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5956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照明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反射系统及车辆,包括:导光结构(2),所述导光结构(2)上开设有入光口(211);以及反射结构(3),所述反射结构(3)对应设置于所述入光口(211)处,所述反射结构(3)包括前向反射面(31)和侧向反射面(32),其中,所述前向反射面(31)适于接收光源(11)所发出的入射光线,并射出,所述侧向反射面(32)适于部分接收并反射所述前向反射面(31)所射出的所述入射光线,且所述侧向反射面(32)与所述前向反射面(31)的出光方向一致,以能够扩大所述入射光线的出光范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反射系统能够扩大出光范围,并且保证了出光效果的均匀。保证了出光效果的均匀。保证了出光效果的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射系统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照明
,尤其是涉及一种反射系统。另外,还涉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车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消费者对于车灯点亮效果的追求越来越高,生产成本与效率也是各车灯供应商急需解决的问题,现有方案光线从LED发出后,经过一系列作用装置后再从出光面出射,以达到车灯点亮更加均匀的效果。另外,在传统的项目上,已知的方案由于需要采用大量的LED,效率不高,增加LED原料成本的同时还会造成电路设计复杂以及热量风险提升。
[0003]中国技术专利CN210462871U公开了信号灯功能复用式复合反射镜装置以及汽车,包括两个导光体、两个入光用反射镜、出光用反射镜以及出光区域,在该反射镜装置内,通过将两个不同功能的信号灯光源一一对应设置在两个入光用反射镜对应位置处,启动任意一个信号灯光源时,其发出的光束由对应的入光用反射镜反射后再由入光口进入导光体中,进一步入射到波浪形出光用反射镜对应的反射面上,由该反射面反射进入出光区域,最终由出光口射出,从而显示出该信号灯对应的功能,通过该复合反射镜装置即可实现不同功能的信号灯功能复用,而且光线较为均匀,避免因为LED离焦导致点灯效果差的问题。在该方案中,其通过将不同的光源所发出的光线进行整合,然后再从同一个出光区域中射出,以此来实现光线的出光均匀的效果,但是这也限制了光线的出光范围只能在出光区域内的范围内,无法向外部再进行扩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反射系统,能够扩大出光面积,且出光效果均匀。
[0005]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车辆,所采用的反射系统能够扩大出光范围,并且保证了出光效果的均匀。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射系统,包括:
[0007]导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上开设有入光口;以及
[0008]反射结构,所述反射结构对应设置于所述入光口处,所述反射结构包括前向反射面和侧向反射面,
[0009]其中,所述前向反射面适于接收光源所发出的入射光线,所述侧向反射面适于反射所述前向反射面所射出的所述入射光线,且所述侧向反射面与所述前向反射面的出光方向一致。
[0010]优选地,所述前向反射面包括第一前向反射面、第二前向反射面和第三前向反射面,所述第一前向反射面、第二前向反射面以及第三前向反射面均为弧形反射面,且所述第一前向反射面、第二前向反射面以及第三前向反射面之间具有同一连接节点,且所述第三
前向反射面适于直接反射出所述入射光线。
[00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侧向反射面包括第一侧向反射面和第二侧面反射面,所述第一侧向反射面适于接收所述第一前向反射面所反射的入射光线并射出;所述第二侧向反射面适于接收所述第二前向反射面所反射的入射光线并射出。
[0012]优选地,所述导光结构包括多个导光单元,所述多个导光单元呈线性排布,各所述导光单元上均开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入光口,至少一个所述入光口开设在所述导光单元的中部,且相邻所述导光单元上所开设的所述入光口之间的最短间距相同。
[00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光结构的内侧面镀有铝层。
[0014]优选地,所述导光结构至少包括下侧面,所述下侧面上设花纹结构,以能够均匀扩散所述入射光线。
[001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侧向反射面的分别设置在所述前向反射面的两侧,且所述侧向反射面的一端靠近所述前向反射面设置,另一端远离所述前向反射面设置,以使所述侧向反射面与所述前向反射面之间形成夹角。
[0016]优选地,所述侧向反射面对称设置在所述前向反射面的两侧,且所述侧向反射面之间的长度至少两倍于所述前向反射面的长度,以能够扩大所述入射光线的出光范围。
[001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侧向反射面为平面反射面。
[0018]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反射系统。
[00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反射系统通过在导光结构上开设入光口,入光口处对应设有反射结构,反射结构采用前向反射面与侧向反射面的组合,其中,前向反射面能够将从入光口接收到的入射光线反射至侧向反射面,经过侧向反射面的反射后,能够将入光口内射入的入射光线进行扩大,以此来实现扩大入射光线的出光范围的效果,且经过前向反射面与侧向反射面之间的反射后,使得最终的出光效果均匀。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安装有本专利技术的反射系统,因此也具有上述优点。
[0020]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反射系统的主视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反射系统的立体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反射系统的侧视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反射系统的俯视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反射系统的后视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反射系统的截面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反射单元底部反射面的局部光路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反射单元侧边反射面的局部光路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1PCB板11光源
[0031]2导光结构3反射结构
[0032]21上侧面22下侧面
[0033]211入光口23导光单元
[0034]31前向反射面32侧向反射面
[0035]311第一前向反射面312第二前向反射面
[0036]313第三前向反射面321第一侧向反射面
[0037]322第二侧向反射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3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术语“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0]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基本实施方式的反射系统包括导光结构2和反射结构3,其中,导光结构2上开设有入光口211,入光口21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等规则形状,也可为异形,入光口211只需要光源2形状结构相适应即可。导光结构2的入光口211外侧设有PCBPCB板1和光源2,光源2对应于入光口211设置。该导光结构2的基底材料可选用white PC、PC ABS或PMMA等材料,光源2可以选用LED光源2、MINI LED光源2或Micro LED光源2等,由于该反射系统并不局限于车辆的应用位置,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结构(2),所述导光结构(2)上开设有入光口(211);以及反射结构(3),所述反射结构(3)对应设置于所述入光口(211)处,所述反射结构(3)包括前向反射面(31)和侧向反射面(32),其中,所述前向反射面(31)适于接收光源(11)所发出的入射光线,并射出,所述侧向反射面(32)适于部分接收并反射所述前向反射面(31)所射出的所述入射光线,且所述侧向反射面(32)与所述前向反射面(31)的出光方向一致,以能够扩大所述入射光线的出光范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向反射面包括第一前向反射面(311)、第二前向反射面(312)和第三前向反射面(313),所述第一前向反射面(311)、所述第二前向反射面(312)以及所述第三前向反射面(313)均为弧形反射面,且所述第一前向反射面(311)、所述第二前向反射面(312)以及第三前向反射面(313)之间具有同一连接节点,且所述第三前向反射面适于直接反射出所述入射光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反射面(32)包括第一侧向反射面(321)和第二侧面反射面(322),所述第一侧向反射面(321)适于接收所述第一前向反射面(311)所反射的入射光线并射出;所述第二侧向反射面(322)适于接收所述第二前向反射面(312)所反射的入射光线并射出。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岩修刘馨雨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