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各联串油功能的支腿操纵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7984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一种具有防各联串油功能的支腿操纵阀结构。包括阀体,阀体中开设有阀芯孔,阀芯孔中配合安装有阀芯杆;阀体上开设有回油口T、溢流口A1、工作油口A、进油口P和工作油口B;阀芯杆处于中位时,为O型机能;阀芯杆换向至B位时,进油口P和工作油口B相通,阀芯杆换向至A位时,进油口P与工作油口A、溢流口A1相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阀孔台肩设置紧凑均匀,通过增加“一通”实现汽车起重机支腿操纵阀每联都有二次限压(5MPa),各联都能单独动作;省去了单向阀,避免了单向阀泄漏,阀体工艺堵油液外漏等问题,减少了零件使用,大大降低了加工、装配、试验时长。试验时长。试验时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各联串油功能的支腿操纵阀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起重机支腿操纵阀
,具体是一种具有防各联串油功能的支腿操纵阀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常见的汽车起重机有四支腿、五支腿结构,除第五支腿只有垂直油缸外(布置在驾驶室下方),其余四支腿均包含水平和垂直油缸。无论是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支腿的伸出和缩回是有先后顺序的,伸出时先水平后垂直,缩回时先垂直后水平。若操作时未先收回垂直缸,而是误先将水平缸缩回,会造成垂直缸弯折甚至车身翻倒的事故。大多数情况下,支腿油缸是同步伸出或缩回的。然而在有些工况下,为调节车身位置,起重机各水平油缸需先后伸出。
[0003]为符合上述工况要求,现在的主流解决方案是对四组水平缸设置5MPa二次限压阀,由于四组缸通过并联共用一个二次溢流阀,这就产生了各工作联串油的问题,无法满足在某些工况下水平油缸不同步伸出缩回的条件。为此,该方案需要在安全阀与每联之间串接单向阀,这无疑增加了不少成本,包含加工、装配、试验、多余零件等。
[0004]例如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下车支腿操纵阀(CN210769615U),如图5所示,它包括阀体,所述的阀体上设有主进油口、回油口、工作油口、水平缸接口和垂直缸接口,所述的阀体上设有主溢流阀、减压阀、工作阀和多个支腿换向阀,所述的主进油口通过主溢流阀与回油口相连通,所述的主进油口通过工作阀与工作油口、支腿换向阀相连通,所述的主进油口通过减压阀与工作控制阀相连通并通过工作控制阀使得工作阀换向,所述的主进油口通过减压阀与支腿控制阀相连通并通过支腿控制阀使得支腿换向阀换向。
[0005]上述技术存在以下不足:设置多个单向阀,增加了不少成本,对阀体的插孔加工要求较高,存在单向阀漏油风险,从而是“防串油功能”失效;设置多个工艺堵,存在因密封失效而漏油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防各联串油功能的支腿操纵阀结构。
[0007]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具有防各联串油功能的支腿操纵阀结构,包括阀体,阀体中开设有阀芯孔,阀芯孔中配合安装有阀芯杆;所述阀体上开设有回油口T、溢流口A1、工作油口A、进油口P和工作油口B;所述阀芯杆处于中位时,为O型机能;所述阀芯杆换向至B位时,进油口P和工作油口B相通,所述阀芯杆换向至A位时,进油口P与工作油口A、溢流口A1相通。
[0008]优选的:所述阀体的阀芯孔内壁上依次开设有第一内沟槽、第二内沟槽、第三内沟槽、第四内沟槽、第五内沟槽和第六内沟槽;所述第一内沟槽、第六内沟槽分别连通回油口
T;所述第二内沟槽连通溢流口A1;所述第三内沟槽连通工作油口A;所述第四内沟槽连通进油口P;所述第五内沟槽连通工作油口B;所述阀芯杆表面依次开设有第一外沟槽、第二外沟槽和第三外沟槽。
[0009]优选的:所述阀芯杆处于中位时,第一外沟槽与第二内沟槽相对,第二外沟槽与第三内沟槽相对,第三外沟槽与第五内沟槽相对,进油口P与工作油口A、工作油口B均不通,工作油口A、工作油口B与回油口T不通。
[0010]优选的:所述阀芯杆换向至B位时,第三外沟槽与第四内沟槽、第五内沟槽均导通,进油口P和工作油口B相通。
[0011]优选的:所述阀芯杆换向至A位时,第一外沟槽与第二内沟槽、第三内沟槽均导通,第二外沟槽与第三内沟槽、第四内沟槽均导通,进油口P与工作油口A、溢流口A1相通。
