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间行车光源导光结构及LED条形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341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日间行车光源导光结构,包括导光条,所述导光条的相对两侧表面分别为出光面、入光面,出光面与入光面之间为导光部,出光面为曲面,在出光面以及入光面上均设有配光齿纹,配光齿纹沿导光条的长度方向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LED条形灯具,包括所述的日间行车光源导光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导光条的出光面设置为具有配光齿纹的曲面,入光面具有配光齿纹,以改善日间行车光源的光源视角,将主光源以及日间行车光源通过侧发光的方式并采用主光源通过曲面反光杯反射光源,日间行车光源通过导光条改变发光角度,最终避免日间行车光源与主光源之间造成影响,提高光效率及均光效果。提高光效率及均光效果。提高光效率及均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日间行车光源导光结构及LED条形灯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灯具,特别涉及一种日间行车光源导光结构及LED条形灯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车载灯具的多样性发展,LED照明越来越多运用于各种车辆,LED 灯相对于传统车灯具有亮度高,寿命长的特点,可以为驾驶员提供更好的视野。但是如果车辆颜色以及主光源均是白色时,在下雪天、大雾天或者雨天环境中,很容易让其他的驾驶人员或行人混淆,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DRL (日间行车)灯在行车安全方面是有非常大的作用,它对于车辆的被辨识性有着不错的效果。目前市场上车载LED条形灯具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仅有单一主照明功能;2、弱化DRL日行灯,光强度及指向性均存在不足;3、DRL灯有光污染,容易经主照明的反光杯反射产生眩光;4、光源板组件靠光杯弹性卡扣压紧,由于后壳公差问题,在灯内高温作用下,光源板(铝基板)并不能可靠的贴紧后壳,导致导热散热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日间行车光源导光结构及LED条形灯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免日间行车光源与主光源之间造成影响,提高光效率及均光效果。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日间行车光源导光结构,包括导光条,所述导光条的相对两侧表面分别为出光面、入光面,出光面与入光面之间为导光部,出光面为曲面,在出光面以及入光面上均设有配光齿纹,配光齿纹沿导光条的长度方向设置。
[0005]进一步地,导光部与入光面相邻的两端面中,至少其中一端面为曲面。
[0006]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LED条形灯具,包括具有散热鳍的后壳,后壳上设有沿后壳长度方向设置的灯槽,灯槽上设有封闭灯槽槽口的透明的面板,所述灯槽中设有分离设置的驱动板、光源板,驱动板与光源板电连接,灯槽中设有由多个曲面反光杯组成的反光杯组,光源板设于灯槽的上端槽壁上,在光源板上设有多个主光源以及日间行车光源,日间行车光源为侧发光LED且日间行车光源与主光源出光方向垂直,至少一个主光源与曲面反光杯一一对应设置,且主光源位于曲面反光杯的焦点上,日间行车光源设于光源板靠近面板的位置处,在日间行车光源上设有所述的日间行车光源导光结构,导光条固定在灯槽的槽口边缘上,导光条通过螺丝紧固并紧贴在灯槽槽壁上,导光条的入光面与日间行车光源出光面平行且相对,出光面与面板相对,在日间行车光源外设置有将日间行车光源覆盖的遮光板,以防止日间行车光源的光线在反光杯组中产生眩光。
[0007]进一步地,所述导光部与入光面相邻的两端面中,其中一端面为曲面,另一端面为斜面,该斜面与光源板的板面贴合。
[0008]进一步地,所述灯槽位于散热鳍一端的槽壁上端设有插槽,光源板的一端插入插槽中,另一端通过导光条压紧固定在灯槽的上端槽壁上,以使光源板与灯槽的槽壁紧密贴
合。
[0009]进一步地,所述后壳的左右两端上设有侧盖,其中一个侧盖上设有与驱动板电连接的触控组件,以通过触控组件对日间行车光源进行手动控制。
[001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导光条的出光面设置为具有配光齿纹的曲面,入光面具有配光齿纹,以改善日间行车光源的光源视角,将主光源以及日间行车光源通过侧发光的方式并采用主光源通过曲面反光杯反射光源,日间行车光源通过导光条改变发光角度,最终避免日间行车光源与主光源之间造成影响,提高光效率及均光效果。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图。
[0013]图3是图1中沿A

A方向的剖视图。
