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粉尘外溢的开包结构及开包、换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54393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止粉尘外溢的开包结构及开包、换包方法,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活塞缸,活塞缸的活塞杆与料罐口部之间设有夹袋装置,夹袋装置包括:外斜面压紧圈,同轴套设在料罐外壁;料罐侧壁上设有用于顶升外斜面压紧圈的顶升气缸,基准圈,固定于料罐口部,基准圈面向外斜面压紧圈的一侧设置为斜楔面,此斜楔面与外斜面压紧圈的斜楔面相契合;所述基准圈顶面内凹设置,内凹处填充第一气囊,环形压板面向料罐的一侧成型有密封翻边,密封翻边上嵌设有用于抵触料罐内壁的第二气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三层相互配合的密封结构,使相邻上料的吨袋之间连续密封、出料,防止在更换料包时粉尘外溢的情况发生。的情况发生。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止粉尘外溢的开包结构及开包、换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吨袋开包
,尤其是一种防止粉尘外溢的开包结构及开包、换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化工、锂电等领域,常用密封包装的吨袋形式来转运原材粉料,因此需要用到吨袋拆包设备。
[0003]为了防止吨袋在开袋过程中,粉尘外溢造成对人员健康的损害、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行业中对开袋过程中的密封要求较高。常见的端面密封效果较差,对于一些粒径小、比重轻的物料,仍有渗漏的风险,且在更换吨袋的时候,辅助下料部件完全暴露,残余粉料会外溢到空气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防止粉尘外溢的开包结构及开包、换包方法,采用多级密封、动态密封和静态密封结合使用的方式,防止粉尘外溢;同时,更换吨袋过程中,保持至少一层吨袋包被张紧密封的状态,从而解决泄漏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防止粉尘外溢的开包结构,安装在开包机机架上,其顶部承接有辅助下料部件,其下方承接有料罐和出料部件,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活塞缸,活塞缸的活塞杆与料罐口部之间设有夹袋装置,所述夹袋装置包括:
[0007]外斜面压紧圈,同轴活动套设在料罐外壁;料罐侧壁上设有用于顶升外斜面压紧圈的顶升气缸,
[0008]基准圈,固定于料罐口部,基准圈面向外斜面压紧圈的一侧设置为斜楔面,此斜楔面与外斜面压紧圈的斜楔面相契合;所述基准圈顶面内凹设置,内凹处填充第一气囊,
[0009]环形压板,与活塞缸的活塞杆连接;环形压板面向料罐的一侧成型有密封翻边,密封翻边上嵌设有用于抵触料罐内壁的第二气囊。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1]所述外斜面压紧圈的斜楔面上嵌设有密封条,基准圈的斜楔面上嵌设有密封条;或外斜面压紧圈、基准圈的斜楔面上设置密封层。
[0012]两处密封条之间预留料罐轴向的高度差。
[0013]所述基准圈顶面内凹形成容纳槽,第一气囊内嵌于容纳槽侧壁上。
[0014]所述环形压板上成型有插片,插片对应落在容纳槽中;第一气囊充气顶紧插片。
[0015]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的顶紧力沿相对方向施压。
[0016]吨袋被夹持的路径依次绕经:密封翻边、容纳槽中的插片、基准圈和外斜面压紧圈的斜楔面。
[0017]所述基准圈背离料罐口部一侧设置负压除尘腔,负压除尘腔与料罐内腔连通。
[0018]一种利用防止粉尘外溢的开包结构的开包、换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9]初始状态时,外斜面压紧圈、基准圈和环形压板相互之间预留装包距离;
[0020]将吨袋套在开包机的夹袋装置上,吨袋底部的边缘落在外斜面压紧圈和基准圈的斜楔面之间;此时外斜面压紧圈逐渐上抬,与基准圈的斜楔面契合,夹持住吨袋的底边;
[0021]环形压板下压,环形压板上的密封翻边嵌入料罐口部,环形压板上的插片嵌入容纳槽中;
[0022]打开吨袋,吨袋中的物料下落到料罐中;
[0023]下料结束后,先将吨袋底边封住,并将吨袋底边与吨袋主体分割,吨袋主体与开包机分离,运送向下一道回收工序;吨袋底边将料罐口部密封住;新的吨袋运送至开包位置处;
[0024]将环形压板上抬,外斜面压紧圈下落,已经打开的吨袋留在料罐口部,被第一气囊夹持密封;新的吨袋的底边先被外斜面压紧圈、基准圈限位,再下压环形压板,此时夹袋装置上有两层吨袋底边;
[0025]此时已打开的吨袋的底边不再受到斜楔面的夹持,通过第一气囊排气撤去顶紧力,能够将吨袋抽出;
[0026]环形压板继续下压至极限位置,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充气形成密封结构,三层密封生效,同时收走已打开吨袋,并将已打开吨袋扎口防止粉尘外泻。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8]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采用三层相互配合的密封结构,能够同时对两层包装进行密封,使相邻上料的吨袋之间连续密封、出料,防止在更换料包时,辅助下料部件完全暴露、粉尘外溢的情况发生。
[0029]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外斜面压紧圈、基准圈和带有密封翻边的环形压板实现三层密封,并且三层密封结构中,有硬质的面接触压紧、弹性可调的气囊压紧;吨袋底边呈“S”状翻折夹持在三层密封结构中,实现可靠密封。
[0030]本专利技术中,三道密封相互独立运作,互不影响,在更换吨袋时,可以采用选取部分密封结构进行密封的方式,以便在保持密封的状态下,能够更新吨袋,实现连续上料的目的。
[0031]本专利技术中,还设有负压除尘腔,利用负压吸附外溢的粉尘,进一步保证外部环境的整洁。
[0032]本专利技术的套袋、解袋和取袋步骤需要按照顺序进行,更换新的吨袋时,三道密封结构能够提供可靠密封环境,无需指定顺序。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夹袋装置剖视图。
[0035]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用于体现夹袋装置的结构。
[0036]图4为图3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0037]图5为图3的闭合状态示意图。
[0038]图6为夹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9]图7为夹袋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0]图8为图7的剖视图。
[0041]图9

