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燃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9463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包括:气缸;缸盖,水平地安装在气缸的顶部;以及活塞,设置在气缸内部,活塞中形成:凹陷部,形成在活塞的顶部;冷却油道,沿轴向方向设置在凹陷部与活塞外壁之间;以及沿轴向方向依次设置在活塞外壁上的第一气环槽和第二气环槽,第一气环槽和第二气环槽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气环和第二气环;其中,凹陷部、活塞的顶面、活塞的第一环岸、缸盖、气缸内壁以及第一气环围成燃烧室,燃烧室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凹陷部的唇口在径向方向上靠近活塞外壁的边缘设置,且凹陷部的唇口的直径D1与活塞的直径D的比值范围为0.73~0.78,以增加第一区域的容积与燃烧室的容积的比值。增加第一区域的容积与燃烧室的容积的比值。增加第一区域的容积与燃烧室的容积的比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燃烧系统


[0001]本技术的至少一种实施例涉及内燃机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柴油机功率密度的不断提升,循环喷油量越来越高。但是,基于柴油机喷雾混合燃烧的时间极短,容易造成燃烧室局部过浓,导致大量颗粒物排放和碳氢化合物(HC)排放。
[0003]现有的发动机燃烧系统的活塞顶部形成的凹陷部的唇口直径与活塞的直径的比值较小,使得活塞顶面、缸盖底面、气缸内壁以及第一气环围成的区域容积较大,该部分区域所占容积为燃烧系统的有害容积,也就是说,现有的发动机燃烧系统中的有害容积较大,使得气缸内部空气的利用率低,颗粒物排放量以及碳氢化合物(HC)排放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通过设置凹陷部的唇口的直径D1与活塞的直径D的比值范围,增加第一区域的容积与燃烧室的容积的比值,提高有效容积率,以提高气缸内部空气的利用率,降低颗粒物和碳氢化合物(HC)排放量。
[0005]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包括:气缸;缸盖,水平地安装在所述气缸的顶部;以及活塞,设置在所述气缸内部,所述活塞中形成:凹陷部,形成在所述活塞的顶部;冷却油道,沿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活塞外壁之间;以及沿轴向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活塞外壁上的第一气环槽和第二气环槽,所述第一气环槽和所述第二气环槽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气环和第二气环;其中,所述凹陷部、所述活塞的顶面、所述活塞的第一环岸、所述缸盖、所述气缸内壁以及所述第一气环围成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所述凹陷部的唇口在径向方向上靠近所述活塞外壁的边缘设置,且所述凹陷部的唇口的直径D1与所述活塞的直径D的比值范围为0.73~0.78,以增加所述第一区域的容积与所述燃烧室的容积的比值。
[0006]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气环槽的顶部靠近所述活塞顶面设置,所述第一气环槽的顶部距所述活塞的顶面的距离H3与所述活塞的顶面距所述活塞的销孔中心的距离H的比值范围为0.08~0.12,以减少所述第三区域的容积。
[0007]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活塞的顶面距所述活塞的销孔中心的距离H为50mm,所述第一气环槽的顶部距所述活塞的顶面的距离H3为4~6mm。
[0008]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冷却油道沿轴向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气环槽的下侧端面沿径向方向对齐的位置以及与所述第二气环槽的上侧端面沿径向方向对齐的位置,以冷却所述第一气环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环岸下部的第二环岸。
[0009]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冷却油道的内径沿轴向方向自上至下逐渐增加,所述冷却油道靠近所述活塞顶面一端的内径小于所述冷却油道远离所述活塞顶面一端的
内径。
[0010]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环岸的外径D2与所述活塞的直径D的差值与所述活塞的直径D的比值范围为0.008~0.01。
[0011]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活塞的直径D为100mm,所述第一环岸的外径D2与所述活塞的直径D的差值范围为0.8~1mm。
[0012]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活塞外壁上还设置有油环槽,所述油环槽沿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环槽的下方,所述油环槽上安装有油环。
[0013]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凹陷部的内壁包括:唇口,与所述活塞的顶面相连,所述唇口被构造成沿轴向方向凹陷的阶梯型的曲面;缩口,与所述唇口的下侧连接,所述缩口被构造成沿轴向向下延伸的圆柱面;两个凹坑,分别与所述缩口的下侧连接,所述凹坑被构造成圆心位于所述凹陷部内部的圆弧面;以及凸起,所述凸起的周边与两个所述凹坑的径向的内侧连接,所述凸起被构造成朝向所述活塞顶部弯曲的圆弧面。
[0014]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冷却油道的轴线与所述活塞的轴线重合,所述冷却油道关于所述活塞的轴线对称。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的发动机燃烧系统,通过设置凹陷部的唇口的直径D1与活塞的直径D的比值范围,增加第一区域的容积与燃烧室的容积的比值,提高有效容积率,以提高气缸内部空气的利用率,降低颗粒物排放量。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发动机燃烧系统的剖视图;
[0017]图2是活塞的剖视图;
[0018]图3是活塞的凹陷部的示意图。
[0019]图中:
[0020]1‑
气缸;
[0021]2‑
缸盖;
[0022]3‑
活塞;
[0023]31

