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照明光学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照明光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12587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照明光学系统,包括壳体,界定在壳体内的进光区域和出光区域,设于出光区域内的光源和导光板,以及构成在出光区域上的出光罩和内配光镜,所述导光板上排列有若干导光柱;所述导光柱包括依次连接的进光部位、导光部位和出光部位,所述进光部位间隔并邻接于光源,所述导光部位倾斜于光轴设置,所述出光部位面向出光罩设置,且所述内配光镜罩设于出光部位外;所述进光部位上设有呈弧形外凸的校准面,且所述校准面的外凸端部正对于光源设置,所述导光部位上部形成有反射面,所述校准面承接光线并汇聚至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引导光线至出光部位出射,或所述校准面承接光线并汇聚至出光部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照明光学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随着新能源车市场不断增大,客户对车灯照明的要求越来越高,led作为新型车灯光源,较传统光源以其优越低功率高亮度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为满足车灯照明需求,需要采用led光源在适应不同的结构造型基础上照射更大面积。

2、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车用照明装置,其通过设置光源和导光件,导光件在面向光源的一端部设置有碗口,从而将光源罩设于其内,再通过碗口的折射将光线朝向导光件的出光面汇聚,从而达到出光效果,而对应汽车的实际应用中,照明装置需要将光线投射至地面,因此还需要对该种照明装置设置斜向的安装面和安装支架,提高了车辆的型架的制造难度和安装难度,且该种照明装置的光线被线性的引导,有效的照射范围不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光学系统。

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照明光学系统,包括壳体,界定在壳体内的进光区域和出光区域,设于出光区域内的光源和导光板,以及构成在出光区域上的出光罩和内配光镜,所述导光板上排列有若干导光柱;

3、所述导光柱包括依次连接的进光部位、导光部位和出光部位,所述进光部位间隔并邻接于光源,所述导光部位倾斜于光轴设置,所述出光部位面向出光罩设置,且所述内配光镜罩设于出光部位外;

4、所述进光部位上设有呈弧形外凸的校准面,且所述校准面的外凸端部正对于光源设置,所述导光部位上部形成有反射面,所述校准面承接光线并汇聚至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引导光线至出光部位出射,或所述校准面承接光线并汇聚至出光部位。

5、进一步,所述校准面为非球面,所述校准面在导光柱的竖向投影上被设置为对称的弧面,并引导光线扩散至出光部位的出射面;所述校准面在导光柱的侧向投影上,所述校准面关于其外凸端部被设置为上下分布的第一入光部分和第二入光部分,所述第一入光部分引导光线折射至出光部位,所述第二入光部分引导光线折射至反射面。

6、进一步,在所述导光柱的竖向投影上,光线依次经过校直面、第一出光面朝向两侧扩散;在所述导光柱的侧向投影上,光线被汇聚至出光部位,并经过出光部位引导而投射至目标位置。

7、进一步,所述校准面沿竖向的任一水平截面上形成有一类曲线段,所述一类曲线段的末梢与根部之间构成间距d,该间距d自反射面朝向校准面的外凸端部所在的水平截面逐渐递增,并自外凸端部所在的水平截面朝向导光柱底部逐渐减小,且该间距d的递增趋势大于递减趋势。

8、进一步,所述校准面在侧向的任一竖直截面上形成有二类曲线段,自校准面的侧边朝向校准面的外凸端部所在竖直截面方向上,所述二类曲线段的末梢逐渐朝向校准面的外凸端部下移。

9、进一步,所述二类曲线段关于其末梢被分界为上曲线部分和下曲线部分,所述上曲线部分的弧度大于下曲线部分的弧度,且所述上曲线部分的投影高度小于下曲线部分的投影高度。

10、进一步,所述出光部位上设有至少一个弧形延展的第一出光面,以使光线经过第一出光面折射,并通过第一出光面朝向两侧扩散。

11、进一步,所述第一出光面关于导光柱的侧向弧形延展,并沿导光柱的侧向排列,且所述第一出光面上的弧面引导光线相交,且所述第一出光面与导光柱的排列方向一致。

12、进一步,所述出光部位上设有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二出光面呈平面设置,且关于竖直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出光面关于反射面的夹角大于90°。

13、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导光支架,所述导光板在进光区域内被抵接在导光支架上,且所述内配光罩穿设于进光区域并扣接在导光板背部,以使所述导光板和内配光镜抱合在导光支架上。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5、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进光部位的校准面引导光线汇聚折射,从而校准光线,校准后的光线经过导光柱上侧壁的反射面发生全反射后被引导至出光部位,并经过出光部位的光线被第一出光面上的弧形面折射后左右扩散开,并且,斜向设置的导光柱在校准面的配合下,充分承接和反射在进光部位折射校准后的光线,以达到光线向下并扩散的效果,从而高效率地利用光源能量,并将光线照射范围扩大,来达到目标区域照度值的目的;

