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选择性外延工艺的GaNHEMT器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4884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功率半导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采用选择性外延工艺的GaN HEMT器件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中,先在U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选择性外延工艺的GaN HEMT器件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功率半导体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采用选择性外延工艺的GaN HEMT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GaN HEMT(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器件在大电流、低功耗、中低压开关器件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刻蚀技术等工艺造成的界面损伤,导致产生电流泄漏路径,以至于器件耐压远未达到其理论极限。极化超结技术是提高器件击穿电压的方法之一,在器件关断时,异质界面的2DHG和2DEG被耗尽,留下正负固定电荷构成极化结,缓解栅极边缘电场集中现象,使漂移区内的电场分布更加均匀,提高器件耐压。采用P

GaN栅是实现增强型的主要方法之一。采用刻蚀工艺部分或全部刻蚀P

GaN层可以实现极化结和和增强型的技术,但会造成晶格损伤,降低栅极界面的质量且沟道处电子迁移率降低,使输出特性退化并影响器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基于GaN HEMT器件应用的需要,提出一种采用选择性外延工艺的GaN HEMT器件的制造方法。先在Uid

GaN层上外延介质并结合光刻、刻蚀工艺形成介质硬掩膜,在此结构上选择性外延生长P

GaN层和P
++

GaN层,不仅实现了P

GaN栅结构,而且为B电极欧姆接触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最后实现具有极化结的增强型器件。相较于利用部分或全部刻蚀P
r/>GaN层来实现极化结和增强型的技术,本专利技术采用选择性外延工艺,避免了刻蚀工艺引入的晶格损伤,降低界面态密度,减少了其对2DEG迁移率的影响。
[0004]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采用选择性外延工艺的GaN HEMT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1:制备衬底1,在衬底上外延GaN缓冲层2,在GaN缓冲层2上外延GaN沟道层3,在GaN沟道层3上外延AlGaN势垒层4,在AlGaN势垒层4上外延Uid

GaN层5;
[0007]步骤2:采用化学气相淀积工艺,在Uid

GaN层5上淀积介质并进行光刻,将介质的中部刻蚀掉从而在Uid

GaN层5上表面的两端形成硬掩膜61,定义下一步外延生长P

GaN层7的位置;
[0008]步骤3: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淀积工艺,外延P

GaN层7,在器件纵向方向上,P

GaN层7的上表面低于硬掩膜61的上表面;
[0009]步骤4:去除硬掩膜61,其上的P

GaN被一同去除,实现在Uid

GaN层5上选择性外延P

GaN层7;
[0010]步骤5:采用化学气相淀积工艺,在Uid

GaN层5和P

GaN层7上淀积介质并进行光刻,将介质中间间隔的两部分刻蚀掉,从而在Uid

GaN层5上表面的左端、Uid

GaN层5上表面的中部且与P

GaN层7的左端接触和Uid

GaN层5上表面的右端且延伸到P

GaN层7的上表面,
分三部分形成硬掩膜62,定义下一步外延生长P
++

GaN层8的位置;
[0011]步骤6: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淀积工艺,先外延P
++

GaN层8,后原位生长钝化层9,在器件纵向方向上,钝化层9的上表面低于硬掩膜62的上表面;
[0012]步骤7:去除硬掩膜62,其上的P
++

GaN与钝化层被一同去除,实现在Uid

GaN层5和P

GaN层7上选择性外延P
++

GaN层8;
[0013]步骤8:淀积形成源极10和漏极11欧姆接触的材料,采用剥离工艺并进行退火,在器件两端形成源极10和漏极11;
[0014]步骤9:采用刻蚀工艺,将靠近漏极11的P
++

