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溢流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641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隐藏式溢流井。该隐藏式溢流井包括:框体、盆体和过滤件。框体沿竖向延伸,并在框体内形成上下贯通的容置腔。盆体设于容置腔内,并与框体之间形成有连通容置腔底部开口的过水通道,盆体的盆口朝上布置。过滤件设于容置腔内,并位于盆体的下方。其中,框体的侧壁上设有过水孔,且过水孔连通过水通道。将框体的部分预埋在绿地中进行固定。利用盆体设于容置腔内,且盆体的盆口朝上布置,可在盆体内放置土壤种植绿植,使溢流井更美观。过水孔开设于框体的侧壁上,进一步提高了溢流井的美观性。再利用过滤件位于盆体的下方,当夹杂着杂物的水通过过水孔和过水通道流动至容置腔内时,杂物可被过滤件阻挡在容置腔内。杂物可被过滤件阻挡在容置腔内。杂物可被过滤件阻挡在容置腔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隐藏式溢流井


[0001]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建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隐藏式溢流井。

技术介绍

[0002]溢流井是排水检查井的一种,一般存在于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和城市排水工程泵站系统中,具有控制过水流量的功能。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溢流井作为一项溢流设施多被应用在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生物滞留池、植草沟等海绵设施的建设中,与城市地下雨水管网相连,用于排放无法及时下渗的多余的雨水。
[0003]在实际工程建设项目中,由于溢流井需要高于海绵设施表面且体积较大的特点,往往在绿地中异常突出且不和谐,影响景观效果。并且,绿地中的杂草等容易通过溢流井上过水孔流动到雨水管内,可能导致雨水管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优化的隐藏式溢流井,以提高溢流井的美观度,并能够防止雨水管堵塞。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隐藏式溢流井,该隐藏式溢流井包括:框体,其沿竖向延伸,并在所述框体内形成上下贯通的容置腔;盆体,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框体之间形成有连通所述容置腔底部开口的过水通道,所述盆体的盆口朝上布置;过滤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位于所述盆体的下方;其中,所述框体的侧壁上设有过水孔,且所述过水孔连通所述过水通道。
[0007]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水通道形成于所述框体的内侧壁与所述盆体的外侧壁之间的间隔中;在所述框体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所述框体的内侧壁与所述盆体的外侧壁之间的间隔逐渐扩大。
[0008]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盆体的侧壁呈倾斜布置,且所述盆体的侧壁靠近所述框体顶部的一端至靠近所述框体底部的一端向所述框体的中心倾斜。
[0009]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框体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盆口的一边沿可上下转动地铰接于所述第一侧壁的上边沿;所述盆口的另一相对边沿设有搭板,所述搭板架设在所述第二侧壁的上边沿。
[0010]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侧壁的上边沿低于所述第二侧壁的上边沿。
[0011]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框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两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布置,且所述第一侧壁横向的跨度大于所述第二侧壁横向的跨度;两所述第三侧壁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两侧边沿,且所述第三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的一端至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框体的中心倾斜;所述过水孔沿横向并排间隔地布置有多个,并分别布置于所述第二侧壁和两所述第三侧壁上。
[0012]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盆体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容置腔内。
[0013]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框体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支撑部,所述盆体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架设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
[0014]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隐藏式溢流井还包括弯钩件;所述弯钩件固定在所述盆体上,并勾挂在所述框体的上边沿。
[0015]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滤件为过滤网。
[001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0017]本技术实施例的隐藏式溢流井中,将框体的部分预埋在绿地中进行固定。利用盆体设于容置腔内,且盆体的盆口朝上布置,可在盆体内放置土壤种植绿植,使溢流井更美观,并且盆体中的土壤可蓄水,符合海绵城市发展的概念。过水孔开设于框体的侧壁上,进一步提高了溢流井的美观性。再利用过滤件位于盆体的下方,当夹杂着杂物的水通过过水孔和过水通道流动至容置腔内时,一方面杂物可被过滤件阻挡在容置腔内,进而杂物不会流动到雨水管中,避免堵塞地下雨水管,另一方面水可以通过过滤件并流动到地下雨水管中,保证溢流井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隐藏式溢流井在使用时的剖视图。
[0019]图2是图1中的隐藏式溢流井的立体图。
[0020]图3是图2在另一角度下的立体图。
[0021]图4是图3在又一角度下的立体图。
[0022]图5是图2的俯视图。
[0023]图6是图2中的框体的立体图。
[0024]图7是图2中的盆体的立体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框体;11、容置腔;111、过水通道;12、过水孔;13、第一侧壁;14、第二侧壁;15、第三侧壁;2、盆体;21、搭板;3、过滤件;4、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尽管本技术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技术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技术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0027]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技术的每个实施例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0028]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0029]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0030]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隐藏式溢流井包括框体1、盆体2和过滤件3。
[0031]框体1沿竖向延伸,并在框体1内形成上下贯通的容置腔11。盆体2设于容置腔11内,并与框体1之间形成有连通容置腔11底部开口的过水通道111,盆体2的盆口朝上布置。过滤件3设于容置腔11内,并位于盆体2的下方。其中,框体1的侧壁上设有过水孔12,且过水孔12连通过水通道111。
[0032]隐藏式溢流井在使用时,将框体1的部分预埋在绿地中进行固定。利用盆体2设于容置腔11内,且盆体2的盆口朝上布置,可在盆体2内放置土壤种植绿植,使溢流井更美观,并且盆体2中的土壤可蓄水,符合海绵城市发展的概念。过水孔12开设于框体1的侧壁上,进一步提高了溢流井的美观性。再利用过滤件3位于盆体2的下方,当夹杂着杂物的水通过过水孔12和过水通道111流动至容置腔11内时,一方面杂物可被过滤件3阻挡在容置腔11内,进而杂物不会流动到雨水管中,避免堵塞地下雨水管,另一方面水可以通过过滤件3并流动到地下雨水管中,保证溢流井的正常工作。过水孔12设于框体1的上部,从而将框体1的下部预埋在绿地下时,过水孔12不会被堵住,保证过水孔12可正常通水。过水孔12可设有多个,增加通流截面积,提高通水流量。
[0033]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隐藏式溢流井的使用范围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藏式溢流井,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其沿竖向延伸,并在所述框体内形成上下贯通的容置腔;盆体,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框体之间形成有连通所述容置腔底部开口的过水通道,所述盆体的盆口朝上布置;过滤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位于所述盆体的下方;其中,所述框体的侧壁上设有过水孔,且所述过水孔连通所述过水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溢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通道形成于所述框体的内侧壁与所述盆体的外侧壁之间的间隔中;在所述框体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所述框体的内侧壁与所述盆体的外侧壁之间的间隔逐渐扩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藏式溢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的侧壁呈倾斜布置,且所述盆体的侧壁靠近所述框体顶部的一端至靠近所述框体底部的一端向所述框体的中心倾斜。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溢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盆口的一边沿可上下转动地铰接于所述第一侧壁的上边沿;所述盆口的另一相对边沿设有搭板,所述搭板架设在所述第二侧壁的上边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隐藏式溢流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皮洋曾诗清王毓希
申请(专利权)人:国机陆原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