[0014]图4是本技术导光条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是本技术导光条入光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如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日间行车光源导光结构,包括导光条14,导光条14的相对两侧表面分别为出光面141、入光面142,出光面 141与入光面142之间为导光部144,出光面141为曲面,在出光面141以及入光面142上均设有配光齿纹143,配光齿纹143沿导光条14的长度方向设置,采用曲面配光的方式收聚光线,通过配光齿纹143进行二次光分配,这样提高光效率及均光,出光面141以及入光面142上的配光齿纹143均匀设置,且配光齿纹143的齿数相同或不同。
[0018]如图4和图5所示,导光部144与入光面142相邻的两端面中,至少其中一端面为曲面146,以作为导光面,如图4所示,该曲面146设置在导光部144 下端面上。
[0019]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LED条形灯具,包括具有散热鳍的后壳6,后壳6上设有沿后壳6长度方向设置的灯槽61,灯槽61 上设有封闭灯槽61槽口的透明的面板15,所述灯槽61中设有分离设置的驱动板7、光源板13,驱动板7与光源板13电连接,灯槽61中设有由多个曲面反光杯组成的反光杯组9,光源板13设于灯槽61的上端槽壁上,在光源板13上设有多个主光源17以及日间行车光源18,日间行车光源18为侧发光LED,且日间行车光源18与主源17出光方向垂直,主光源17的出光面通过反光杯组9 进行折射,最终与日间行车光源18的出光方向平行,至少一个主光源17与曲面反光杯一一对应设置,且主光源17位于曲面反光杯的焦点上,日间行车光源 18设于光源板13靠近面板15的位置处,在日间行车光源18上设有上述的日间行车光源导光结构,导光条14固定在灯槽61的槽口边缘上,导光条14通过螺丝紧固并使之紧贴在灯槽61槽壁上,日间行车光源18出光面与导光条入光面 142平行且相对,出光面141与面板15相对,在日间行车光源18外设置有将日间行车光源18覆盖的遮光板16,以防止日间行车光源的光线在反光杯组9中产生眩光。
[0020]在本技术中,日间行车光源以及主光源17均为LED灯珠,其颜色可以为白光或黄光,如图2所示,每个曲面反光杯中对应一个主光源17,日间行车光源18设置在靠近导光
条入光面142,以提高光出射效率。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导光部144与入光面142相邻的两端面中,其中一端面为曲面146,另一端面为斜面147,该斜面147与光源板13的板面贴合,以将光源板13压紧,使光源板13与灯槽61的上端槽壁紧密贴合,致使光源板13的热量能够很好的传导至散热鳍,提高散热效果;如图4所示,导光条14还设有连接部145,连接部145设置在出光面141的上端,以使导光条14形成L字形。
[0021]在本技术中,光源板13以及驱动板7均为印刷有线路或驱动电路的铝基板,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对光源板13以及驱动板7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0022]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板7通过螺丝固定在灯槽61与散热器相邻的槽壁上,装配时,先将驱动板7固定至灯槽61中,然后将光源板13与反光杯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日间行车光源导光结构,包括导光条(14),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条(14)的相对两侧表面分别为出光面(141)、入光面(142),出光面(141)与入光面(142)之间为导光部(144),出光面(141)为曲面,在出光面(141)以及入光面(142)上均设有配光齿纹(143),配光齿纹(143)沿导光条(14)的长度方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间行车光源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导光部(144)与入光面(142)相邻的两端面中,至少其中一端面为曲面(146)。3.一种LED条形灯具,包括具有散热鳍的后壳(6),后壳(6)上设有沿后壳(6)长度方向设置的灯槽(61),灯槽(61)上设有封闭灯槽(61)槽口的透明的面板(15),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槽(61)中设有分离设置的驱动板(7)、光源板(13),驱动板(7)与光源板(13)电连接,灯槽(61)中设有由多个曲面反光杯组成的反光杯组(9),光源板(13)设于灯槽(61)的上端槽壁上,在光源板(13)上设有多个主光源(17)以及日间行车光源(18),日间行车光源(18)为侧发光LED且日间行车光源(18)与主光源(17)出光方向垂直,至少一个主光源(17)与曲面反光杯一一对应设置,且主光源(17)位于曲面反光杯的焦点上,日间行车光源(18)设于光源板(13)靠近面板(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冬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威德亮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