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铀煤叠置区砂岩型铀资源快速开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6707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铀煤叠置区砂岩型铀资源快速开采方法,涉及采矿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在地浸采区布置高密度可调井网;采用数字建井技术,确定位于所述地浸采区上的过滤器的长度和位置;在生产阶段,采用抽/注液集中过滤、强化浸出、高强度抽采、高强度注液、更改高密度可调井网的布置方式等操作,快速获取铀煤叠置区砂岩型铀资源;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砂岩型铀资源回收速度,缩短地浸采区服役年限。缩短地浸采区服役年限。缩短地浸采区服役年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铀煤叠置区砂岩型铀资源快速开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采矿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铀煤叠置区砂岩型铀资源快速开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铀资源是重要战略资源,90%以上的天然铀产量来自砂岩型铀矿。大多数砂岩型铀矿与煤、石油、天然气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同盆共存,其中以铀煤叠置共生现象最为普遍。针对铀煤叠置共生现象提出“先铀后煤”开发策略。“先铀后煤”开采策略为该区域铀煤资源协同开发指明了科学开采顺序,同时也对铀资源开发效率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0003]国内地浸采铀矿山设计年限一般为15~20年,单采区设计服役年限为6~8年。影响采区开采快慢的最主要因素是浸出液铀浓度和抽注液量,除去客观因素和矿床本身的因素,浸出液铀浓度与采矿工程手段、浸出剂配方及浓度有关,抽注液量与潜水泵下放深度、抽液降深及注液压力有关。实际CO2+O2地浸采铀工艺条件下,采区在6年内难以达到80%的回采率,尤其在浸采中后期,矿层堵塞严重、抽注液量下降,浸出液铀浓度低、存在溶浸死角等诸多问题,采区需要延长服务年限至8~10年,甚至更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铀煤叠置区砂岩型铀资源快速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地浸采区布置高密度可调井网;所述地浸采区为铀煤叠置区;其中,所述高密度可调井网为五点型井网形式,且位于所述高密度可调井网边缘处的注液井的井径为第一井径,位于所述高密度可调井网非边缘处的注液井和抽液井的井径均为第二井径;所述第一井径小于所述第二井径;采用数字建井技术,确定位于所述地浸采区上的过滤器的长度和位置;在生产阶段,执行开采操作,快速获取铀煤叠置区砂岩型铀资源;所述开采操作分别为:利用所述地浸采区上的过滤器进行抽/注液集中过滤;采用强氧化反应和强络合反应在生产阶段强化浸出;采用高扬程大流量潜水泵作业方式在生产阶段高强度抽采;采用加压下注和均匀注液调控方式在生产阶段高强度注液;在生产阶段更改高密度可调井网的布置方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铀煤叠置区砂岩型铀资源快速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液井和所述注液井之间的距离为20m~27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铀煤叠置区砂岩型铀资源快速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数字建井技术,确定位于所述地浸采区上的过滤器的长度和位置,具有包括:收集所述地浸采区在矿床勘探阶段时的测井资料;根据所述测井资料构建融合有三维非均质地层和铀矿体的模型;对所述融合有三维非均质地层和铀矿体的模型进行离散化,形成包含几何模型与铀品位模型的融合模型;在所述融合模型基础上,添加地浸钻井工艺,设定过滤器的开启位置和开启长度,进而得到工程渗流模型;以可采铀资源量为目标函数,构建不同井距的工程渗流模型,进而得到优选井距;在确定优选井距基础上,以减少垂向稀释为目的,进行过滤器的长度和位置的优化,进而确定位于所述地浸采区上的过滤器的长度和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铀煤叠置区砂岩型铀资源快速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地浸采区上的过滤器进行抽/注液集中过滤,具体包括:在地浸采区投入生产前,利用过滤器对含矿含水层进行水抽注循坏;在地浸采区投入生产后,采用装载有粒径为2~5mm试剂为“石灰石+石英砂”的过滤器进行抽/注液集中过滤。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铀煤叠置区砂岩型铀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学斌阙为民陈梅芳崔玉峰阳奕汉赵利信廖文胜邢拥国张传飞许影杜志明霍建党贾明滔刘正邦李召坤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