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恒湿测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9639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温湿度测试领域,尤指一种恒温恒湿测试机,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蒸发器和出风方向的设计,能够限定腔体内的凝露落入到指定的区域内,以此规避凝露落入到电子产品的情况,如此一来,在配备降温设备后,凝露落入到电子产品的问题即可得到解决。子产品的问题即可得到解决。子产品的问题即可得到解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恒温恒湿测试机


[0001]本技术涉及温湿度测试领域,尤指一种恒温恒湿测试机。

技术介绍

[0002]经过检索发现,专利号CN201922137907.3专利名称为一种防凝露恒温恒湿机,涉及恒温恒湿测试领域,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内箱,所述内箱的顶部嵌入有加热线,且加热线呈蛇形分布,所述内箱内部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加热器,且内箱内部一侧位于加热器的下方安装有蒸发器,所述机体内部的一侧安装有马达,且马达的输出端连接有延伸至内箱内部位于加热器上方的转轴。本技术通过在内箱的顶部设置加热线,可使恒温恒湿机在工作的时候,可通过加热线对内箱顶部进行加热,且加热线呈蛇形分布,加热面积大、加热更均匀,当外胆温度高于内胆温度是不会产生凝露的现象,避免对测试中的电子产品造成损害。
[0003]但是,这种恒温恒湿机仅限于能够升温的模式,对于低温下的各种模式,如低温高湿和低温低湿两种测试环境是不能被构建,同样得,在这种恒温恒湿机内,如果装配降温设备,内箱内会重新出现凝露:在先的高温高湿环境下,会因为突然降温而导致内箱内壁温度达到内部空气的露点温度,内箱内壁就会形成凝露,并且会滴落在电子产品上,对电子产品的电路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恒温恒湿测试机,该测试机内部构造了新的循环风道,在配备降温设备后,凝露不会滴落在电子产品上。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恒温恒湿测试机,包括有腔体及位于腔体内的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腔体内还设有蒸发器,蒸发器以其内部流体从上到下方向流动的姿势设置,送风组件于出风模式时所营造的出风流道向腔体顶壁碰撞形成了上向风,该上向风通过扩散的方式顺着腔体四周形成了下向风,下向风顺着蒸发器以与蒸发器内部流体流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流动,以至下向风汇流到送风组件与腔体下部分对应的进风口内,其中,出风模式为出风组件将进风口内周面的空气经由送风组件的头部位置的上方而向上排出的方式引。
[0006]根据本技术中蒸发器和出风方向的设计,能够限定腔体内的凝露落入到指定的区域内,以此规避凝露落入到电子产品的情况,如此一来,在配备降温设备后,凝露落入到电子产品的问题即可得到解决。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现有技术侧视状态下的剖视图。
[0008]图2是本技术测试状态下的剖视图。
[0009]图3是蒸发器的立体图。
[0010]图4是图2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11]附图标号说明:1

