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5950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配置对具有发光元件的各像素电路(32~34)供给信号电流IL_R(m)、IL_G(m)、IL_B(m)用的信号线(28~30)。信号线驱动电路通过利用根据对应的比特被导通、截止的开关电路(18~20,21~23,24~26)切换从与图像数据(R[2..0],G[2..0],B[2..0])的每一个比特对应地设置的比特加权电流源电路(9~11,12~14,15~17)输出的比特加权电流,在信号线上产生与图像数据对应的信号电流。由于各电流源电路具有根据从基准电流线(5~7)供给的比特加权电流的基准电流校正从自身输出的比特加权电流的电平的功能,故即使是构成各电流源电路的TFT的特性离散大的情况,也能抑制每条信号线的信号电流的离散,可抑制发光亮度的不匀。(*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各像素中具备发光亮度随有机EL(电致发光)元件等的电流而变化的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将面向携带信息终端或电视接收机的有机EL等作为发光元件使用的显示装置的开发很活跃。在各像素中具备有机EL等的发光元件的自发光型显示装置具有良好的辨认性,此外,其动画显示特性也良好。关于将有机EL作为发光元件使用的显示装置,已知有例如在特开平11-212493号公报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图37是示出在该公报中记载了的现有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电路图,对于发光元件(m,n)来说,经薄膜晶体管TFT1~4连接了4条信号线(Sm,1~Sm,4)和4条扫描线(Dn,1~Dn,4)。此外,在信号线(Sm,1~Sm,4)上连接了恒流源(Im,1~Im,4),通过将其电流比设定为1∶2∶4∶8,将发光元件的电流控制为16个值,得到16个灰度的发光亮度。大家都知道将在玻璃基板上形成的薄膜晶体管(TFT)作为像素的开关元件使用的所谓的有源型显示装置。特别是在使用了发光亮度随有机EL等的电流而变化的发光元件的有源型显示装置中,由于根据已被改写的信号,到下一个改写时为止在发光元件中可使电流持续地流动,故与在像素中未使用开关元件的无源型相比具有用小的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可得到高亮度的优点。由于薄膜晶体管中的用低温工艺可制作的低温多晶硅TFT(低温p-Si TFT)与非晶硅TFT相比其电子迁移率高,故可在玻璃基板上与像素矩阵电路一体地形成驱动电路,正在广泛地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等来使用。但是,一般来说利用激光退火来形成低温p-Si TFT,但基于难以在玻璃基板面内均匀地控制激光照射强度等的原因,与单晶硅相比,Vth(阈值电压)或μ(迁移率)等的特性离散较大。在现有的显示装置中,由于在各列的每条信号线上连接了多个恒流源,故在显示面板内使用TFT在玻璃基板上与像素矩阵一体地构成恒流源的情况下,由于TFT特性的离散的缘故,在各列的恒流源的输出电流、即信号线驱动电流中产生离散,在发光亮度方面存在产生不匀这样的问题。再者,由于必须在每个列中对多条信号线进行布线,故在像素间距窄的高分辨率的显示装置中存在布线变得困难的问题。此外,一般利用数字图像数据来指示各像素中的灰度的亮度。因此,如果图像数据的比特数伴随显示色的增加等而增大,则存在传递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线上的电压变动在对发光元件供给电流的信号线中的信号线驱动电流的生成方面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得到即使是TFT特性的离散大的情况也能抑制列单位中的信号线驱动电流的离散、能抑制发光亮度的不匀的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得到可削减每个列的信号线的条数、即使像素间距窄也能对应于高分辨率显示的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通过抑制传递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线上的电压变动在对发光元件供给电流的信号线中的信号线驱动电流的生成方面产生的影响来谋求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的提高。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具备像素矩阵电路,被构成为对各像素的发光元件供给电流;信号线,用来对像素矩阵电路供给与数字图像数据对应的信号电流;基准电流产生部件,与数字图像数据的各比特对应地输出比特加权后的基准电流;比特加权电流产生部件,与数字图像数据的各比特对应地被设置,输出与对应的基准电流对应的比特加权电流,而且具有通过写入对应的基准电流来校正输出的的比特加权电流的功能;以及切换部件,与比特加权电流产生部件对应地被设置,根据对应的比特的数据电平切换从对应的比特加权电流产生部件输出的比特加权电流,对由切换部件切换了的电流进行加法运算,作为信号电流输出给信号线。