。图12是图11的电路的简化等效电路图。图13是同上第2比较例的放电灯管起动装置的电路图。图14是图13的电路的简化等效电路图。图15是同上第3比较例的放电灯管起动装置的电路图。图16是图15的电路的简化等效电路图。图17是同上第4比较例的放电灯管起动装置的电路图。图18是图17的电路的简化等效电路图。图19是图1和图2所示的放电灯管起动装置的输入电流波形和输入电压波形的波形图。图20是图3和图4所示的放电灯管起动装置的输入电流波形和输入电压波形的波形图。图21是比较例1的放电灯管起动装置的输入电流波形和输入电压波形的波形图。图22是图19的各波形的放大图。图23是图20的各波形的放大图。图24是图21的各波形的放大图。图25是图1和图2所示的放电灯管起动装置中第1副电容器C2的全周期电流波形和电压波形的波形图。图26是图3和图4所示的放电灯管起动装置中第1副电容器C2的全周期电流波形和电压波形的波形图。图27是比较例1的放电灯管起动装置的全周期电流波形和电压波形的波形图。图28是图25的峰部的波形图。图29是图26的峰部的波形图。图30是图27的峰部的波形图。图31是图25的谷部的波形图。图32是图26的谷部的波形图。图33是图27的谷部的波形图。图34是说明图25的谷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装置,具备:具有非平滑用的第1电容器的非平滑电源、使该非平滑电源的电压局部平滑的局部平滑电路,以及具有并联谐振电路和串联连接于该并联谐振电路的开关装置的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并联谐振电路具有主电容器、将与该主电容器并联 连接,而且相位与该主电容器所传相位相反的电感和第1副电容器串联连接而成的串联电路,以及与上述第1副电容器并联连接,从上述非平滑电源看为正极性,从上述局部平滑电路看为反极性的二极管,上述主电容器和上述第1副电容器的连接点上连接着上述非 平滑电源,上述电感和上述第1副电容器的连接点上连接着上述局部平滑电路,上述非平滑电源及上述局部平滑电源与上述并联谐振电路之间连接开关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天野隆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TEC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