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智能发光格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7067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智能发光格栅,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依次排列有多个出光区域,每个所述出光区域对应设有容置在壳体内的出光组件;出光组件,每一所述出光组件均包括朝向出光方向依次设置的光源发生部、导光部和出光部,所述出光部正对并匹配所述出光区域,所述导光部和光源发生部关于出光区域布置有多个;遮光罩,所述遮光罩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遮光罩分隔出光组件并允许出光部露置于出光区域内;主控板,固定于壳体内部,且所述主控板与多个出光组件形成控制连接,提高出光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智能发光格栅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智能发光格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格栅美学设计收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对于主机厂占领市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3]格栅灯作为汽车外饰光源,仅能实现简单的发光效果,单条发光,只能达到迎宾和简单的场景应用,该种格栅灯通常使用大功率LED,在散热方面比较困难,并且格栅灯通常需要大量LED一同使用才能达到预期的发光强度与效果,而大量LED密闭排布对散热要求高,导致散热效果难以实现;
[0004]其次,由于格栅灯需布置多个灯体,因此对相邻的灯体的隔光效果也有一定要求,否则相邻光源相互干扰产生窜光现象,而无法保证预期的光效,现有技术中的汽车格栅灯中直接将多个灯体或灯带直接设置在格栅壳体上,而无独立设置的隔光结构,采用调大发光区域之间的间距来保证光效,现有技术中的PC面罩覆膜镭雕工艺虽然可以改善窜光问题,但亮度却无法保证,无法做到小间距实现分组点亮且无窜光;
[0005]另外的,格栅灯总成庞大,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内部零件的固定与先后装配顺序十分困难,阵列式高落差的发光光源布置固定困难,电路布置走线多,空间不足,多板连接固定困难,安装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智能发光格栅,提高出光效果。
[0007]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汽车智能发光格栅,包括:
[0008]壳体,所述壳体上依次排列有多个出光区域,每个所述出光区域对应设有容置在壳体内的出光组件;
[0009]出光组件,每一所述出光组件均包括朝向出光方向依次设置的光源发生部、导光部和出光部,所述出光部正对并匹配所述出光区域,所述导光部和光源发生部关于出光区域布置有多个;
[0010]遮光罩,所述遮光罩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遮光罩分隔出光组件并允许出光部露置于出光区域内;
[0011]主控板,固定于壳体内部,且所述主控板与多个出光组件形成控制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和面罩,所述面罩上设有多个供光线通过的出光条,所述出光条与出光区域对应设置。
[0013]进一步,所述导光部与出光部一体设置并构成导光壁,所述遮光罩朝向出光区域设有用于供导光壁插入的凹座,所述导光壁通过凹座并置入在遮光罩背离出光区域的一
侧,所述遮光罩背离出光区域的一侧还设有分隔所述导光壁的遮光壁。
[0014]进一步,所述壳体和出光区域呈圆弧曲面设置,且所述导光部与光源发生部关于圆弧曲面阶梯式排布。
[0015]进一步,多个所述出光区域的头部依次错开设置,多个所述出光区域的尾部依次错开设置,且多个所述出光区域在壳体上关于同一方向偏置。
[0016]进一步,所述出光区域内的多个光源发生部通过软质PCBA相互连接,所述软质PCBA 与主控板通过贴片连接器连接。
[0017]进一步,每一所述光源发生部背离其出光面设有散热片。
[0018]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和面罩,所述底座的外周设有与其轮廓相配的灌胶槽,所述面罩的外周设有置入在装配槽内的置入边。
[0019]进一步,所述遮光罩背离出光面设有立柱,所述立柱与主控板热卯连接。
[0020]进一步,所述壳体背部设有供主控板线路接出的通口,所述通口上依次设有密封圈和堵盖,所述堵盖与密封圈过盈连接。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2]1、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多个出光区域,每个出光区域内设置出光组件,每个出光组件包括与主控板连接的多个光源发生部,从而可通过单个出光区域或多个出光区域组合实现多种动态灯效,不仅局限于整体效果,通过单个出光区域内的多个光源发生部也得以实现动态效果,适应多场景需求;
[0023]2、通过在壳体内设置遮光罩,遮光罩对应壳体上的出光区域为出光组件提供安装位置和安装结构,便于多个出光组件的装配,同时,遮光罩以其自身的遮光构件分隔多个发光组件,从而实现小间距实现分组点亮且无窜光,同时,发光组件的多个光源发生部通过软PCBA实现,进一步提高装配便利性;
[0024]3、通过在每个光源发生部的背部覆盖散热片,且散热片与每个光源发生部的面积适配,从而提高散热效果,防止发光组件温度过高。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的遮光罩和出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的遮光罩和出光组件的背部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的遮光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的光源发生部和软质PCBA的装配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的光源发生部和软质PCBA的另一角度的装配示意图;
[0031]图7为本技术的壳体和遮光罩的局部剖视图;
[0032]图8为本技术的导光壁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9为本技术的导光壁的局部剖视图;
[0034]图10为本技术的堵盖和密封圈在壳体上的爆炸图;
[0035]图11为本技术的面罩和出光条的爆炸示意图;
[0036]图12为本技术的出光部的放大示意图;
[0037]图13为本技术的遮光块与遮光罩的爆炸示意图;
[0038]图中:1、壳体;1.1、底座;1.2、面罩;1.3、出光条;1.4、灌胶槽;1.5、置入边; 1.6、通口;1.7、卡扣结构;1.8、定位结构;
[0039]2、出光区域;
[0040]3、出光组件;3.1、光源发生部;3.2、导光部;3.21、导光外围;3.22、导光凸起;3.23、支脚;
[0041]3.3、出光部;3.4、软质PCBA;3.5、贴片连接器;
[0042]4、遮光罩;4.1、立柱;4.2、凹座;4.3、遮光壁;4.4、连接柱;4.5、遮光块;
[0043]5、主控板;6、散热片;7、密封圈;8、堵盖;9、导光壁;9.1、连接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5]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中出现了术语上、中、下、顶端、一端等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元件彼此区分开以便于理解,而不是用于定义任何方向或顺序上的限制。
[0046]如图1

13所示,一种汽车智能发光格栅,包括:
[0047]壳体1,所述壳体1上依次排列有多个出光区域2,多个出光区域2可构成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智能发光格栅,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依次排列有多个出光区域(2),每个所述出光区域(2)对应设有容置在壳体(1)内的出光组件(3);出光组件(3),每一所述出光组件(3)均包括朝向出光方向依次设置的光源发生部(3.1)、导光部(3.2)和出光部(3.3),所述出光部(3.3)正对并匹配所述出光区域(2),所述导光部(3.2)和光源发生部(3.1)关于出光区域(2)布置有多个;遮光罩(4),所述遮光罩(4)设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遮光罩(4)分隔出光组件(3)并允许出光部(3.3)露置于出光区域(2)内;主控板(5),固定于壳体(1)内部,且所述主控板(5)与多个出光组件(3)形成控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智能发光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底座(1.1)和面罩(1.2),所述面罩(1.2)上设有多个供光线通过的出光条(1.3),所述出光条(1.3)与出光区域(2)对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智能发光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部(3.2)与出光部(3.3)一体设置并构成导光壁(9),所述遮光罩(4)朝向出光区域(2)设有用于供导光壁(9)插入的凹座(4.2),所述导光壁(9)通过凹座(4.2)并置入在遮光罩(4)背离出光区域(2)的一侧,所述遮光罩(4)背离出光区域(2)的一侧还设有分隔所述导光壁(9)的遮光壁(4.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智能发光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森荣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华楷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