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编组城际动车组制动系统用主供风单元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69194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四编组城际动车组制动系统用主供风单元,包括空气压缩系统、空气后处理系统、电气控制系统,通过吊架集成,吊挂在列车底部横梁,进气系统采用进气过滤器、进气软管和进气阀组合形式;油气分离系统采用铸铝式油气分离筒及内置油分芯分离结构;驱动系统采用压缩主机与电机通过联轴器直联方式;油滤采用外置形式;冷却系统采用离心风机加翅片式冷却器强制风冷,并通过温控阀进行油路旁通形式;通过MPV阀实现油气筒内初始压力建立,卸压功能通过两位两通电磁阀通断实现;监控系统包括机头压力监控和润滑油油温监控。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制动系统深度自主化、提升了噪音指标、实现了轻量化需求、提升维护空间。提升维护空间。提升维护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编组城际动车组制动系统用主供风单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车组制动系统风源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四编组城际动车组制动系统用主供风单元。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城际动车组包括160公里4编组、200公里4编组、160公里8编组以及200公里8编组等车型。4编组车型和8编组车型由于用风需求不同,需选用不同排气量的主供风单元。目前,现有四编组城际动车组用主供风单元为整机进口设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局限,主供风单元关键部件如机头、电机、干燥器等均为国外设计、制造,不易管控;设备重量大,不利于整车轻量化;占用空间大,尤其是宽度方向,易造成空间浪费,压缩检修空间;噪声大,影响乘客舒适度。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自主化主供风单元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现制动系统深度自主化、提升了噪音指标、实现了轻量化需求、提升维护空间的四编组城际动车组制动系统用主供风单元。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四编组城际动车组制动系统用主供风单元,包括空气压缩系统、空气后处理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所述空气压缩系统、空气后处理系统、电气控制系统通过吊架集成,吊挂在列车底部横梁,所述空气压缩系统采用螺杆式空气压缩机;进气系统采用进气过滤器、进气软管和进气阀组合形式;油气分离系统采用铸铝式油气分离筒及内置油分芯分离结构;驱动系统采用压缩主机与电机通过联轴器直联方式;油滤采用外置形式;冷却系统采用离心风机加翅片式冷却器强制风冷,并通过温控阀进行油路旁通形式;通过MPV阀实现油气筒内初始压力建立,卸压功能通过两位两通电磁阀通断实现;监控系统包括机头压力监控和润滑油油温监控。
[0007]所述空气后处理系统包括前置过滤器、双塔干燥器以及出口过滤器,所述前置过滤器包括气水分离器和凝聚过滤器,所述前置过滤器用于实现压缩空气除尘、除油,所述双塔干燥器采用无热再生、变压吸附式形式,以分子筛作为干燥剂;双塔干燥器内置控制电路板实现双塔切换时序控制及故障诊断。
[0008]空气由进气系统进入压缩主机,压缩主机与电机通过梅花弹性联轴器直联驱动,进行空气压缩;设置独立油气分离系统,并采用外置润滑油过滤器;采用强制风冷冷却系统,通过温控阀进行油路旁通设计;蜗壳、中托架、压缩主机及电机通过螺栓紧固;采用三点式吊挂结构,通过减振器与吊架连接。
[0009]二次回油组件,所述二次回油组件包括过滤器、节流栓和单向阀,所述过滤器、节流栓集成在油分盖内部,所述过滤器入口设置在油分芯后端,过滤器出口与节流栓入口连
接、节流栓出口与单向阀入口连接,单向阀出口与压缩主机连接。
[0010]卸荷组件,所述卸荷组件包括节流栓和两位两通卸荷电磁阀,所述节流栓进气口设置在MPV阀前端、油分芯后端,出气口连接电磁阀进气口,电磁阀出气口设置在进气阀排气支路进气口;空气机停机后,油气筒内部的压缩空气经过油分芯过滤后由电磁阀、进气阀排气支路、进气软管和进气过滤器排至大气。
[0011]所述离心风机采用前倾式结构;蜗壳采用浅蜗舌型线;导风圈采用不锈钢板冲压,扩压器采用碳钢板焊接;冷却器37采用油冷

风冷一体式结构。
[0012]空气压缩机包括:
[0013]空气压缩回路:空气经进气过滤器AF、进气软管、进气阀IV进入压缩主机压缩C,压缩空气进入油气筒;当油气筒内压力达到溢流阀MPV1开启压力值后阀板打开,压缩空气经冷却器AC风冷通道排出;
[0014]压缩空气卸载回路:压缩主机及油气筒内压力经节流栓RO1和电磁阀SV1进入进气阀排放支路,再经过进气软管、进气过滤器过滤后排放至大气;通过节流栓孔径大小控制卸载速率;
[0015]空气压缩机过压保护回路:设置安全阀SF1进行压缩主机及油气筒过压保护,设置测试接头TP1进行压力检测。
[0016]压缩空气净化系统包括:
[0017]压缩空气初级过滤系统:对冷却后的压缩空气,先通过旋风式气水分离器OF进行除水,再通过凝聚过滤器CF对压缩空气中的油、尘进行过滤;
[0018]压缩空气干燥系统:采用双塔干燥器进行压缩空气干燥;
[0019]压缩空气二次过滤系统:采用凝聚式出口过滤器DF对压缩空气中微量油、尘进行再次过滤。
[0020]油路回路,包括:
[0021]主回油回路:压缩空气以油气混合物形式进入油气筒内,油气筒作为储油筒,利用压差原理进行油路循环;当润滑油温度低于温控阀开启温度值时,润滑油经油过滤器过滤后进入压缩机机头;当润滑油温度高温控阀开启温度值时,润滑油经温控阀旁通支路进入油冷却器冷却后,经油过滤器过滤后进入压缩机机头;
