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装配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9039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0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机装配工装,包括安装座,包括安装面;第一支架,设置在安装面上,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撑面,第一支撑面用于安装转子组件;第二支架,设置在安装面上,第二支架包括与第一支撑面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面,第二支撑面用于安装定子组件;移动机构,设置在安装座上,移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做相对运动,以使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本申请电机装配工装采用卧式结构,重心低,结构稳定性强;能够快速调整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相对位置,从而给与较大的安装空间,便于采用手拉葫芦等工具快速安装拆卸工件;能够实现第一安装工位的位置调整,从而保证第一安装工位和第二安装工位的同心,保证装配精度。配精度。配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装配工装


[0001]本申请属于电机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装配工装。

技术介绍

[0002]DD马达是一种新型的永磁电机,转子为强磁永磁体磁钢励磁,定子为硅钢片绕组励磁。定转子装配的过程中转子容易吸到硅钢片内圆,损坏转子磁钢及硅钢片。
[0003]为了保证DD马达装配过程的安全,现有技术中采用立式装配工装进行装配,立式装配工装通过手摇控制定子组件升降实现装配。现有的立式装配工装安装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不便,步骤繁琐;同时由于采用立式结构,整体结构稳定性差,靠丝杆和导向轴受力,容易造成螺纹磨损和导向轴弯曲,导致上下移动不顺,手轮摇动吃力;装配过程中,定子和转子平行度、同心度难以保证,容易造成动、定转子外壁磨损卡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装配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DD马达装配工装存在的操作繁琐、结构稳定性差、精度难以保证易造成动、定转子外壁磨损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提供一种电机装配工装,包括:
[0007]安装座,包括安装面;
[0008]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用于安装转子组件;
[0009]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面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用于安装定子组件;
[0010]移动机构,设置在安装座上,所述移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做相对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001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
[0012]移动导轨,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第二支架安装在所述移动导轨上可沿移动导轨滑动设置;
[0013]驱动单元,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架沿所述移动导轨滑动,以使所述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001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0015]丝杆,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丝杆与所述第二支架传动连接;
[0016]手轮,设置在所述丝杆端部。
[001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面上设置有第一转接板,所述第一转接板背离所述第一支撑面一侧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转子组件的第一安装工位。
[001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接板上开设有第一腰孔,所述第一转接板通过穿过所述第一腰孔的螺栓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所述第一支撑面上设有端部与所述第
一转接板相抵的第一顶丝,所述第一顶丝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接板沿与所述第一腰孔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移动。
[001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工位中心设有定心轴,所述定心轴自所述第一转接板沿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对运动的方向延伸设置。
[002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工位设有与所述转子组件匹配的第一止口。
[002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二腰孔,所述第一支架通过穿过所述第二腰孔的螺栓与所述安装座固定,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架相抵的第二顶丝,所述第二顶丝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架沿所述第二腰孔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移动。
[002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面上设置有第二转接板,所述第二转接板背离所述第二支撑面一侧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定子组件的第二安装工位。
[002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安装工位设有与所述定子组件匹配的第二止口。
[002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
[0025]第一底板,与所述安装面平行设置;
[0026]第一安装板,与所述安装面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板靠近所述安装座一端与所述第一底板固定,所述第一安装板一侧面设有所述第一支撑面;
[0027]第一筋板,布置在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
[002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架包括:
[0029]第二底板,与所述安装面平行设置;
[0030]第二安装板,与所述安装面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板靠近所述安装座一端与所述第二底板固定,所述第二安装板一侧面设有所述第二支撑面;
[0031]第二筋板,布置在所述第二底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
[0032]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0033]本申请电机装配工装采用卧式结构,重心低,结构稳定性强;能够快速调整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相对位置,从而给与较大的安装空间,便于采用手拉葫芦等工具快速安装拆卸工件;能够实现第一安装工位的位置调整,从而保证第一安装工位和第二安装工位的同心,保证装配精度。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本申请电机装配工装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2是本申请电机装配工装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6]图3是图2中C

C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7]附图标记:
[0038]1、安装座;101、安装面;102、第二顶丝;
[0039]2、第一支架;201、第一支撑面;202、第一顶丝;203、第二腰孔;204、第一底板;205、第一安装板;206、第一筋板;
[0040]3、第二支架;301、第二支撑面;302、第二底板;303、第二安装板;304、第二筋板;
[0041]4、移动导轨;
[0042]5、驱动单元;501、丝杆;502、手轮;
[0043]6、第一转接板;601、第一安装工位;602、第一腰孔;603、定心轴;604、第一止口;
[0044]7、第二转接板;701、第二安装工位;702、第二止口;
[0045]8、转子组件;
[0046]9、定子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申请,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0048]传统的DD马达装配工作采用立式结构,其中下方用于固定定子组件,上方用于固定转子组件,装配时通过手轮502摇动控制定子组件下降,从而实现装配。
[0049]这种结构重心较高,整体结构稳定性差,靠丝杆501和导向轴受力,容易造成螺纹磨损和导向轴弯曲,导致上下移动不顺,手轮502摇动吃力。同时,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的安装不便,步骤繁琐;装配过程中,定子和转子平行度、同心度难以保证,容易造成动、定转子外壁磨损卡死。
[005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开发了一种卧式的装配工装,请参阅图1至3,图1是本申请电机装配工装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电机装配工装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C

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包括安装面;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用于安装转子组件;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面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用于安装定子组件;移动机构,设置在安装座上,所述移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做相对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导轨,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第二支架安装在所述移动导轨上可沿移动导轨滑动设置;驱动单元,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架沿所述移动导轨滑动,以使所述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丝杆,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丝杆与所述第二支架传动连接;手轮,设置在所述丝杆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面上设置有第一转接板,所述第一转接板背离所述第一支撑面一侧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转子组件的第一安装工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板上开设有第一腰孔,所述第一转接板通过穿过所述第一腰孔的螺栓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所述第一支撑面上设有端部与所述第一转接板相抵的第一顶丝,所述第一顶丝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接板沿与所述第一腰孔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装配工装,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新红曹洪波付芳伟张谕
申请(专利权)人:奥茵绅智能装备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