[0012]优选的:所述溢流口A1连接至二次溢流阀。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阀孔台肩设置紧凑均匀,通过增加“一通”实现汽车起重机支腿操纵阀每联都有二次限压(5MPa),各联都能单独动作;(2)省去了单向阀,避免了单向阀泄漏,阀体工艺堵油液外漏等问题,减少了零件使用,大大降低了加工、装配、试验时长。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阀杆中位);图2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阀杆换向至B位);图3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阀杆换向至A位);图4是本专利技术原理图;图5是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一种现有下车支腿操纵阀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结合图1至图3所示,一种具有防各联串油功能的支腿操纵阀结构,包括阀体,阀体中开设有阀芯孔,阀芯孔中配合安装有阀芯杆,阀芯杆两端设置有弹簧端和操控端。
[0017]本实施例改进之处在于:阀体上开设有回油口T、溢流口A1、工作油口A、进油口P和工作油口B。阀体的阀芯孔内壁上依次开设有第一内沟槽、第二内沟槽、第三内沟槽、第四内沟槽、第五内沟槽和第六内沟槽。第一内沟槽、第六内沟槽分别连通回油口T。第二内沟槽连通溢流口A1。第三内沟槽连通工作油口A。第四内沟槽连通进油口P。第五内沟槽连通工作油口B。
[0018]阀芯杆表面依次开设有第一外沟槽、第二外沟槽和第三外沟槽。
[0019]如图1,阀芯杆处于中位时,第一外沟槽与第二内沟槽相对,第二外沟槽与第三内沟槽相对,第三外沟槽与第五内沟槽相对,进油口P与工作油口A、工作油口B均不通,工作油
口A、工作油口B与回油口T不通,此时为O型机能。
[0020]如图2,阀芯杆换向至B位时,第三外沟槽与第四内沟槽、第五内沟槽均导通,进油口P和工作油口B相通。
[0021]如图3,阀芯杆换向至A位时,第一外沟槽与第二内沟槽、第三内沟槽均导通,第二外沟槽与第三内沟槽、第四内沟槽均导通,进油口P与工作油口A、溢流口A1相通。
[0022]工作原理为:结合图4所示,各联阀体的工作油口A、工作油口B连接对应的工作油缸,溢流口A1连接至二次溢流阀;当阀杆处于中位时,进油口P与工作油口A、工作油口B均不通,工作油口A、工作油口B与回油口T不通,即O型机能,此时水平缸与垂直缸均保持静止;当阀杆换至B位时,进油口P与工作油口B相通,垂直缸可伸出或缩回,水平缸保持静止;当阀杆换至A位时,进油口P与工作油口A、溢流口A1相通,水平缸可伸出或缩回,垂直缸保持静止,溢流口A1与二次溢流阀(5MPa)相通,满足当水平支腿压力过高时保护油缸,同时不会串油至其他未换向(Ai)的工作联。该结构符合当前支腿操纵阀的所有要求。
[0023]本实施例的具有防各联串油功能的支腿操纵阀结构相较于传统的设置单向阀防串油,具有降低成本、提升质量、功能可靠等显著的优点。
[0024]以上公开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专利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各联串油功能的支腿操纵阀结构,包括阀体,阀体中开设有阀芯孔,阀芯孔中配合安装有阀芯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开设有回油口T、溢流口A1、工作油口A、进油口P和工作油口B;所述阀芯杆处于中位时,为O型机能;所述阀芯杆换向至B位时,进油口P和工作油口B相通,所述阀芯杆换向至A位时,进油口P与工作油口A、溢流口A1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各联串油功能的支腿操纵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阀芯孔内壁上依次开设有第一内沟槽、第二内沟槽、第三内沟槽、第四内沟槽、第五内沟槽和第六内沟槽;所述第一内沟槽、第六内沟槽分别连通回油口T;所述第二内沟槽连通溢流口A1;所述第三内沟槽连通工作油口A;所述第四内沟槽连通进油口P;所述第五内沟槽连通工作油口B;所述阀芯杆表面依次开设有第一外沟槽、第二外沟槽和第三外沟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迪唐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阿马凯液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