[0022]二次回油回路:由螺杆机头排出的油气混合物切向进入油气筒,通过碰撞、离心旋流实现油的粗滤后,再由油分芯拦截、聚合等作用实现精细过滤;油分芯滤出的润滑油被收集在油分芯的底部,利用压差原理,通过过滤器、节流栓和单向阀进入螺杆机头。
[002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实现四编组城际动车组制动系统用主供风单元完全自主化;
[0024]本专利技术较既有车主供风单元提升了噪音指标,1米处声压级≤74dB(A);
[0025]本专利技术较既有车主供风单元,重量降低30kg,实现了轻量化需求。
[0026]本专利技术较既有车主供风单元,宽度减少约300mm,提升维护空间。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四编组城际动车组制动系统用主供风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空气压缩机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油气分离系统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前置过滤器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双塔干燥器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电气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0034]图8为气路原理图。
[0035]图中:1出口溢流阀;2空气压缩机;3油温开关;4气路传输模块;5出口过滤器;6电气控制系统;7吊架;8双塔干燥器;9前置过滤器;10橡胶减震器;11防脱钢丝绳;12压缩主机;13防背压压力开关;14进气过滤器;15进气软管;16蜗壳;17中托架;18电机;19真空指示器;20进气阀;21测试接头一;22MPV阀;23安全阀;24润滑油过滤器;25温控阀;26单向阀;27卸荷电磁阀;28油分盖;29油分芯;30粗过滤筒;31油气筒;32视油镜;33导风圈;34离心风扇;35蜗壳;36扩压器;37翅片式冷却器;38防护网;39维护口1盖板;40维护口2盖板;41气水分离器;42凝聚过滤器;43排污电磁阀;44加热器;45连接块;46干燥塔;47气路板;48湿度指示器;49压力指示器;50加热器供电接口;51电控器;52双塔监测压力开关;53双塔供电接口;54测试接头二;55预控阀;56换向阀;57电控箱箱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编组城际动车组制动系统用主供风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压缩系统、空气后处理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所述空气压缩系统、空气后处理系统、电气控制系统通过吊架集成,吊挂在列车底部横梁,所述空气压缩系统采用螺杆式空气压缩机;进气系统采用进气过滤器、进气软管和进气阀组合形式;油气分离系统采用铸铝式油气分离筒及内置油分芯分离结构;驱动系统采用压缩主机与电机通过联轴器直联方式;油滤采用外置形式;冷却系统采用离心风机加翅片式冷却器强制风冷,并通过温控阀进行油路旁通形式;通过MPV阀实现油气筒内初始压力建立,卸压功能通过两位两通电磁阀通断实现;监控系统包括机头压力监控和润滑油油温监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编组城际动车组制动系统用主供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后处理系统包括前置过滤器、双塔干燥器以及出口过滤器,所述前置过滤器包括气水分离器和凝聚过滤器,所述前置过滤器用于实现压缩空气除尘、除油,所述双塔干燥器采用无热再生、变压吸附式形式,以分子筛作为干燥剂;双塔干燥器内置控制电路板实现双塔切换时序控制及故障诊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编组城际动车组制动系统用主供风单元,其特征在于空气由进气系统进入压缩主机,压缩主机与电机通过梅花弹性联轴器直联驱动,进行空气压缩;设置独立油气分离系统,并采用外置润滑油过滤器;采用强制风冷冷却系统,通过温控阀进行油路旁通设计;蜗壳、中托架、压缩主机及电机通过螺栓紧固;采用三点式吊挂结构,通过减振器与吊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编组城际动车组制动系统用主供风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次回油组件,所述二次回油组件包括过滤器、节流栓和单向阀,所述过滤器、节流栓集成在油分盖内部,所述过滤器入口设置在油分芯后端,过滤器出口与节流栓入口连接、节流栓出口与单向阀入口连接,单向阀出口与压缩主机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编组城际动车组制动系统用主供风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卸荷组件,所述卸荷组件包括节流栓和两位两通卸荷电磁阀,所述节流栓进气口设置在MPV阀前端、油分芯后端,出气口连接电磁阀进气口,电磁阀出气口设置在进气阀排气支路进气口;空气机停机后,油气筒内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宇郭志刚牛瑞徐祥晖章萍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车浦镇海泰制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