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模具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8467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壳体模具加工装置,涉及电火花加工技术领域,包括机头、竖向移动机构、电极座、工具电极、保护罩、环形引导套以及清理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排渣困难时火花油会在保护罩内集聚并驱动活塞上升的原理,实现了对排渣困难缺陷的检测,无需对过程参数的采集和分析,操作相对简单,易于实现,且当保护罩上升时,由于引导杆及引导槽的作用,保护罩也会旋转一定角度,通过保护罩的旋转,可以改变火花油的冲液方向,从而便于将积渣冲走排出。从而便于将积渣冲走排出。从而便于将积渣冲走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壳体模具加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火花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壳体模具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火花设备可应用于壳体模具,特别是壳体模具的成型面加工过程中,如果电火花加工中电蚀产物不能及时排除,则会对模具加工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目前的排渣方法主要包括下冲液排渣、上冲液排渣、侧冲液排渣以及通过抬刀排渣等方式,其中,精加工过程中用到的比较多的是抬刀排渣。
[0003]抬刀排渣,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定时周期抬刀,另外一种是自适应抬刀。自适应抬刀,可根据加工的状态自动调节进给的时间和抬起的时间(即抬起高度),使加工一直处于正常状态,提高了加工效益,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5171146B的一种电火花加工自适应控制系统及方法,其通过对过程参数的在线识别,并利用在线识别的过程参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模型以及当前的放电状态得到控制信号,实现对抬刀周期的实时调节。其存在的缺陷在于对于过程参数的采集必须十分精确并配置一套成熟的软件控制系统才能实现,稳定性较难保证,且当非排渣困难引起的参数发生变化时,其也很难判别出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模具加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缺陷。
[0005]一种壳体模具加工装置,包括机头、竖向移动机构、电极座、工具电极、保护罩、环形引导套以及清理机构,所述机头安装于机床上并能够水平移动,所述竖向移动机构滑动连接于机头的前端并与电极座上端的法兰盘连接以实现电极座的竖向移动,所述工具电极及保护罩均安装于电极座的下端,所述保护罩的上端固定有环形件,环形件借助于轴承与电极座连接并围绕工具电极设置,所述环形引导套的内侧设置有在保护罩上下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引导保护罩旋转的引导槽,保护罩的外侧设有与引导槽相配合的引导杆以及用于向保护罩内通入火花油的连接管,连接管位于朝向机头的一侧,所述保护罩的上端还设有于保护罩相连通的竖管,竖管内滑动连接有活塞并借助于竖管内设置的台阶限位,所述竖管的上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0006]所述保护罩的外侧还固定有拨杆,所述清理机构安装于机头的前端并与拨杆相配合以使得保护罩在旋转时能够驱动清理机构运转并对模具成型面上的积渣进行清除。
[0007]优选的,所述竖向移动机构包括滑座、上基板、下基板、连接头、伺服电机以及丝杠,所述滑座借助于滑块滑动连接于机头前端设置的滑轨上,上基板、下基板均安装于机头上并分别位于滑座的上下两侧,所述连接头安装于滑座的下端,所述伺服电机安装于上基板上且其下端借助于轴承转动连接至下基板上设置的轴承座,丝杠穿过所述滑座并与滑座内的丝杠螺母螺纹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环形引导套的左右两侧固定有连接柱,连接柱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
件,固定件安装于机头的前端。
[0009]优选的,所述环形引导套上设有供拨杆及连接管活动的缺口。
[0010]优选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支撑座、摆杆以及海绵块,所述支撑座安装于机头的前端并位于滑轨的下方,所述摆杆有两个且对称设置,支撑座的前端设置有转轴,两个摆杆均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上且两个摆杆之间还设置有V型弹片,所述支撑座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将V型弹片顶住的顶块,其中一个摆杆的后端固定有与拨杆配合的竖杆,所述海绵块固定于摆杆的下端。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侧板和基座,所述侧板的后端与基座连接,基座安装于机头的前端,基座与侧板之间还连接有加强筋。
[0012]优选的,所述侧板借助于螺钉与引导套两侧的连接柱连接。
[0013]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4]1.本专利技术采用排渣困难时火花油会在保护罩内集聚并驱动活塞上升的原理,实现了对排渣困难缺陷的检测,无需对过程参数的采集和分析,操作相对简单,易于实现,且当保护罩上升时,由于引导杆及引导槽的作用,保护罩也会旋转一定角度,通过保护罩的旋转,可以改变火花油的冲液方向,从而便于将积渣冲走排出。
