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中转站敞开泊位臭气逸散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9127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垃圾中转站敞开泊位臭气逸散控制结构,包括对应设置的垃圾倾倒区和垃圾压缩区,垃圾倾倒区内设置有防止臭气逸散的风幕模组,垃圾压缩区内设置有植物液喷洒模组、以及抽风模组;风幕模组包括对应泊位大门设置的一组风幕机,一组风幕机对应设置,且通过出风口出风,形成防止臭气逸散的风幕。形成防止臭气逸散的风幕。形成防止臭气逸散的风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垃圾中转站敞开泊位臭气逸散控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垃圾处理技术,特别涉及垃圾处理站,具体的,是一种垃 圾中转站敞开泊位臭气逸散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城市垃圾中转站点建有多个泊位,泊位之间有的设置为敞开互通形式,载 有城市垃圾的转运车辆进入泊位,将垃圾卸到倾倒区,最后在压缩区将垃圾压 缩实现缩小体积的减量化。
[0003]垃圾在倾倒和压缩的过程中臭气味道较重,四处逸散,造成垃圾中转站内 外空气环境较差,影响到站内操作人员及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
[0004]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0005]1、各类垃圾转运车辆进入泊位频次较高,进入泊位倾倒垃圾时,较难做到 关闭泊位大门,进行密闭操作,从而控制臭气溢出站外,对管理要求较高;
[0006]2、垃圾中转站一般采用全面通风的形式对散发的臭气进行收集,抽风量较 大且收集效果较差;
[0007]3、在压缩区细小粉尘及臭味较重、四处逸散。
[0008]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垃圾中转站敞开泊位臭气逸散控制结构来解决上述 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中转站敞开泊位臭气逸散控制结构。
[0010]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0011]技术方案:
[0012]一种垃圾中转站敞开泊位臭气逸散控制结构,包括对应设置的垃圾倾倒区 和垃圾压缩区,垃圾倾倒区内设置有防止臭气逸散的风幕模组,垃圾压缩区内 设置有植物液喷洒模组、以及抽风模组;
[0013]风幕模组包括对应泊位大门设置的一组风幕机,一组风幕机对应设置,且 通过出风口出风,形成防止臭气逸散的风幕。
[0014]进一步的,植物液喷洒模组包括下层植物液喷洒组件,下层植物液喷洒组 件包括若干对应设置的下层植物液喷洒头,下层植物液喷洒头喷洒的下层植物 液用做降尘及预处理介质,形成有效抑制粉尘和臭味的细微粉尘和无组织臭气 处理结构。
[0015]进一步的,植物液喷洒模组还包括上层植物液喷洒组件,上层植物液喷洒 组件包括若干对应设置的上层植物液喷洒头,上层植物液喷洒头喷洒的上层植 物液,辅助细微粉尘和无组织臭气处理结构,进行降尘及臭气掩蔽,形成细微 粉尘和无组织臭气双重处理结构。
[0016]进一步的,抽风模组包括对应设置的侧边抽风组件,侧边抽风组件包括对 应设置的上层抽风口、中层抽风口、下层抽风口。
[0017]进一步的,抽风模组还包括设置于垃圾压缩区上部的上部抽风组件,上部 抽风组件包括若干对应设置的上部抽风口。
[0018]进一步的,抽风模组通过抽风支管、抽风主管连通臭气处理设备。
[0019]进一步的,抽风模组用做垃圾压缩区的抽风收集部,进行垃圾压缩区的抽 风,形成微负压区域,组合垃圾倾倒区形成高效臭气逸散控制结构。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1]1)采用风幕隔离措施,两侧布置风幕机,两侧对流形成风幕,使垃圾中转 站的站内与站外隔离,有效阻止了站内外气体交流,防止臭气外溢;
[0022]2)加强源头控制,在臭气较为密集的压缩区区域采植物液高压喷雾喷淋对 细微粉尘和无组织废气进行降尘、预处理,有效控制了粉尘和臭味;
[0023]3)将臭气全面通风收集方式改为区域局部收集处理,对垃圾压缩区形成微 负压,进一步组织垃圾臭气逸散。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实施例:
[0026]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展示一种垃圾中转站敞开泊位臭气逸散控制结构,包 括对应设置的垃圾倾倒区100和垃圾压缩区200,垃圾倾倒区100内设置有防止 臭气逸散的风幕模组1,垃圾压缩区200内设置有植物液喷洒模组、以及抽风模 组;
[0027]风幕模组1包括对应泊位大门设置的一组风幕机2,一组风幕机2对应设置, 且通过出风口3出风,形成防止臭气逸散的风幕。
[0028]植物液喷洒模组包括下层植物液喷洒组件5,下层植物液喷洒组件5包括若 干对应设置的下层植物液喷洒头,下层植物液喷洒头喷洒的下层植物液用做降 尘及预处理介质,形成有效抑制粉尘和臭味的细微粉尘和无组织臭气处理结构。
[0029]植物液喷洒模组还包括上层植物液喷洒组件4,上层植物液喷洒组件4包括若干对应设置的上层植物液喷洒头,上层植物液喷洒头喷洒的上层植物液,辅助细微粉尘和无组织臭气处理结构,进行降尘及臭气掩蔽,形成细微粉尘和无组织臭气双重处理结构。
[0030]抽风模组包括对应设置的侧边抽风组件6,侧边抽风组件6包括对应设置的 上层抽风口、中层抽风口、下层抽风口。
[0031]抽风模组还包括设置于垃圾压缩区上部的上部抽风组件7,上部抽风组件包 括若干对应设置的上部抽风口。
[0032]抽风模组通过抽风支管8、抽风主管9连通臭气处理设备300。
[0033]抽风模组用做垃圾压缩区的抽风收集部,进行垃圾压缩区的抽风,形成微 负压区域,组合垃圾倾倒区形成高效臭气逸散控制结构。
[00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0035]1)采用风幕隔离措施,两侧布置风幕机,两侧对流形成风幕,使垃圾中转 站的站内与站外隔离,有效阻止了站内外气体交流,防止臭气外溢;
[0036]2)加强源头控制,在臭气较为密集的压缩区区域采植物液高压喷雾喷淋对 细微粉尘和无组织废气进行降尘、预处理,有效控制了粉尘和臭味;
[0037]3)将臭气全面通风收集方式改为区域局部收集处理,对垃圾压缩区形成微 负压,进一步组织垃圾臭气逸散。
[0038]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中转站敞开泊位臭气逸散控制结构,特征为:包括对应设置的垃圾倾倒区和垃圾压缩区,垃圾倾倒区内设置有防止臭气逸散的风幕模组,垃圾压缩区内设置有植物液喷洒模组、以及抽风模组;风幕模组包括对应泊位大门设置的一组风幕机,一组风幕机对应设置,且通过出风口出风,形成防止臭气逸散的风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中转站敞开泊位臭气逸散控制结构,特征为:植物液喷洒模组包括下层植物液喷洒组件,下层植物液喷洒组件包括若干对应设置的下层植物液喷洒头,下层植物液喷洒头喷洒的下层植物液用做降尘及预处理介质,形成有效抑制粉尘和臭味的细微粉尘和无组织臭气处理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垃圾中转站敞开泊位臭气逸散控制结构,特征为:植物液喷洒模组还包括上层植物液喷洒组件,上层植物液喷洒组件包括若干对应设置的上层植物液喷洒头,上层植物液喷洒头喷洒的上层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永祥李彪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绿朗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