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7412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与现有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相比,其具有优良的效率和寿命周期特性并保持了恒定的彩色坐标,其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包括至少一层发射层和电荷输运层。发射层包括至少两种或多种主体材料的掺杂剂。这两种或多种掺杂剂包括第一磷光掺杂剂和第二磷光掺杂剂。第一磷光掺杂剂和第二磷光掺杂剂各自包含铱或铂。(*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高效和长寿命周期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更明确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改善现有的发射层而具有低驱动电压和较高效率与寿命周期特性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
技术实现思路
近来,与阴极射线管(CRT)或液晶显示(LCD)相比,由于其形状薄,视角宽,重量轻,小型化,响应速度快,能耗低等优点,作为下一代显示器件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已引起了广泛的兴趣。特别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具有的优点是,由于其阳极,有机膜层和阴极的简单结构,它能够通过简单的制备方法而制备。有机膜层具有各种各样的层,取决于功能。然而,有机膜层通常具有空穴注入层,空穴输运层,发射层,电子输运层和电子注入层。图1是普通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结构示意图草图。通过空穴注入层6和空穴输运层5,空穴从为透明电极7的阳极注入以便使注入的空穴输运到发射层4。通过电子注入层2和电子输运层3,电子从阴极1注入输运到发射层4。输运的电子和空穴互相结合而发光。发射层4形成于掺杂剂掺杂在主体上的结构中,通过主体输运电子和空穴到掺杂剂上以便使光发射。在磷光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情况下,使用含有铱(Ir)或铂(pt)的磷光材料作为掺杂剂。作为提高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效率和寿命周期的方法,可提高发射层的掺杂和主体。例如,美国专利第6392250号示出了使用空穴输运层5和电子输运层3的混合层作为掺杂剂的主体以提高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寿命周期。此外,美国专利第6285039号示出了一种使用空穴输运层5和电子输运层3的混合层作为主体并构建成这两层的发射层4以提高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亮度的方法。在美国专利第6310360号中示出了一种把系统间交叉剂添加到由主体和掺杂剂组成的发射层4中而提高有机光发射器件发射效率的方法。特别地,在其中掺杂剂的吸收谱与系统间交叉剂的发射谱重叠的荧光材料被用作掺杂剂。使用磷光材料作为系统间交叉剂以提高有机光发射器件的发射效率。作为系统间交叉剂使用的磷光材料为fac-三(2-苯基吡啶)铱(Ir(ppy)3),并且通过使用荧光掺杂剂DCM2作为发射材料,获得了3.3%的外部量子效率。在上面的器件中,通过使用磷光材料作为系统间交叉剂,从主体输运的单态或三态能量输运到掺杂剂从而提高了荧光掺杂剂的效率。然而,前述方法由于其应用于仅使用单能量态的荧光材料而受到限制。由于不得不同时共沉积三种类型的材料,前述方法存在沉积方法困难和器件稳定性的问题。因此,需要用于具有高发射效率和稳定的器件特性的新型器件结构。此外,使用系统间交叉剂的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于,因为不能完全消失系统间交叉剂的发射,由于系统间交叉剂的发射峰而使发射材料的色纯度变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前述和/或其他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能够用像素单元提高亮度的活性基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是研发一种当形成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时,通过改善发射层而使器件具有高发射效率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是通过改善发射层而提高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寿命周期,藉此提高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是通过改善发射层而增加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色纯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是通过简化发射层的沉积过程而稳定地维持一种过程。