GaN层8上的钝化层9全部刻蚀掉,同时将靠近源极10的钝化层9的中部刻蚀掉从而露出P
++

GaN层8;
[0015]步骤10:在靠近漏极11的P
++

GaN层8上形成B电极12,在靠近源极10的P
++

GaN层8上形成栅极13。
[0016]作为优选方式,通过改变步骤10中的工序,形成的栅极13为欧姆栅或肖特基栅,两者不兼容。
[0017]作为优选方式,栅极13是欧姆栅的具体步骤为,在步骤10中,淀积形成B电极12和栅极13欧姆接触的材料,采用剥离工艺并进行退火,在靠近漏极11的P
++

GaN层8上形成B电极12,在靠近源极10的P
++

GaN层8上形成栅极13。
[0018]作为优选方式,栅极13是肖特基栅的具体步骤为,在步骤10中,淀积形成B电极12欧姆接触的材料,采用剥离工艺并进行退火,在P
++

GaN层8上形成B电极12,然后淀积形成栅极13肖特基接触的材料,采用剥离工艺,在P
++

GaN层8上形成栅极13。
[0019]作为优选方式,B电极12与栅极13可短接在一起。
[0020]作为优选方式,源极10与B电极12可短接在一起。
[0021]作为优选方式,钝化层9采用的材料为SiN
x
、SiO2、Al2O3、AlN中的一种。
[0022]作为优选方式,B电极12和栅极13采用的材料均为Ni、Au、Ti、TiN中的一种组合。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利用部分或全部刻蚀P

GaN层来实现极化结和增强型的技术,本专利技术采用选择性外延工艺,避免了刻蚀工艺引入的晶格损伤,降低界面态密度,减少了其对2DEG迁移率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实施例1的二维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实施例1的工艺流程图。
[0026]图3是实施例1的具体的工艺步骤,其中:
[0027](a)是实施例1的工艺流程中步骤1材料准备后的器件结构示意图;
[0028](b)是实施例1的工艺流程中步骤2形成硬掩膜后的器件结构示意图;
[0029](c)是实施例1的工艺流程中步骤3外延P

GaN层后的器件结构示意图;
[0030](d)是实施例1的工艺流程中步骤4去除硬掩膜后的器件结构示意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选择性外延工艺的GaN HEMT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备衬底(1),在衬底上外延GaN缓冲层(2),在GaN缓冲层(2)上外延GaN沟道层(3),在GaN沟道层(3)上外延AlGaN势垒层(4),在AlGaN势垒层(4)上外延Uid

GaN层(5);步骤2:采用化学气相淀积工艺,在Uid

GaN层(5)上淀积介质并进行光刻,将介质的中部刻蚀掉从而在Uid

GaN层(5)上表面的两端形成硬掩膜(61),定义下一步外延生长P

GaN层(7)的位置;步骤3: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淀积工艺,外延P

GaN层(7),在器件纵向方向上,P

GaN层(7)的上表面低于硬掩膜(61)的上表面;步骤4:去除硬掩膜(61),其上的P

GaN被一同去除,实现在Uid

GaN层(5)上选择性外延P

GaN层(7);步骤5:采用化学气相淀积工艺,在Uid

GaN层(5)和P

GaN层(7)上淀积介质并进行光刻,将介质中间间隔的两部分刻蚀掉,从而在Uid

GaN层(5)上表面的左端、Uid

GaN层(5)上表面的中部且与P

GaN层(7)的左端接触和Uid

GaN层(5)上表面的右端且延伸到P

GaN层(7)的上表面,分三部分形成硬掩膜(62),定义下一步外延生长P
++

GaN层(8)的位置;步骤6: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淀积工艺,先外延P
++

GaN层(8),后原位生长钝化层(9),在器件纵向方向上,钝化层(9)的上表面低于硬掩膜(62)的上表面;步骤7:去除硬掩膜(62),其上的P
++

GaN与钝化层被一同去除,实现在Uid

GaN层(5)和P

GaN层(7)上选择性外延P
++

GaN层(8);步骤8:淀积形成源极(10)和漏极(11)欧姆接触的材料,采用剥离工艺并进行退火,在器件两端形成源极(10)和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小蓉赵智家魏杰谢欣桐孙涛邓思宇贾艳江薛刚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