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胺酸树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7350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能够获得聚酰亚胺树脂的隔壁形成用聚酰胺酸树脂组合物,该聚酰胺酸树脂组合物的涂膜性、对基板的粘合性良好,可利用正型光刻胶形成布线图形,形成图形后转变为聚酰亚胺,获得涂膜上部具备低表面能量的聚酰亚胺树脂。该聚酰胺酸树脂组合物含有作为基本成分的聚酰胺酸[a]和具有碳原子数2以上的含氟烷基的聚酰胺酸[b],对应于聚酰胺酸[a]和聚酰胺酸[b]的总量,聚酰胺酸[b]的含量为0.1~30重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形成在液晶显示器和EL显示器等中分割像素的隔壁的聚酰胺酸树脂组合物。更具体涉及在形成聚酰胺酸树脂涂膜后,能够利用正型光刻胶形成图形,且通过其后的酰亚胺化,能够获得具有低表面能量特性的聚酰亚胺树脂隔壁的聚酰胺酸树脂组合物。该聚酰胺酸树脂组合物适合作为液晶显示器和EL显示器中的对应于喷墨方式的遮光材料和隔壁材料使用。使用了液晶显示元件和有机EL显示元件的各种显示器用显示装置正向小型轻量和低耗电量等良好特性进行着惊人的发展。近年,这些显示器的制造中,对使用了喷墨方式的制造技术的探讨正热烈地进行着。例如,液晶显示元件中的滤色器的制作中,对应于以往的印刷法、电沉积法、染色法或颜料分散法,提出了用遮蔽光的感光性树脂层形成规定预先构成图形的像素的隔壁(以下称为像素单元隔膜,バンク),在被该像素单元隔膜包围的开口部内滴入墨水滴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此外,在有机EL显示元件的制作中也提出了预先制得像素单元隔膜,同样滴下形成发光层的墨水滴,制得有机EL显示元件的方法。利用喷墨法在被像素单元隔膜包围的开口部滴下墨水滴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墨水滴超越像素单元隔膜溢出到相邻的像素,必须使基板具备亲油墨性,使像素单元隔膜表面具备防油墨性。此外,如果像素单元隔膜侧面的防油墨性过高,则出现像素单元隔膜附近的油墨层变得较薄的问题。日本专利特开2000-187711号公报提出了该像素单元隔膜为金属膜和感光性有机薄膜的层叠结构,在感光性有机薄膜中添加含氟表面活性剂及掺和聚酰亚胺以外的含氟聚合物,使感光性有机薄膜表面转变为低表面能量的方法;以及通过氧气和氟化物气体的连续的等离子处理,使基板具有亲油墨性,且使像素单元隔膜具备防油墨性。但是,在感光性有机薄膜中添加含氟表面活性剂及掺加聚酰亚胺以外的含氟聚合物的方法不仅要考虑到相溶性和添加量等,还要考虑到感光性和涂膜特性。此外,连续等离子处理的方法的工序复杂,不利于实用。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事实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聚酰胺酸树脂组合物,该聚酰胺酸树脂组合物的涂膜性、对基板的粘合性良好,可利用正型光刻胶形成图形,并能在形成图形后转变为聚酰亚胺,得到涂膜上部具备低表面能量的聚酰亚胺树脂。专利技术的揭示本专利技术者对上述课题进行认真研究后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的隔壁形成用聚酰胺酸组合物的特征是,含有聚酰胺酸和聚酰胺酸,对应于聚酰胺酸和聚酰胺酸的总量,聚酰胺酸的含量为0.1~30重量%,聚酰胺酸具有下式(1) 表示的重复单元,其对比粘度为0.05~5.0dl/g(温度30℃的N-甲基吡咯烷酮中,浓度0.5g/dl),式(1)中的R1为构成四羧酸或其衍生物的4价有机基团,R2为构成二胺的2价有机基团,k为整数;聚酰胺酸具有下式(2) 表示的重复单元,其对比粘度为0.05~5.0dl/g(温度30℃的N-甲基吡咯烷酮中,浓度0.5g/dl),式(2)中的R3为构成四羧酸或其衍生物的4价有机基团,R4为构成二胺的2价有机基团,R4的1~100摩尔%具有1个或数个碳原子数2以上的含氟烷基,l为整数。实施专利技术的最佳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聚酰胺酸树脂组合物是含有作为基质的聚酰胺酸和具有含氟烷基的聚酰胺酸的组合物。由于聚酰胺酸具有含氟烷基,所以具有低表面能量,在隔壁形成时可发挥出防油墨性。聚酰胺酸成为本专利技术的聚酰胺酸树脂组合物的成分的聚酰胺酸是具有前述式(1)表示的重复单元的聚酰胺酸。对获得该聚酰胺酸的方法无特别限定,一般能够通过使二胺和作为四羧酸或其衍生物的四羧酸二酐和二酰二卤化物等反应聚合而获得。此外,通常可采用在N-甲基吡咯烷酮等极性溶剂中,使二胺和四羧酸二酐(以下简称为酸二酐)反应聚合的方法。对用于获得聚酰胺酸的二胺无特别限定,可使用1种也可以数种同时使用。