[0015]2.本专利技术在保护罩抬升过程的后半段,拨杆会与竖杆接触并拨动竖杆及摆杆旋转,促使两个摆杆靠拢,进而借助于海绵块将模具成型面上的积渣清除,以减小其对再次加工时产生的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机头、竖向移动机构、环形引导套及工具电极部分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详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电极座、工具电极及保护罩部分的示意图。
[0021]图6为电极座、工具电极部分的正剖视图。
[0022]图7为环形引导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清理机构的示意图。
[0024]其中:1机头,2竖向移动机构,20滑座,21上基板,22下基板,23连接头,24伺服电机,25丝杠,26轴承座,3电极座,4工具电极,5机床,6环形引导套,60引导槽,61缺口,62连接柱,63侧板,64基座,65加强筋,7保护罩,70引导杆,71连接管,72拨杆,8竖管,80活塞,81台阶,9压力传感器,10环形件,11清理机构,110支撑座,111摆杆,112海绵块,113转轴,114V型弹片,115竖杆,116顶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6]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壳体模具加工装置,包括机头1、竖向移动机构2、电极座3、工具电极4、保护罩7以及环形引导套6,所述机头1安装于机床5上并能够水平移动,所述竖
向移动机构2滑动连接于机头1的前端并与电极座3上端的法兰盘连接以实现电极座3的竖向移动;
[0027]所述竖向移动机构2包括滑座20、上基板21、下基板22、连接头23、伺服电机24以及丝杠25,所述滑座20借助于滑块滑动连接于机头1前端设置的滑轨上,上基板21、下基板22均安装于机头1上并分别位于滑座20的上下两侧,所述连接头23安装于滑座20的下端,所述伺服电机24安装于上基板21上且其下端借助于轴承转动连接至下基板22上设置的轴承座26,丝杠25穿过所述滑座20并与滑座20内的丝杠25螺母螺纹连接
[0028]所述工具电极4及保护罩7均安装于电极座3的下端,所述保护罩7的上端固定有环形件10,环形件10借助于轴承与电极座3连接并围绕工具电极4设置,所述环形引导套6的内侧设置有在保护罩7上下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引导保护罩7旋转的引导槽60,保护罩7的外侧设有与引导槽60相配合的引导杆70以及用于向保护罩7内通入火花油的连接管71,连接管71位于朝向机头1的一侧,所述环形引导套6的左右两侧固定有连接柱62,连接柱62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件,固定件安装于机头1的前端,所述保护罩7的上端还设有于保护罩7相连通的竖管8,竖管8内滑动连接有活塞80并借助于竖管8内设置的台阶81限位,所述竖管8的上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9;...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模具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头(1)、竖向移动机构(2)、电极座(3)、工具电极(4)、保护罩(7)、环形引导套(6)以及清理机构(11),所述机头(1)安装于机床(5)上并能够水平移动,所述竖向移动机构(2)滑动连接于机头(1)的前端并与电极座(3)上端的法兰盘连接以实现电极座(3)的竖向移动,所述工具电极(4)及保护罩(7)均安装于电极座(3)的下端,所述保护罩(7)的上端固定有环形件(10),环形件(10)借助于轴承与电极座(3)连接并围绕工具电极(4)设置,所述环形引导套(6)的内侧设置有在保护罩(7)上下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引导保护罩(7)旋转的引导槽(60),保护罩(7)的外侧设有与引导槽(60)相配合的引导杆(70)以及用于向保护罩(7)内通入火花油的连接管(71),连接管(71)位于朝向机头(1)的一侧,所述保护罩(7)的上端还设有于保护罩(7)相连通的竖管(8),竖管(8)内滑动连接有活塞(80)并借助于竖管(8)内设置的台阶(81)限位,所述竖管(8)的上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9);所述保护罩(7)的外侧还固定有拨杆(72),所述清理机构(11)安装于机头(1)的前端并与拨杆(72)相配合以使得保护罩(7)在旋转时能够驱动清理机构(11)运转并对模具成型面上的积渣进行清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模具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移动机构(2)包括滑座(20)、上基板(21)、下基板(22)、连接头(23)、伺服电机(24)以及丝杠(25),所述滑座(20)借助于滑块滑动连接于机头(1)前端设置的滑轨上,上基板(21)、下基板(22)均安装于机头(1)上并分别位于滑座(20)的上下两侧,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余宏陈西光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迪蒙德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