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截污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6413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城市的排水截污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截污井,包括井体,所述井体内划分有收集腔和处理腔,所述收集腔内通过安装框安装有收集框,所述处理腔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分散组件和滤网板,收集腔、处理腔底部均通过第一渗水板设置有吸附料板,该截污井通过分散组件来对污水中混有的杂质等进行分散处理,分散后的杂质能够落至滤网板上被过滤,通过设置收集框对滤网板过滤下的杂质进行收集,过滤后的污水经过吸附料板进行吸附后在通过排污管排出,整体截污井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好,收集框的设置使得杂质的取出收集十分方便,具有便于安装、截污效果好、杂质便于取出收集的优点。集的优点。集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截污井


[0001]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的排水截污相关
,具体是一种截污井。

技术介绍

[0002]高架桥旁常设置有截污井,截污井是一种专用于城市合流制管道的污水截流井,一般设置在雨水管与污水管的汇合处,截污井的作用是防止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可以将截留的污水引至污水管网或污水处理厂进行再处理,从而避免污染水体,是面源污染末端治理技术的必备设施。
[0003]传统的高架桥旁设置的截污井大多占地面积大,运输和安装麻烦,且存在截污井内的杂质不便清理、截污井内部件不便检修维护,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截污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截污井,主要用于高架上,包括井体,所述井体内通过隔板划分有收集腔和处理腔,所述收集腔内安装有收集框,所述处理腔顶部设置有格栅板,所述处理腔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分散组件和滤网板,所述分散组件端部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处理腔内侧壁相连,所述滤网板朝所述收集框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隔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滤网板位置相对应的第一排污槽口,所述收集框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排污槽口位置相对应的第二排污槽口,所述收集腔、处理腔底部共同设置有第一渗水板,所述收集框底部设置有第二渗水板,所述第一渗水板上设置有吸附料板,所述吸附料板位于所述第一渗水板与所述第二渗水板之间,所述井体外壁通过螺栓可拆卸安装有与处理腔位置相对应的检修门板,所述井体底部外壁连接有若干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位于所述第一渗水板下方。
[0007]所述分散组件包括第一转动杆、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杆两端的两个圆盘、圆周分布连接在第一转动杆外壁的若干翻转板及若干第二转动杆,所述翻转板两端分别与两个圆盘的相对侧相连,所述第二转动杆的设置数量与所述翻转板的设置数量一致,所述第二转动杆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圆盘转动连接,若干所述翻转板与若干所述第二转动杆交错分布,所述第二转动杆上均布设置有若干粉碎杆。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安装架、固定齿轮及若干活动齿轮,所述安装架侧部与所述固定齿轮侧部相连,所述安装架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处理腔内侧壁,所述活动齿轮的设置数量与所述第二转动杆的设置数量一致,所述活动齿轮侧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转动杆端部相连,若干所述活动齿轮均与所述活动齿轮啮合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处理腔内侧壁连接有引导斜板,所述引导斜板位于所述格栅板与所述圆盘之间。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处理腔内侧壁设置有放置块,所述滤网板端部放置在所述放置块上。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滤网板的设置数量为若干,若干所述滤网板沿竖直方向等间距分布,若干所述滤网板的滤孔尺寸从上往下逐渐减小。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收集框顶部连接有安装框,所述收集框通过安装框插接安装在所述收集腔内,所述安装框顶部与所述收集腔顶部的槽口对接。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框顶部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设置高度小于所述安装框的顶端高度。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截污井内壁通过设置分散组件来对污水中混有的杂质等进行分散处理,分散后的杂质能够落至滤网板上进行过滤,通过设置收集框对滤网板过滤下的杂质进行收集,过滤后的污水经过吸附料板进行吸附后在通过排污管排出,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好,分散组件能够防止截污井内因杂质堆积而产生堵塞,同时水流能够冲刷滤网板,提高滤网板的使用效果,收集框通过安装框实现安装和拆卸,使得杂质的取出收集十分方便,整体截污井结构简单且截污效果好,井体及其内部各部件均安装、检修方便,使用效果更好,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分散组件和连接组件的正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分散组件和连接组件的侧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分散组件和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井体

1,隔板

101,排污管

102,延伸板

103,收集腔

104,处理腔

105,检修门板

106,第一排污槽口

107,第一渗水板

108,引导斜板

109,格栅板

2,安装框

3,把手

301,收集框

4,第二排污槽口

401,第二渗水板

402,分散组件

5,第一转动杆

501,圆盘

502,翻转板

503,第二转动杆

504,粉碎杆

505,放置块

6,滤网板

7,吸附料板

8,连接组件

9,安装架

901,固定齿轮

902,活动齿轮

903。
具体实施方式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3]实施例一
[0024]请参阅图1、2,一种截污井,主要用于高架桥上,包括井体1,所述井体1顶端外壁连接有延伸板103,井体1设置在地面上设置的放置槽内,延伸板103通过螺栓等连接方式固定在放置槽顶部,进而实现对井体1的位置固定,所述井体1内通过隔板101划分有收集腔104和处理腔105,所述收集腔104内安装有收集框4,所述处理腔105顶部设置有格栅板2,所述处理腔105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分散组件5和滤网板7,所述分散组件5端部通过连接组件9与所述处理腔105内侧壁相连,所述滤网板7朝所述收集框4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隔板101上设置有与所述滤网板7位置相对应的第一排污槽口107,所述收集框4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排污槽口107位置相对应的第二排污槽口401,所述收集腔104、处理腔105底部共同
设置有第一渗水板108,所述收集框4底部设置有第二渗水板402,所述第一渗水板108上设置有吸附料板8,所述吸附料板8位于所述第一渗水板108与所述第二渗水板402之间,所述井体1底部外壁连接有若干排污管102,所述排污管102位于所述第一渗水板108下方,污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截污井,包括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内通过隔板划分有收集腔和处理腔,所述收集腔内安装有收集框,所述处理腔顶部设置有格栅板,所述处理腔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分散组件和滤网板,所述分散组件端部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处理腔内侧壁相连,所述滤网板朝所述收集框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隔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滤网板位置相对应的第一排污槽口,所述收集框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排污槽口位置相对应的第二排污槽口,所述收集腔、处理腔底部共同设置有第一渗水板,所述收集框底部设置有第二渗水板,所述第一渗水板上设置有吸附料板,所述吸附料板位于所述第一渗水板与所述第二渗水板之间,所述井体外壁通过螺栓可拆卸安装有与所述处理腔位置相对应的检修门板,所述井体底部外壁连接有若干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位于所述第一渗水板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截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组件包括第一转动杆、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杆两端的两个圆盘、圆周分布连接在第一转动杆外壁的若干翻转板及若干第二转动杆,所述翻转板两端分别与两个圆盘的相对侧相连,所述第二转动杆的设置数量与所述翻转板的设置数量一致,所述第二转动杆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圆盘转动连接,若干所述翻转板与若干所述第二转动杆交错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毓希宋斌程贞场皮洋
申请(专利权)人:国机陆原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