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8597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04
一种基板结构,包含载板、第一膜层及第二膜层。载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一膜层设置于第一表面,第一膜层包含第一金属图案层,第一金属图案层的面积相对于载板的面积具有第一比例;第二膜层设置于第二表面,第二膜层包含第二金属图案层,第二金属图案层包含有效线路及无效金属,且有效线路及无效金属彼此断开,第二金属图案层的面积相对于载板的面积具有第二比例,第二比例大于等于第一比例。基板结构可减少翘曲现象,以增加后续裁切及侧边配线等工艺的良率。及侧边配线等工艺的良率。及侧边配线等工艺的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板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板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在显示面板的基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器属于主动式半导体元件显示器,具有省电、对比度优且在阳光下具有更佳可视性等优势。随着可携式电子设备的发展以及使用者对于彩色、对比度等显示品质的要求日益提升,将发光二极管以阵列排列制作的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ED)显示器在市场上逐渐受到重视。
[0003]于制造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时,一般需要先在一个临时基板上形成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再将微型发光二极管大范围地巨量转移到另一个基板(例如永久基板)上的对应位置。然而,双面走线的基板容易因为上下表面膜层材料厚度以及金属层密度的差异而使基板翘曲,进而造成后续工艺,例如于正面设置电子元件时有对位困难等问题,进而影响后续裁切(cut)及侧边配线(side wiring)等工艺,且导致良率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板结构,可减少翘曲现象,以增加后续裁切及侧边配线等工艺的良率。
[0005]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基板结构适于应用在显示面板,基板结构包含载板、第一膜层及第二膜层。载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一膜层设置于第一表面,第一膜层包含第一金属图案层,第一金属图案层的面积相对于载板的面积具有第一比例;第二膜层设置于第二表面,第二膜层包含第二金属图案层,第二金属图案层包含有效线路及无效金属,且有效线路及无效金属彼此断开,第二金属图案层的面积相对于载板的面积具有第二比例,第二比例大于等于第一比例。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比例大于等于80%。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金属图案层及第二金属图案层皆为单一层,第二比例等于第一比例。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金属图案层为多层,第二金属图案层为单一层,第二比例大于每一第一金属图案层的第一比例。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有效线路位于第二表面的中间区域,无效金属位于有效线路的两侧。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有效线路及无效金属以同一图案化工艺形成。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膜层还包含介电层,形成于第二表面,且覆盖第二金属图案层的无效金属及部分有效线路。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膜层还包含第一钝化层,形成于第二表面及第二金属图案层之间。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无效金属包含多个虚置金属区块,虚置金属区块
的形状包含矩形或多边形。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虚置金属区块的至少面向有效线路的部分转角处形成有倒角。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基板结构通过载板背面的金属图案层中无效金属的设置,提升了背面金属密度,以有效平衡基板结构的翘曲现象,而可增加载板背面的工艺界限及通过率,更可进一步增加后续裁切及侧边配线等工艺的良率。
[0016]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7]图1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基板结构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0018]图2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第一金属图案层的俯视示意图。
[0019]图3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第二金属图案层的俯视示意图。
[0020]图4A及图4B所示分别为有效线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如下:
[0022]10:基板结构
[0023]12:载板
[0024]121:第一表面
[0025]122:第二表面
[0026]14:第一膜层
[0027]16:第二膜层
[0028]M1、M2、M3、M4、M5:第一金属图案层
[0029]M6:第二金属图案层
[0030]18:有效线路
[0031]18a:块状金属
[0032]18b:金属走线
[0033]20:无效金属
[0034]A、B:部分
[0035]201:虚置金属区块
[0036]202:倒角
[0037]22:主动元件层
[0038]I1、I2、I3、I4、I5、I6:介电层
[0039]24:空白区域
[0040]P1、P2、P3、P4、P5、P6:钝化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41]图1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基板结构的部分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基板结构10适于应用在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基板结构10包含载板12、第一膜层14及第二膜层16。载板12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21及第二表面122,于一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21例如为载板12
的正面侧,可供设置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且作为显示侧。第一膜层14设置于第一表面121,第一膜层14包含第一金属图案层M1、M2、M3、M4、M5,图2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第一金属图案层的俯视示意图,其中第一金属图案层M3(或M4或M5)的面积相对于载板12的面积具有第一比例,于一实施例中,第一比例大于80%,亦即第一金属图案层M3(或M4或M5)相对于载板12的第一表面121具有相当大面积的图案设计;第二膜层16设置于第二表面122,第二表面122例如为载板12的背面侧,第二膜层16包含第二金属图案层M6,图3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第二金属图案层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及图3所示,第二金属图案层M6包含有效线路18及无效金属20,且有效线路18及无效金属20彼此断开,第二金属图案层M6的面积相对于载板12的第二表面122的面积具有第二比例,第二比例大于等于第一比例。于下述的说明内容中,并进一步将第一比例称为正面金属密度,将第二比例称为背面金属密度。
[0042]其中,载板12例如为可挠性基板,其材料可包括聚酰亚胺(polyimide,PI)、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醚砜(polyethersulfone,PES)、聚丙烯酸酯(polyacrylate,PA)、聚原冰烯(polynorbornene,PNB)、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PEN)、或聚醚亚酰胺(polyetherimide,PEI),但不以此为限而可为其它各种有机材料或有机/无机混合材料、或其他适宜的可挠性材料,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中,载板12可为或玻璃或硬式印刷电路板板。
[0043]其中,第一膜层14可例如包含主动元件层22、多层介电层I1、I2、I3、I4、I5及多个第一金属图案层M1、M2、M3、M4、M5,第一金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板结构,适于应用在一显示面板,该基板结构包含:一载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一第一膜层,设置于该第一表面,该第一膜层包含至少一第一金属图案层,该至少一第一金属图案层的面积相对于该载板的面积具有一第一比例;以及一第二膜层,设置于该第二表面,该第二膜层包含至少一第二金属图案层,该至少一第二金属图案层包含一有效线路及一无效金属,且该有效线路及该无效金属彼此断开,该至少一第二金属图案层的面积相对于该载板的面积具有一第二比例,该第二比例大于等于该第一比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结构,其中,该第二比例大于等于8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结构,其中,该至少一第一金属图案层及该至少一第二金属图案层皆为单一层,该第二比例等于该第一比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结构,其中,该至少一第一金属图案层为多层第一金属图案层,且该至少一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启昇简伯儒林彬成廖达文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