a为本专利技术中套设吨袋的步骤示意图。
[0042]图9

b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道密封的步骤示意图。
[0043]图9

c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第三道密封的步骤示意图。
[0044]图9

d为本专利技术中开包投料的步骤示意图。
[0045]图9

e为本专利技术中投料结束、密封翻边撤离的步骤示意图。
[0046]图9

f为本专利技术中套入新的吨袋的步骤示意图。
[0047]图9

g为本专利技术中将新的吨袋密封的步骤示意图。
[0048]图9

h为本专利技术中收集已开包吨袋的步骤示意图。
[0049]图9

i为本专利技术中新的吨袋被三层密封、已开包吨袋被收走的步骤示意图。
[0050]其中:1、开包机机架;2、辅助下料部件;3、料罐;4、出料部件;5、活塞缸;6、夹袋装置;7、负压除尘腔;
[0051]601、外斜面压紧圈;602、顶升气缸;603、密封条;606、基准圈;607、容纳槽;608、第一气囊;609、环形压板;610、密封翻边;611、第二气囊;612、插片;613、密封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52]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53]如图1

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防止粉尘外溢的开包结构,安装在开包机机架1上,其顶部承接有辅助下料部件2,其下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粉尘外溢的开包结构,安装在开包机机架(1)上,其顶部承接有辅助下料部件(2),其下方承接有料罐(3)和出料部件(4),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活塞缸(5),活塞缸(5)的活塞杆与料罐(3)口部之间设有夹袋装置(6),所述夹袋装置(6)包括:外斜面压紧圈(601),同轴活动套设在料罐(3)外壁;料罐(3)侧壁上设有用于顶升外斜面压紧圈(601)的顶升气缸(602),基准圈(606),固定于料罐(3)口部,基准圈(606)面向外斜面压紧圈(601)的一侧设置为斜楔面,此斜楔面与外斜面压紧圈(601)的斜楔面相契合;所述基准圈(606)顶面内凹设置,内凹处填充第一气囊(608),环形压板(609),与活塞缸(5)的活塞杆连接;环形压板(609)面向料罐(3)的一侧成型有密封翻边(610),密封翻边(610)上嵌设有用于抵触料罐(3)内壁的第二气囊(6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粉尘外溢的开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斜面压紧圈(601)的斜楔面上嵌设有密封条(603),基准圈(606)的斜楔面上嵌设有密封条(603);或外斜面压紧圈(601)、基准圈(606)的斜楔面上设置密封层(61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粉尘外溢的开包结构,其特征在于:两处密封条(603)之间预留料罐(3)轴向的高度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粉尘外溢的开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圈(606)顶面内凹形成容纳槽(607),第一气囊(608)内嵌于容纳槽(607)侧壁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止粉尘外溢的开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压板(609)上成型有插片(612),插片(612)对应落在容纳槽(607)中;第一气囊(608)充气顶紧插片(612)。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粉尘外溢的开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气囊(608)、第二气囊(611)的顶紧力沿相对方向施压。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宏亮马正光潘晓龙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理奇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