凹陷部;311

唇口;312

缩口;313

凹坑;314

凸起;
[0024]32

冷却油道;
[0025]33

第一气环槽;
[0026]34

第二气环槽;
[0027]35

第一环岸;
[0028]36

第二环岸;
[0029]37

油环槽;
[0030]38

销孔;
[0031]4‑
第一气环;
[0032]5‑
第二气环;
[0033]6‑
燃烧室;61

第一区域;62

第二区域;63

第三区域;
[0034]7‑
油环;
[0035]8‑
活塞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7]根据本技术一个方面的专利技术构思,提供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包括:气缸;缸盖,水平地安装在气缸的顶部;以及活塞,设置在气缸内部,活塞中形成:凹陷部,形成在活塞的顶部;冷却油道,沿轴向方向设置在凹陷部与活塞外壁之间;以及沿轴向方向依次设置在活塞外壁上的第一气环槽和第二气环槽,第一气环槽和第二气环槽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气环和第二气环;其中,凹陷部、活塞的顶面、活塞的第一环岸、缸盖、气缸内壁以及第一气环围成燃烧室,燃烧室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凹陷部的唇口在径向方向上靠近活塞外壁的边缘设置,且凹陷部的唇口的直径D1与活塞的直径D的比值范围为0.73~0.78,以增加第一区域的容积与燃烧室的容积的比值。
[0038]图1是本技术的发动机燃烧系统的剖视图;图2是活塞的剖视图。
[0039]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请参照图1

图2,提供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包括气缸1、缸盖2以及活塞3。缸盖2水平地安装在气缸1的顶部。活塞3设置在气缸1内部。活塞3中形成凹陷部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1);缸盖(2),水平地安装在所述气缸(1)的顶部;以及活塞(3),设置在所述气缸(1)内部,所述活塞(3)中形成:凹陷部(31),形成在所述活塞(3)的顶部;冷却油道(32),沿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凹陷部(31)与所述活塞(3)外壁之间;以及沿轴向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活塞(3)外壁上的第一气环槽(33)和第二气环槽(34),所述第一气环槽(33)和所述第二气环槽(34)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气环(4)和第二气环(5);其中,所述凹陷部(31)、所述活塞(3)的顶面、所述活塞(3)的第一环岸(35)、所述缸盖(2)、所述气缸(1)内壁以及所述第一气环(4)围成燃烧室(6),所述燃烧室(6)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区域(61)、第二区域(62)以及第三区域(63),所述凹陷部(31)的唇口(311)在径向方向上靠近所述活塞(3)外壁的边缘设置,且所述凹陷部(31)的唇口(311)的直径D1与所述活塞(3)的直径D的比值范围为0.73~0.78,以增加所述第一区域(61)的容积与所述燃烧室(6)的容积的比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环槽(33)的顶部靠近所述活塞(3)顶面设置,所述第一气环槽(33)的顶部距所述活塞(3)的顶面的距离H3与所述活塞(3)的顶面距所述活塞(3)的销孔(38)中心的距离H的比值范围为0.08~0.12,以减少所述第三区域(63)的容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3)的顶面距所述活塞(3)的销孔(38)中心的距离H为50mm,所述第一气环槽(33)的顶部距所述活塞(3)的顶面的距离H3为4~6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油道(32)沿轴向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气环槽(33)的下侧端面沿径向方向对齐的位置以及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李德胜孙非杜建秋闫静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