16、3、通过在导光柱的进光部位上设置弧形外凸的校准面,并在导光柱的导光部位上侧壁设置全反射面,再结合出光部位末端的出光面对光线进行扩散,通过调整校准面、反射面和出光面的相对角度,从而引导光线按照要求进行偏折,以满足在目标区域内不同的照度值和照明范围等照面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照明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面(6.11)为非球面,所述校准面(6.11)在导光柱(6)的竖向投影上被设置为对称的弧面,并引导光线扩散至出光部位(6.3)的出射面(6.31);所述校准面(6.11)在导光柱(6)的侧向投影上,所述校准面(6.11)关于其外凸端部(6.12)被设置为上下分布的第一入光部分(6.13)和第二入光部分(6.14),所述第一入光部分(6.13)引导光线折射至出光部位(6.3),所述第二入光部分(6.14)引导光线折射至反射面(6.2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柱(6)的竖向投影上,光线依次经过校直面、第一出光面(6.32)朝向两侧扩散;在所述导光柱(6)的侧向投影上,光线被汇聚至出光部位(6.3),并经过出光部位(6.3)引导而投射至目标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面(6.11)沿竖向的任一水平截面上形成有一类曲线段(6.15),所述一类曲线段(6.15)的末梢与根部之间构成间距D,该间距D自反射面(6.21)朝向校准面(6.11)的外凸端部(6.12)所在的水平截面逐渐递增,并自外凸端部(6.12)所在的水平截面朝向导光柱(6)底部逐渐减小,且该间距D的递增趋势大于递减趋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面(6.11)在侧向的任一竖直截面上形成有二类曲线段(6.16),自校准面(6.11)的侧边朝向校准面(6.11)的外凸端部(6.12)所在竖直截面方向上,所述二类曲线段(6.16)的末梢逐渐朝向校准面(6.11)的外凸端部(6.12)下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照明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类曲线段(6.16)关于其末梢被分界为上曲线部分(6.161)和下曲线部分(6.162),所述上曲线部分(6.161)的弧度大于下曲线部分(6.162)的弧度,且所述上曲线部分(6.161)的投影高度小于下曲线部分(6.162)的投影高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部位(6.3)上设有至少一个弧形延展的第一出光面(6.32),以使光线经过第一出光面(6.32)折射,并通过第一出光面(6.32)朝向两侧扩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照明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光面(6.32)关于导光柱(6)的侧向弧形延展,并沿导光柱(6)的侧向排列,且所述第一出光面(6.32)上的弧面引导光线相交,且所述第一出光面(6.32)与导光柱(6)的排列方向一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部位(6.3)上设有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二出光面呈关于竖直面倾斜的平面设置,所述第二出光面关于反射面(6.21)的夹角大于9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导光支架(9),所述导光板(5)在进光区域(2)内被抵接在导光支架(9)上,且所述内配光罩穿设于进光区域(2)并扣接在导光板(5)背部,以使所述导光板(5)和内配光镜(8)抱合在导光支架(9)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照明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面(6.11)为非球面,所述校准面(6.11)在导光柱(6)的竖向投影上被设置为对称的弧面,并引导光线扩散至出光部位(6.3)的出射面(6.31);所述校准面(6.11)在导光柱(6)的侧向投影上,所述校准面(6.11)关于其外凸端部(6.12)被设置为上下分布的第一入光部分(6.13)和第二入光部分(6.14),所述第一入光部分(6.13)引导光线折射至出光部位(6.3),所述第二入光部分(6.14)引导光线折射至反射面(6.2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柱(6)的竖向投影上,光线依次经过校直面、第一出光面(6.32)朝向两侧扩散;在所述导光柱(6)的侧向投影上,光线被汇聚至出光部位(6.3),并经过出光部位(6.3)引导而投射至目标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面(6.11)沿竖向的任一水平截面上形成有一类曲线段(6.15),所述一类曲线段(6.15)的末梢与根部之间构成间距d,该间距d自反射面(6.21)朝向校准面(6.11)的外凸端部(6.12)所在的水平截面逐渐递增,并自外凸端部(6.12)所在的水平截面朝向导光柱(6)底部逐渐减小,且该间距d的递增趋势大于递减趋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面(6.11)在侧向的任一竖直截面上形成有二类曲线段(6.16),自校准面(6.11)的侧边朝向校准面(6.11)的外凸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羊阳徐银松孙云飞孙鸿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华楷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