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及其转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6942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及其转向机构,其中转向机构包括立杆、把手、将立杆和把手转动连接的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轴套、与轴套配合使用的转轴和套设于转轴上的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第一扭簧与第二扭簧的一端直接或间接的固定在转轴或轴套上,另一端直接或间接的对应固定在轴套或转轴上,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分别为左旋和右旋,第一扭簧和/或第二扭簧自身的两扭臂之间的初始角度,大于安装后的扭臂两端固定位置之间的角度。通过设置第一扭簧、第二扭簧结构及其位置的设置,实现了双向转向复位功能,并可以在安装时预紧两扭簧,克服了把手在初始位置转动时存在虚位的缺陷,提高用户转向体验。户转向体验。户转向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及其转向机构


[0001]本申请属于无轨陆用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转向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本申请所述无轨路用车辆,包括电动平衡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滑板车、电动行李厢等车辆,其中,电动平衡车也称为平衡车,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状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
[0003]电动平衡车(也称平衡车)可分为有杆平衡车和无杆平衡车,其中有杆平衡车与电动自行车、电动滑板车类似,都是通过用户操控设在车体上的立杆,从而控制车辆的转向,但具体控制原理有所不同:电动自行车、电动滑板车通常为机械控制转向,而有杆平衡车的转向是通过获取立杆的转向信息(如角度信息),通过控制器,控制轮毂电机,按预设程序控制两轮车的车轮产生转速差,从而实现转向。
[0004]然而,现有的电动自行车、电动滑板车、电动行李厢中,立杆中设置的转向机构通常为简单的轴套转轴组成,转向角度由用户根据手感控制,转向手感较差,且转向角度通常没有限制或限制较为宽松,存在安全隐患。现有平衡车转向机构通过设置弹性扭转件或单个扭簧,实现转向的复位,但初始转向具有虚位,用户转向体验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之一,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用户体验好的车辆及其转向机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车辆转向机构,包括立杆、把手、将立杆和把手转动连接的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轴套、与轴套配合使用的转轴和套设于转轴上的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第一扭簧与第二扭簧的一端直接或间接的固定在转轴或轴套上,另一端直接或间接的对应固定在轴套或转轴上,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分别为左旋和右旋,第一扭簧和/或第二扭簧自身的两扭臂之间的初始角度,大于安装后的扭臂两端固定位置之间的角度。
[0008]可选的,还包括直接或间接限制转轴和轴套旋转角度的限位机构。
[0009]可选的,所述限位机构为安装在转轴上的限位螺栓与对应的直接或间接设在轴套上的限位槽,限位槽限制限位螺栓随转轴或轴套运动的距离。
[0010]可选的,所述限位槽为轴套上的条形孔,或所述限位槽为间接设在轴套上的两个凸起之间的空隙。
[0011]可选的,所述转轴与立杆固定,所述把手直接或间接与轴套固定。
[0012]可选的,所述把手通过转向限位套间接与轴套固定,所述转向限位套上设有轴套,内壁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为两个凸起之间的空隙。
[0013]可选的,所述转向限位套上设有固定第一扭簧一端扭臂的第一扭臂固定部,所述
把手上设有固定第二扭簧一端扭臂的第二扭臂固定部,并通过把手与转向限位套的固定安装,实现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的预紧。
[0014]可选的,所述把手为转向盘,所述转向盘的底部直接或间接与转轴或轴套固定连接。
[0015]可选的,第一扭簧和/或第二扭簧的一端扭臂直接固定在转轴上,该扭臂为折弯的固定环,固定螺栓通过固定环将第一扭簧和/或第二扭簧的一端固定在转轴上。
[0016]可选的,还包括环形垫,所述环形垫为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固定环的内径,所述固定螺栓通过环形垫进一步限定第一扭簧和/或第二扭簧一端的位置。
[0017]可选的,所述固定螺栓为安装在转轴上的限位螺栓,通过对应的直接或间接设在轴套上的限位槽,限制限位螺栓随转轴运动的距离。
[0018]可选的,还包括用于检测立杆和把手之间转向角度的霍尔传感器。
[0019]可选的,所述第一扭簧与第二扭簧结构及形状相同。
[0020]可选的,所述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直接或间接为一整体,通过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固定在转轴上的扭臂结合为一整体。
[0021]可选的,还包括设于转向机构中的霍尔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的霍尔元件设在转轴或轴套上,磁芯对应设在轴套或转轴上,能够通过霍尔元件和磁芯的相对运动信息获取转动角度参数。
[0022]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任一前述方案的转向机构。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扭簧、第二扭簧,并将其结合至转轴和轴套上固定,实现了转向复位功能;通过第一扭簧、第二扭簧分别为左旋和右旋,实现了双向转向复位功能;还通过设置第一扭簧和/或第二扭簧自身的两扭臂之间的初始角度,大于安装后的扭臂两端固定位置之间的角度,实现安装时预紧两扭簧,克服了把手在初始位置转动时存在虚位的缺陷,提高用户转向体验。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实施例中平衡车示意图;
[0025]图2为实施例中转向机构爆炸图;
[0026]图3为实施例中转向机构另一角度爆炸图;
[0027]图4为实施例中涉及的转向机构的剖视图;
[0028]图5为实施例中把手下壳及第二轴套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实施例中转轴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实施例中转向限位套结构示意图;
[0031]图8为实施例中转向限位套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32]图9为实施例中转向限位套结构俯视图;
[0033]图10为实施例中强磁座结构示意图;
[0034]图11为实施例中显屏电路板顶部结构示意图;
[0035]图12为实施例中显屏电路板底部结构示意图;
[0036]图13为实施例中第二扭簧及限位螺栓结构示意图;
[0037]图14为实施例中第一扭簧侧面示意图。
[0038]图中,附图标记为:1

车体、2

立杆、3

把手、301

把手上壳,302

把手下壳、3021

第二扭臂固定部、3022

轴套安装部、3023

显屏电路板、3023
‑1‑
显屏、3023
‑2‑
按钮、3023
‑3‑
霍尔元件、3024

霍尔固定座、401

转轴、4011

限位螺栓固定孔、4012

通孔、4013

第一固定孔、402

垫片、403

第一轴套、404

转向限位套、4041

第一扭臂固定部、4042

限位槽、4043、螺栓安装孔、405

第一扭簧、406

第二扭簧、407

限位螺栓、408

环形垫、409

第二轴套、410

强磁座、4101

磁芯安装部、4102

避让孔、410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杆、把手、将立杆和把手转动连接的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轴套、与轴套配合使用的转轴和套设于转轴上的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第一扭簧与第二扭簧的一端直接或间接的固定在转轴或轴套上,另一端直接或间接的对应固定在轴套或转轴上,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分别为左旋和右旋,第一扭簧和/或第二扭簧自身的两扭臂之间的初始角度,大于安装后的扭臂两端固定位置之间的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接或间接限制转轴和轴套旋转角度的限位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为安装在转轴上的限位螺栓与对应的直接或间接设在轴套上的限位槽,限位槽限制限位螺栓随转轴或轴套运动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为轴套上的条形孔,或所述限位槽为间接设在轴套上的两个凸起之间的空隙。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与立杆固定,所述把手直接或间接与轴套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通过转向限位套间接与轴套固定,所述转向限位套上设有轴套,内壁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为两个凸起之间的空隙。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限位套上设有固定第一扭簧一端扭臂的第一扭臂固定部,所述把手上设有固定第二扭簧一端扭臂的第二扭臂固定部,并通过把手与转向限位套的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辉丁福康胡新涛颜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骑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