送风组件;2

蒸发器;3

进风口;4

腔体;5

注入流道;6

流出通道;7

导流孔;8

雾化器;9

加热器;10

喷雾加湿器;
[0012]11

鼓风机;12

干燥空气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从检索到的专利文献CN201922137907.3专利名称为一种防凝露恒温恒湿机,图1为现有技术恒温恒湿机在测试状态的内部结构图,循环风扇所营造出的风流是指向于活动门上,测试产品位于风流的流动区域内,在这种设置方式下,采用后来加装降温装的方式,内箱内部的顶面会因为突然的减温而形成凝露,滴落在测试产品上,造成产品上的电路部分短路。
[0014]基于上述分析得知,需要改变内箱内部空气的流动方向,因而,本技术提供一种恒温恒湿测试机,这种测试机内部空气的流动方向是向上扩散到并汇流到测试机内部的下方,当测试机内部顶面上逐渐开始形成凝露时,在其未达到能够因为自重而马上自然落入的阶段下,送风组件1会扰动周边的气流形成向上流动的风道,在风力的作用下,凝露沿风道往内箱的侧边沿处流动,以至在内箱中间区域测试的电子产品,免受水滴低落的风险。
[0015]对此,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案作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必要手段:
[0016]如图2所示,具备腔体4,腔体4内有送风组件1和蒸发器2,送风组件1上的进风口3位于送风组件1的头部位置的上方,而进风口3则可以以相对或者不相对的形式设置,只要兼顾到能够从上方出风、下方进风即可,于是乎,进风口3可以设置在送风组件1下部分的侧面或者是下部分的底面,将产品设置在送风组件1的送风流道中,以此模拟各种极限环境下对电子产品的影响。
[0017]在腔体4上所形成的凝露会向两侧移动并汇聚在底部,在做温湿度检测时,因为重力的关系,水滴无法随空气重新进入到送风组件1内,姑且腔体4顶壁不会形成新的水滴;
[0018]在这种设计方式下,营造的出风流道除却可以引导内部顶面的凝露外,还能配合蒸发器2提高制冷效率,如,蒸发器2内部有EEV冷媒,这种冷媒在蒸发器2内部以从上到下的方向流动,与送风组件1于出风模式(出风模式为出风组件将进风口3内周面的空气经由送风组件1的头部位置的上方而向上排出的方式引导)时构造的出风流道在碰撞后流动的方向一致,在降温阶段中,同向流动的方式能够使蒸发器2一直处于较高温状态(测试温度可以为150
°
的环境)下,冷媒可以快速从液体转变为气体,从而使制冷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
[0019]当然,蒸发器2为了适用冷媒的流动方式,以冷媒的流动方式所设置,并且该设置位置是靠近腔体4的侧面或者设置在腔体4的侧面上,这样就能让蒸发器2有一个较大的空间与热量进行热交换,可以更加全面的对腔体4内部的内部进行制冷。
[0020]如图3

4所示,蒸发器2的上方有冷媒流入的注入流道5,从下方排出的流出通道6,而蒸发器2内部具有多个冷媒流道,注入流道5通过冷媒流道与流出通道6连通,蒸发器2上设有导流孔7,导流孔7位于冷媒流道之间,彼此两者之间互不连通,腔体4内部的空气可以从蒸发器2一面的导流孔7进入,从蒸发器2另一面的导流孔7流出;
[0021]这种设计方式增大了空气与蒸发器2之间的接触面,进一步提升制冷效率。
[0022]其中,蒸发器2与送风组件1是错开的,蒸发器2上设有导流孔7,蒸发器2上涉及导
流孔7的两个相对面,上向风从任一面进入,从另一面流出,而导流孔7是以倾斜兼对称的方式设置,这样一来,从导流孔7流出的空气会相互混合,解决冷媒流道之间冷媒通过量不一制致使蒸发器2在排出空气的区域上能感受到温度差异性的问题。
[0023]于下向风的流动路径上设有相靠近的加湿器和加热器9,其中,加湿器至少设有一组并分别位于加热器9的上方和下方,由于在测试过程中,涉及到了高温高湿的测试环境,在这个环境下,温度可高达150
°
的温度,因而,经过加热器9的下向风,其附带的水分会被蒸发了一部分,为了维持基本的测试环境条件下,设置了一组加湿器,使被加热的空气,能够被充分湿润。
[0024]需要说明的是,这两组加湿器的加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温恒湿测试机,包括有腔体及位于腔体内的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腔体内还设有蒸发器,蒸发器以其内部流体从上到下方向流动的姿势设置,送风组件于出风模式时所营造的出风流道向腔体顶壁碰撞形成了上向风,该上向风通过扩散的方式顺着腔体四周形成了下向风,下向风顺着蒸发器以与蒸发器内部流体流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流动,以至下向风汇流到送风组件与腔体下部分对应的进风口内,其中,出风模式为出风组件将进风口内周面的空气经由送风组件的头部位置的上方而向上排出的方式引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恒湿测试机,其特征在于:蒸发器与送风组件是错开的,蒸发器上设有导流孔,蒸发器上涉及导流孔的两个相对面,上向风从任一面进入,从另一面流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恒温恒湿测试机,其特征在于:蒸发器上的导流孔在面与面之间是斜向对称的。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柏尧杨福源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泰利测试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