其具体例子包括对苯二胺、间苯二胺、4,4-亚甲基-双(2,6-乙基苯胺)、4,4’-亚甲基-双(2-异丙基-6-甲基苯胺)、4,4’-亚甲基-双(2,6-二异丙基苯胺)、2,4,6-三甲基-1,3-苯二胺、2,3,5,6-四甲基-1,4-苯二胺、联邻甲苯胺、联间甲苯胺、3,3’,5,5’-四甲基联苯胺、双砜、2,2-双丙烷、2,2-双六氟丙烷、4,4’-二氨基-3,3’-二甲基二环己基甲烷、4,4’-二氨基二苯醚、3,4-二氨基二苯醚、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2,2-双(4-苯胺基)六氟丙烷、2,2-双(3-苯胺基)六氟丙烷、2,2-双(3-氨基-4-甲苯酰)六氟丙烷、1,4-双(4-氨基苯氧基)苯、1,3-双(4-氨基苯氧基)苯、双砜、2,2-双丙烷、2,2-双六氟丙烷等。此外,为了提高对基板的粘合性,最好使用含有硅氧烷的二胺。含有硅氧烷的二胺包括 等,式中的p表示1~10的整数。对能够用于制得聚酰胺酸的酸二酐无特别限定,可以是1种也可以是数种同时使用。酸二酐的具体例子包括均苯四甲酸二酐、3,3’,4,4’-联二苯基四羧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羧酸二酐、2,2-双(3,4-二羧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3,3’,4,4’-二苯基砜四羧酸二酐等芳香族四羧酸二酐等。此外,还包括1,2,3,4-环丁烷四羧酸二酐、1,2-二甲基-1,2,3,4-环丁烷四羧酸二酐、1,2,3,4-四甲基-1,2,3,4-环丁烷四羧酸二酐、1,2,3,4-环戊烷四羧酸二酐、1,2,4,5-环己烷四羧酸二酐、3,4-二羧基-1,2,3,4-四氢-1-萘琥珀酸二酐、2,3,5-三羧基-2-环戊烷乙酸二酐、二环辛-7-烯-2,3,5,6-四羧酸二酐、2,3,4,5-四氢呋喃四羧酸二酐、3,5,6-三羧基-2-降冰片烷乙酸二酐等脂环式四羧酸二酐,1,2,3,4-丁烷四羧酸二酐等脂肪族四羧酸二酐。从聚酰胺酸树脂涂膜在碱性显像液中的溶解性考虑,较好的是1,2,3,4-环丁烷四羧酸二酐、1,2-二甲基-1,2,3,4-环丁烷四羧酸二酐、1,2,3,4-四甲基-1,2,3,4-环丁烷四羧酸二酐、1,2,3,4-环戊烷四羧酸二酐、1,2,4,5-环己烷四羧酸二酐、3,4-二羧基-1,2,3,4-四氢-1-萘琥珀酸二酐、2,3,5-三羧基-2-环戊烷乙酸二酐、二环辛-7-烯-2,3,5,6-四羧酸二酐、2,3,4,5-四氢呋喃四羧酸二酐、3,5,6-三羧基-2-降冰片烷乙酸二酐等4个羰基不与芳环直接结合的四羧酸的酸二酐,更好的是1,2,3,4-环丁烷四羧酸二酐。在聚酰胺酸的聚合时,二胺的总摩尔数和酸二酐的总摩尔数之比较好为0.8~1.2。与通常的缩聚反应一样,该摩尔比越接近1生成的聚合物的聚合度越大。聚合度如果过小,则膜强度不够充分。聚合度如果过大,则涂膜制作时的操作性不佳。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生成物的聚合度以对比粘度计为0.05~5.0dl/g(温度30℃的N-甲基吡咯烷酮中,浓度0.5g/dl),上述对比粘度更好为0.2~2.0dl/g。在极性溶剂中使二胺和酸二酐反应时,能够使用的极性溶剂包括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吡咯烷酮、N-甲基己内酰胺、二甲基亚砜、四甲基脲、吡啶、二甲基砜、六甲基亚砜、间甲酚、γ-丁内酯等。它们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此外,即使是不溶解聚酰胺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隔壁形成用聚酰胺酸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聚酰胺酸[a]和聚酰胺酸[b],对应于聚酰胺酸[a]和聚酰胺酸[b]的总量,聚酰胺酸[b]的含量为0.1~30重量%,聚酰胺酸[a]具有下式(1):    ***  (1)    表示的重复单元,其对比粘度为0.05~5.0dl/g(温度30℃的N-甲基吡咯烷酮中,浓度0.5g/dl),式(1)中的R↑[1]为构成四羧酸或其衍生物的4价有机基团,R↑[2]为构成二胺的2价有机基团,k为整数;聚酰胺酸[b]具有下式(2):    ***  (2)    表示的重复单元,其对比粘度为0.05~5.0dl/g(温度30℃的N-甲基吡咯烷酮中,浓度0.5g/dl),式(2)中的R↑[3]为构成四羧酸或其衍生物的4价有机基团,R↑[4]为构成二胺的2价有机基团,R↑[4]的1~100摩尔%具有1个或数个碳原子数2以上的含氟烷基,1为整数。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畑中真DA沙哈德仁平贵康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