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发生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9064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闪光发生电路中,触发线圈16_3的原边绕组16_3a和弧光管16_1设置在放电回路L1中,从主电容器13放电的电能在此回路中流动,内部电池1的电压由升压电路11升压到预定电压,电能存储在主电容器13和触发用电容器16_2中,触发开关15闭合,使电流允许在原边绕组16_3a中流动,以便通过副边绕组16-3b中的触发电压,使光从弧光管16_1中发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产生闪光的闪光发生电路。通常,众所周知,已知的技术是在目标物的亮度不足的情况下,照相机与快门的动作同步而发射闪光,来拍摄目标物的照片。这样的照相机设有闪光发生电路,来发射闪光。附图说明图14是传统闪光发生电路的电路图。图14所示的闪光发生电路200设有升压电路211,它与内部电池1相连,用于控制整个照相机。这个升压电路211将内部电池1的电压升高到预定电压。而且,闪光发生电路200设有主电容器213,用于通过二极管212存储电能,电能由升压电路211升压。主电容器213的(-)端连接到二极管212的阳极端,并且二极管212的阴极端连接到升压电路211的(-)输出端。而且,主电容器213的(+)端连接到升压电路211的(+)输出端。而且,电阻元件214和触发开关215串联到主电容器213的(-)端和(+)端,而弧光管216并联到主电容器213上。弧光管216具有阳极216a和阴极216b以及侧极(sideelectrode)216c,并且氙(Xe)气封装在弧光管216内。另外,闪光发生电路200设有触发线圈218,触发线圈218由具有预定匝数的原边绕组218a和具有较大匝数的副边绕组218b组成。原边绕组218a的一端通过触发用电容器217,连接到电阻元件214和触发开关215之间的连接点。另一方面,副边绕组218b的一端连接到弧光管216的侧极216c。原边绕组218a的另一端和副边绕组218b的另一端共同地连接到弧光管216的阳极216a。在具有上面结构的闪光发生电路200中,首先,在触发开关215断开的状态下,内部电池1的电能由升压电路211升压。升压的电能通过二极管212存储在主电容器213中。而且,升压的电能还通过原边绕组218a、触发用电容器217、电阻元件214和二极管212,存储在触发用电容器217中。下一步,当拍摄照片时,触发开关215与照相机的快门动作同步地闭合。存储在触发用电容器217中的电能被释放。结果,电流在原边绕组218a中流动,并且促使电动势产生在副边绕组218b中。因此,由于副边绕组218b的匝数大于原边绕组218a的匝数,在副边绕组218b中产生的电动势被放大以致于很大。由于这个大的电动势作为触发电压加至弧光管216的侧极216c,封装在弧光管216中的氙气被激发。结果,存储在主电容器213中的电能,通过由主电容器213的(+)端、阳极216a、阴极216b和主电容器213的(-)端组成的放电回路L放电,使闪光从弧光管216中产生。按这样的方式就发射出了闪光。图15是传统闪光发生电路的电路图,它与图14所示的闪光发生电路不同。这里,相同的参考数字给予那些与图14所示的闪光发生电路200的元件相同的元件。组成闪光发生电路210的升压电路211的(+)输出端,通过二极管212连接到主电容器213的(+)端,并且升压电路211的(-)输出端连接到主电容器213的(-)端。而且,串联的电阻元件214和触发开关219串联,设置在主电容器213的(+)端和(-)端上。而且,主电容器213的(+)端和(-)端连接到弧光管216的阳极216a和阴极216b上。电阻元件214和触发开关219之间的连接点,通过触发用电容器217,连接到触发线圈218的原边绕组218a的一端,而触发线圈218的副边绕组218b的一端,连接到弧光管216的侧极216c。原边绕组218a和副边绕组218b各自的另一端共同连接到弧光管216的阴极216b。在具有上面的结构的闪光发生电路210中,当触发开关219闭合时,存储在触发用电容器217中的电能放电。