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和/或优点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描述中将是很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而学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包括至少一层发射层和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电荷输运层,其中发射层包括含有至少两种或多种掺杂剂的主体材料,所述掺杂剂含有第一磷光掺杂剂和第二磷光掺杂剂,且第一磷光掺杂剂和第二磷光掺杂剂的每一种含有铱或铂。附图说明结合附图,从下述的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或其他的方面与优点将变得明显且更易于理解,在附图中图1是普通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结构示意图草图,以及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结构示意图草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将获得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的详细的参考,在附图中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全文同样的参考数字参照了同样的部件。在下面描述了实施方案以通过参照附图解释本专利技术。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结构示意图草图。图2中同样的参考数字参照了图1中同样的部件。参考图2,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包括顺序地形成于基材(没有示出)之上的第一电极7和第二电极1。发射层40介于第一电极7和第二电极1之间。发射层40包括至少一种有机膜层和至少两种或多种掺杂剂,所述掺杂剂是作为掺杂剂用在发射层40的发射主体材料中。与第二磷光掺杂剂相比,用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的发射层40中的第一磷光掺杂剂使用具有更短发射波段的材料,以使能量从主体传输到第一磷光掺杂剂。第一磷光掺杂剂将从主体接收的能量传输到第二磷光掺杂剂以发射第二磷光掺杂剂。第一和第二磷光掺杂剂的实施方案使用含有铱(Ir)和铂(Pt)的有机金属材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与第二磷光掺杂剂相比,第一磷光掺杂剂应当具有更短的发射波段和优良的发射效率。传输到第一磷光掺杂剂的能量有效地传输到第二磷光掺杂剂以使第一磷光掺杂剂获得与第二磷光掺杂剂一样的发射效率。因此,通过使用具有更高的发射效率的第一磷光掺杂剂,第二磷光掺杂剂的较低的发射效率得以提高。第一和第二磷光掺杂剂之间的波长差优选为50纳米或更小。然而,可以预见其他的波长差。此外,通过使用与第二磷光掺杂剂相比具有优良寿命周期特性的第一磷光掺杂剂,提高了第二磷光掺杂剂的寿命周期。由于能量主要从主体传输到第一磷光掺杂剂,发射效率和发射范围由第一磷光掺杂剂所决定。因此,通过控制第一磷光掺杂剂,提高了第二磷光掺杂剂的寿命周期。另一方面,由于发射是从第二磷光掺杂剂显示,彩色坐标(color coordinates)由第二磷光掺杂剂所决定。因此,第一磷光掺杂剂具有优良的发射效率和寿命周期,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为了获得最优的特性,第二磷光掺杂剂必须具有优良的彩色坐标。尽管在本专利技术的所有方面中没有要求,优选第一磷光掺杂剂包括含有铱金属或铂的磷光有机金属材料,且第一磷光掺杂剂的发射波段为从蓝色范围到红色范围。第二磷光掺杂剂包括含有铱金属或铂的磷光有机金属材料,并且与第一磷光掺杂剂相比,第二磷光掺杂剂具有更长的波段和更好的色纯度。更优选,但不要求,第一磷光掺杂剂具有与第二磷光掺杂剂相似的波段,并且与第二磷光掺杂剂相比,第一磷光掺杂剂具有优良的发射效率,因为由于第一磷光掺杂剂的发射,由第一磷光掺杂剂从主体接收的100%的能量不能传输到第二磷光掺杂剂,第二磷光掺杂剂的彩色坐标变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第一磷光掺杂剂包含Ir(ppy)3,二(7,8-苯并喹啉)乙酰丙酮铱,二(苯基吡啶)乙酰丙酮铱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第二磷光掺杂剂包括二噻吩基吡啶乙酰丙酮铱,二(苯并噻吩基吡啶)乙酰丙酮铱,二(2-苯基苯并噻唑)乙酰丙酮铱等。然而,应当明白,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于前述的含有铱金属的磷光有机金属材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对于总发射层40,以0.1-30%的浓度使用第一磷光掺杂剂,以0.1-20%的浓度使用第二磷光掺杂剂。而且,与第二磷光掺杂剂的浓度相比,以更高的浓度使用第一磷光掺杂剂。根据示于图2的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在第一电极7和发射层40之间,有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置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至少一层发射层和电荷输运层,其中:所述至少一层发射层包括含有至少第一磷光掺杂剂和除第一磷光掺杂剂之外的第二磷光掺杂剂 的主体材料,且第一磷光掺杂剂和第二磷光掺杂剂各自包含铱或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烨崔鎔中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