在这样的显示装置中,由于构成为通过写入共同的基准电流来校正输出比特加权电流的比特加权电流产生部件在根据与该比特对应的数字图像的比特数据切换了从比特加权电流产生部件输出的比特加权电流后进行加法运算输出给信号线,故即使是TFT的特性的离散大的情况,也能抑制各列的信号线驱动电流的离散,可抑制发光亮度的不匀。较为理想的是,比特加权电流产生部件包含输出电流的第1场效应晶体管;在基准电流的写入时连接第1场效应晶体管的栅与漏间的第2场效应晶体管;以及连接到第1场效应晶体管的栅上的电容元件,在基准电流的写入时,通过第2场效应晶体管导通,在电容元件中保持与流过第1场效应晶体管的电流对应的栅电压,而且,在比特加权电流的输出时,第2场效应晶体管被切断,第1场效应晶体管输出与在电容元件中保持了的栅电压对应的电流。在这样的显示装置中,由于构成为在基准电流的写入时利用第2场效应晶体管连接比特加权电流输出用的第1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漏间,在连接到栅上的电容元件中保持与流过第1场效应晶体管的电流对应的栅电压,在比特加权电流的输出时,切断第2场效应晶体管,第1场效应晶体管输出与在电容元件中保持了的栅电压对应的电流,故可在比特加权电流的输出时再现并输出在基准电流的写入时写入到第1场效应晶体管中的基准电流,即使是晶体管的特性的离散大的情况,也能抑制各列的信号线驱动电流的离散,可抑制发光亮度的不匀。再者,较为理想的是,比特加权电流产生部件还包含与被输出比特加权电流的节点电连接的虚设负载,在不由对应的切换部件对信号线供给电流的情况下,对虚设负载供给电流。在这样的显示装置中,由于在不由切换部件对信号线供给电流的情况下,对在比特加权电流产生部件的输出端上设置的虚设负载供给电流,故可抑制由连接到第1场效应晶体管的栅上的电容元件保持的电荷产生漏泄,可抑制因第1场效应晶体管的栅电位下降导致的信号线驱动电流的下降。此外,更为理想的是,比特加权电流产生部件还包含在第1场效应晶体管的漏侧以级联的方式连接的第3场效应晶体管,对第3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施加预定电压,以使第3场效应晶体管在饱和区动作。在这样的显示装置中,由于具备在第1场效应晶体管的漏侧以级联的方式连接的第3场效应晶体管,对第3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施加预定电压,以使该场效应晶体管在饱和区动作,故可利用第3场效应晶体管来屏蔽第1场效应晶体管的Vds(源、漏间电压)的变化,即使是信号线电压随对信号线供给的信号电流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也能抑制由第1场效应晶体管驱动的信号线电流的变化。或者,更为理想的是,比特加权电流产生部件还包含在第1场效应晶体管的漏侧以级联的方式连接的第4场效应晶体管,在比特加权电流的输出动作时,在不从对应的切换部件对信号线供给电流的情况下,第4场效应晶体管被切断。在这样的显示装置中,由于具备在第1场效应晶体管的漏侧以级联的方式连接的第4场效应晶体管,在比特加权电流的输出动作时,在不从对应的切换部件对信号线供给电流的情况下,第4场效应晶体管被切断,故可切断由连接到第1场效应晶体管的栅上的电容元件保持的电荷产生漏泄的路径。因而,第1场效应晶体管的栅电位不会下降,即使在图像数据为“1”对信号线输出电流时,也能供给预定的电流。特别是,更为理想的是,比特加权电流产生部件的比特加权电流的输出动作时,在不从切换部件对信号线输出电流的情况下或在基准电流写入动作时不对第1场效应晶体管写入基准电流的情况下,第4场效应晶体管被切断。在这样的显示装置中,由于在比特加权电流产生部件的比特加权电流的输出动作时在不从切换部件对信号线输出电流的情况下或在基准电流写入动作时不对第1场效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向各像素(32,33,34)的发光元件供给电流的像素矩阵电路(31);向上述像素矩阵电路供给与数字图像数据(R[2..0],G[2..0],B[2..0])对应的信号电流(IL_R(m),IL_ G(m),IL_B(m))的信号线(28,29,30);与上述数字图像数据的各比特对应地输出比特加权后的基准电流的基准电流产生部件(8);与上述数字图像数据的上述各比特对应设置的比特加权电流产生部件(9~17,43~45,1 00~108,120~122),输出与对应的上述基准电流对应的比特加权电流,而且具有通过写入对应的上述基准电流来校正输出的上述比特加权电流的功能;以及与上述比特加权电流产生部件对应设置的切换部件(18~26,53~55),根据对应比 特的数据电平切换从对应的上述比特加权电流产生部件输出的上述比特加权电流,上述显示装置对由上述切换部件切换的电流进行加法运算并作为上述信号电流输出给上述信号线。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里将史时冈秀忠桥户隆一浦壁隆浩后藤末广冈部正志井上满夫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