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板面钢筋双层支撑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支撑固定装置,尤其涉及可调节高度的板面钢筋双层支撑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时,需要在混凝土表面与最外层钢筋之间设置水泥垫块作为钢筋保护层,以支撑钢筋、避免钢筋锈蚀和粘结锚固钢筋与混凝土。现有的水泥垫块放置于钢筋的底筋下,在水泥垫块的放置过程中、验收过程、整改过程以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走动会引起钢筋与水泥垫块的相对位移,导致部分水泥垫块由钢筋下方移动至钢筋的间隙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无法得到保证。若是板底钢筋支撑垫块不足,会导致钢筋紧贴底模,进而旱致浇筑混凝土后露筋。同时,在楼板结构的钢筋施工中,通常是在板面钢筋绑扎完成之后,再绑扎水泥垫块,以此固定板面钢筋。该做法无法对板面钢筋的钢筋间距进行有效控制,钢筋间距误差较大,容易导致施工质量问题。不仅如此,板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会根据环境类别、混凝土强度等级在15~40mm之间波动。在施工现场中,若需要将每个保护层厚度的支撑都提前制作好会浪费材料,并且降低施工效率。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板面钢筋双层支撑固定装置,包括钢套筒(11)、田字形上层钢筋支撑、田字形下层钢筋支撑、螺纹钢套筒(40)、圆形底座(70),其特征在于: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由钢套筒(11)、多根第一板面横向钢筋支撑杆(21)及多根第一板面纵向钢筋支撑杆(31)形成田字形上层钢筋支撑;多根第二板面横向钢筋支撑杆(52)与多根第二板面纵向钢筋支撑杆(62)与螺纹钢套筒(40)相连接形成田字形下层钢筋支撑;所述钢套筒(11)与螺纹钢套筒(40)进行套筒连接,通过螺栓形式将螺纹钢套筒(40)与圆形底座(70)相结合,形成一个支撑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高度的板面钢筋双层支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层钢筋支撑由第一板面横向钢筋支撑杆(21)与第一板面纵向钢筋支撑杆(31)通过钢套筒(11)进行焊接连接;下层钢筋支撑由第二板面横向钢筋支撑杆(52)与第二板面纵向钢筋支撑杆(62)交叉穿过螺纹钢套筒(40)中的开孔(41)进行支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高度的板面钢筋双层支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板面横向钢筋支撑杆(21)和第一板面纵向钢筋支撑杆(31)在同一平面内呈垂直放置,上均有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怡琳,熊哲,王嘉晖,李丽娟,刘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