结果,电流在原边绕组218a中流动,并且在副边绕组218b中产生强电动势。这个电动势作为触发电压加至弧光管216的侧极216c,封装在弧光管216中的氙气被激发。存储在主电容器213中的电能,通过由主电容器213的(+)端、阳极216a、阴极216b和主电容器213的(-)端组成的放电回路放电,使闪光从弧光管216中产生。在上述闪光发生电路200或210中,当触发开关215或219闭合,并且触发电压给予弧光管216时,放电开始在弧光管216中瞬间发生,并且发光呈现突变的上升的发光曲线(此后称为突变发光曲线),其中峰值发光量很大,并且发光时间很短发光结束。对于这种突变发光曲线中的发光,通常难以借助于近距离精确的闪光控制曝光。特别是在具有曝光调整电路的自动调整的闪光发生装置中,用于控制在达到预定发光量时停止闪光的发射,由于闪光发生周期太短,当发光量调整时,曝光调整电路中的反应延迟不能跟随闪光的发射。这样就产生了问题,即,在自动调整的闪光发生装置中调整发光量是困难的。此外,为了在发光过程中停止闪光的发射,非接触开关通过弧光管216设置在放电回路中,并且非接触开关关闭而停止发光。这项技术是已知的,但为了在短的发光时间中得到闪光的预定发光量,要有特别大的电流流过。结果,必需采用大尺寸和昂贵的非接触开关设置在放电回路中来承受大电流。而且,在具有突变发光曲线的发光中,闪光的色温很高,并且发射具有大量蓝色成分的光。在照片中为了修正光的这种蓝色成分,必需在发光部分之前设置防护器,例如防护器由染色透明盘组成。这就会产生成本上升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技术,其中将扼流线圈加在放电回路中,使发光曲线变得平滑。图16是传统闪光发生电路的电路图,它这样组成扼流线圈串联到主电容器上,并且半导体开关元件(thyristor)并联到弧光管上。在图16所示的闪光发生电路220中,扼流线圈221串联到主电容器213上。而且,半导体开关元件222并联到弧光管216上。半导体开关元件222的栅极连接到控制端224,用于控制半导体开关元件222的打开或关闭操作。而且,用于调整半导体开关元件222的栅极电压的电阻元件223,设置在半导体开关元件222的栅极和主电容器213的(-)端上。在这个闪光发生电路220中,当照相机的电源第一次打开时,‘L’电平的控制信号输入到控制端224,并且半导体开关元件222处于断开状态。而且,电能存储在主电容器213和触发用电容器217中。当触发开关219闭合时,存储在触发用电容器217中的电能放电,并且电流在原边绕组218a中流动,而电动势在副边绕组218b中产生。电动势加至弧光管216的侧极216c,并且封装在弧光管216中的氖气被激发。存储在主电容器213中的电能,通过由主电容器213的(+)端、扼流线圈221、阳极216a、阴极216b和主电容器213的(-)端组成的放电回路放电,使闪光从弧光管216中产生。这里,由于扼流线圈221设置在放电回路中,在弧光管216中流动的电流的峰值被抑制。这样,发光曲线变得平滑,闪光的色温降低,并且发光颜色更接近自然光,其中蓝色成分较少。下一步,在自动调整的闪光发生装置的曝光调整电路(未示出)中,发光量被积分处理,并且在达到预定发光量时,‘H’电平的脉冲信号输入控制端224,使半导体开关元件222导通。这里,半导体开关元件222在导通状态的阻抗,比弧光管216在激发状态的阻抗小(例如1/10)。这样,存储在主电容器213中的电能,从主电容器213的(+)端、扼流线圈221、半导体开关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个闪光发生电路,包括: 升压电路; 主电容器,用于存储由升压电路升压的电能; 弧光管,用于依靠从所述主电容器中放电的电能来产生光;和 触发电路,它设有触发用电容器和触发线圈,在触发线圈中原边绕组连接到所述触发用电容器上,并且在所述触发用电容器中流动的电能被传输到副边绕组,使触发电压加在所述弧光管上, 其中所述触发线圈的原边绕组同所述弧光管一样设置在放电回路中,从所述主电容器中放电的电能在此回路中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村克美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