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位电极的整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9393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行位电极的整合结构,包括底座与电极板,所述底座的顶端放置有电极板,且底座与电极板之间通过连接组件相互连接;所述电极板的顶端设置有行位电极,且行位电极包括有两组长电极与两组短电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长电极与短电极整合在一个电极板上进行加工,使得电极板的数量只有原来的一半左右,并且在加工同一个面时所用的是同一条程序和同一把刀,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了精度,也减少CNC加工时间和EDM放电时间;同时通过连接组件的设置,增加了电极板与底座连接时的便捷性,同时增加了电极板与底座的牢固程度。的牢固程度。的牢固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位电极的整合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盖
,具体为一种行位电极的整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池盖或面壳是手机的一种配件,该配件是手机使用时所用的直接关连的附件,是构成手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池盖或面壳在制作时需要加工行位电极。
[0003]目前,行位电极加工都是单独加工,而一般电池盖或面壳的行位电极数量可高达四十个左右,数量过多,浪费材料,对于CNC加工电极时相同的面也不是同一条程序加工,导致加工精度误差大,加工时间和EDM放电较表时间过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位电极的整合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电池盖或面壳的行位电极数量多,精度误差大,时间过长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行位电极的整合结构,包括底座与电极板,所述底座的顶端放置有电极板,且底座与电极板之间通过连接组件相互连接;所述电极板的顶端设置有行位电极,且行位电极包括有两组长电极与两组短电极,所述长电极固定在电极板的表面,且两组长电极平行排列,所述短电极位于长电极的一侧,且短电极固定在电极板的表面,并且两组短电极位于同一中轴线上。
[0006]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是由连接腔、连接片、弹力柱、挤压片、挤压弹簧、扣合槽以及扣合柱构成,所述连接腔开设在底座的四个拐角位置处。
[0007]优选的,所述电极板底部的四个拐角固定有连接片,并且组装时连接片插进连接腔的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腔的内壁上固定有相互交叉排列的弹力柱与挤压弹簧,并且弹力柱与挤压弹簧的一侧设置有挤压片。
[0009]优选的,所述挤压片一侧的表面与弹力柱和挤压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并且挤压片另一侧的表面与连接腔相互挤压配合。
[0010]优选的,所述底座表面且位于连接腔的一侧设置有扣合槽,且扣合槽的内部卡合有扣合柱,并且扣合柱固定连接在电极板的表面。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行位电极的整合结构通过将长电极与短电极整合在一个电极板上进行加工,使得电极板的数量只有原来的一半左右,并且在加工同一个面时所用的是同一条程序和同一把刀,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了精度,也减少CNC加工时间和EDM放电时间;同时通过连接组件的设置,增加了电极板与底座连接时的便捷性,同时增加了电极板与底座的牢固程度。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三维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行位电极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组件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现有技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现有技术的电极板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底座;2、电极板;3、行位电极;31、长电极;32、短电极;4、连接组件;41、连接腔;42、连接片;43、弹力柱;44、挤压片;45、挤压弹簧;46、扣合槽;47、扣合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上、下、左、右”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行位电极的整合结构的结构如图1以及图2所示,包括底座1与电极板2,底座1的顶端放置有电极板2,电极板2的顶端设置有行位电极3,且行位电极3包括有两组长电极31与两组短电极32,长电极31固定在电极板2的表面,且两组长电极31平行排列,短电极32位于长电极31的一侧,且短电极32固定在电极板2的表面,并且两组短电极32位于同一中轴线上。
[0020]实施时,将长电极31与短电极32整合在一个电极板2上进行加工,使得电极板2的数量只有原来的一半左右,并且在加工同一个面时所用的是同一条程序和同一把刀,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了精度,也减少CNC加工时间和EDM放电时间。
[0021]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底座1与电极板2之间通过连接组件4相互连接,连接组件4是由连接腔41、连接片42、弹力柱43、挤压片44、挤压弹簧45、扣合槽46以及扣合柱47构成,连接腔41开设在底座1的四个拐角位置处,电极板2底部的四个拐角固定有连接片42,并且组装时连接片42插进连接腔41的内部,连接腔41的内壁上固定有相互交叉排列的弹力柱43与挤压弹簧45,并且弹力柱43与挤压弹簧45的一侧设置有挤压片44,挤压片44一侧的表面与弹力柱43和挤压弹簧45的一端固定连接,并且挤压片44另一侧的表面与连接腔41相互挤压配合,底座1表面且位于连接腔41的一侧设置有扣合槽46,且扣合槽46的内部卡合有扣合柱47,并且扣合柱47固定连接在电极板2的表面。
[0022]实施时,将连接片42会插进连接腔41的内部,随后通过弹力柱43与挤压弹簧45的弹力推动挤压片44与连接片42相互挤压贴合进行固定,接着通过扣合柱47与扣合槽46相互扣合进行再次紧固。
[0023]具体地,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现有技术中,行位电极加工都是单独加工,而一般电池盖或面壳的行位电极数量可高达四十个左右,数量过多,浪费材料,对于CNC加工电极时相同的面也不是同一条程序加工,导致加工精度误差大,加工时间和EDM放电较表时间过长;而本技术的结构如图1以及图2所示,通过行位电极3的设置,将长电极31与短电极
32整合在一个电极板2上进行加工,使得电极板2的数量只有原来的一半左右,并且在加工同一个面时所用的是同一条程序和同一把刀,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了精度,也减少CNC加工时间和EDM放电时间。
[0024]工作原理:将电极板2放置在底座1的表面并通过连接组件4连接,连接组件4实施时,连接片42会插进连接腔41的内部,随后通过弹力柱43与挤压弹簧45的弹力推动挤压片44与连接片42相互挤压贴合进行固定,接着通过扣合柱47与扣合槽46相互扣合进行再次紧固,增加了电极板2与底座1连接时的便捷性,同时增加了电极板2与底座1的牢固程度。
[0025]本技术中通过行位电极3的设置,将长电极31与短电极32整合在一个电极板2上进行加工,使得电极板2的数量只有原来的一半左右,并且在加工同一个面时所用的是同一条程序和同一把刀,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了精度,也减少CNC加工时间和EDM放电时间。
[002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位电极的整合结构,包括底座(1)与电极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放置有电极板(2),且底座(1)与电极板(2)之间通过连接组件(4)相互连接;所述电极板(2)的顶端设置有行位电极(3),且行位电极(3)包括有两组长电极(31)与两组短电极(32),所述长电极(31)固定在电极板(2)的表面,且两组长电极(31)平行排列,所述短电极(32)位于长电极(31)的一侧,且短电极(32)固定在电极板(2)的表面,并且两组短电极(32)位于同一中轴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位电极的整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4)是由连接腔(41)、连接片(42)、弹力柱(43)、挤压片(44)、挤压弹簧(45)、扣合槽(46)以及扣合柱(47)构成,所述连接腔(41)开设在底座(1)的四个拐角位置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行位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鼎盛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