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缩合反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4438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续缩合反应系统,包括反应釜、导流筒、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排气管和暂存罐;反应釜与气压检测器连接;导流筒设于反应釜内与所述反应釜底部密封连接,第一进料管插设于所述反应釜内,所述第一进料管与氯苯储罐连通;第二进料管插设于所述导流筒内,所述第二进料管与酯化液储罐连通;排气管与所述反应釜连通并设有排气阀;暂存罐通过连接管与所述溢流空间的底部连通,且所述暂存罐的出液口与水解罐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连续缩合反应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三氧化硫法制备4,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续缩合反应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化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连续缩合反应系统。

技术介绍

[0002]4,4

二氯二苯砜,简称DDS,为一种白色晶体,可升华,易溶于苯,氯苯,DMF等有机溶剂,微溶于乙醇,甲醇,不溶于水,闪点为233℃,沸点为397℃,熔点为246

251℃;其在工程塑料和精细化工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是制造聚砜、聚醚砜等工程塑料的主要原料;也是合成4,4

二氨基二苯砜和医药,染料,农药的中间体,已在工程塑料和精细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常用的4.4

二氯二苯砜的合成方法有:氯磺酸法、硫酸法以及三氧化硫法。
[0003]若在缩合反应釜内的温度或压力过高的情况下继续反应,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及反应时长,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需将焦硫酸酯和三氧化硫的混合物缓慢滴加到氯苯中,持续加料时间约为16小时。而且在加料过程中需要频繁的操控进料设备的开关,以使焦硫酸酯和三氧化硫的混合物间歇性的进入缩合反应釜内,确保反应持续稳定进行。但间歇式的进料方式不仅持续时间过长,浪费了大量的劳动力,而且长期的频繁操控进料设备的开关容易导致进料设备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连续缩合反应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三氧化硫法制备4,4

二氯二苯砜时间歇性接料方式导致劳动量大、生产效率低下,设备容易损坏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连续缩合反应系统,包括:
[0006]反应釜,与气压检测器连接;
[0007]导流筒,设于所述反应釜内,并与所述反应釜底部密封连接,所述导流筒与所述反应釜之间形成溢流空间;
[0008]第一进料管,插设于所述反应釜内,所述第一进料管用于与氯苯储罐连通;
[0009]第二进料管,插设于所述导流筒内,所述第二进料管用于与酯化液储罐连通;
[0010]排气管,与所述反应釜连通,所述排气管上设有排气阀;以及
[0011]暂存罐,通过连接管与所述溢流空间的底部连通,且所述暂存罐的出液口与水解罐连通,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暂存罐的上部。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反应釜内还设有导流筒,所述第一进料管的出料端插设于所述导流筒的上部,所述第二进料管由所述导流筒的下部插入所述导流筒内,所述导流筒的上部开设有溢流槽,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反应釜内还包括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的下部位于所述导流筒内,所述搅拌机构包括:
[0014]搅拌轴,底部插设于所述导流筒内,顶部与所述反应釜连接;
[0015]轴套,套设于所述搅拌轴外,并位于所述导流筒内;以及
[0016]多个叶片,呈放射状分别连接于所述轴套的外周面。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流筒内还设有篦子,所述篦子设于所述溢流槽的下方并与所述导流筒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进料管的出料端插设于所述篦子的下部。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反应釜的内还设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位于所述溢流空间内,所述冷却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反应釜内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进水口与供液设备的出液口连通,所述冷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供液设备的进液口连通。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冷却管包括依次连接的多节管道,相邻的两节所述管道之间设有密封圈。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冷却管上设有调节阀,所述反应釜内设有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导流筒的温度,所述调节阀和所述温度检测器分别于控制器通讯连接。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气压检测器设于所述反应釜的顶部,所述气压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反应釜内的气压,所述排气阀和所述气压检测器分别与控制器通讯连接。
[00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暂存罐上还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上设有开关阀且与所述排气管连通。
[00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续缩合反应系统还包括放净阀,所述放净阀位于所述暂存罐远离所述反应釜的一侧,所述放净阀与所述连接管连通。
[0024]本技术提供的连续缩合反应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氯苯沿第一进料管进入导流筒内,酯化液沿第二进料管进入导流筒内,氯苯与酯化液在导流筒内反应,当导流筒内的氯苯和酯化液反应后的产物存满后经过篦子从溢流槽中流入溢流空间,此时氯苯和酯化液两种物料一边在不断添加一边进行反应,产物经过与溢流空间底部连通的连接管进入暂存罐,产物在暂存罐内不断积聚,直至从出液口排入水解罐内。本技术中的方案使物料在导流筒内进行充分反应,而后随着物料的不断添加,产物的不断累积排入暂存罐内,暂存罐不仅实现了产物的储存,而且积累一定量之后流入下一工序,且无需间隙性的通入物料,实现了连续生产;通过气压检测器检测反应釜内的气压,确保反应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连续缩合反应系统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连续缩合反应系统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连续缩合反应系统的剖视结构简易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连续缩合反应系统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连续缩合反应系统的剖视结构简易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连续缩合反应系统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连续缩合反应系统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0

反应釜;11

第一进料管;12

第二进料管;13

排气管;131

排气阀;
[0034]14

连接管;15

溢流空间;
[0035]20

暂存罐;21

出液口;22

排气口;23

开关阀;
[0036]30

导流筒;31

溢流槽;32

篦子;
[0037]40

搅拌机构;41

搅拌轴;42

轴套;43

叶片;
[0038]50

冷却机构;51

进水口;52

出水口;53

冷却管;54

密封圈;55

调节阀;
[0039]60

气压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缩合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与气压检测器连接;导流筒,设于所述反应釜内,并与所述反应釜底部密封连接,所述导流筒与所述反应釜之间形成溢流空间;第一进料管,插设于所述反应釜内,所述第一进料管用于与氯苯储罐连通;第二进料管,插设于所述导流筒内,所述第二进料管用于与酯化液储罐连通;排气管,与所述反应釜连通,所述排气管上设有排气阀;以及暂存罐,通过连接管与所述溢流空间的底部连通,且所述暂存罐的出液口与水解罐连通,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暂存罐的上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缩合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料管的出料端插设于所述导流筒的上部,所述第二进料管由所述导流筒的下部插入所述导流筒内,所述导流筒的上部开设有溢流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缩合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内还包括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的下部位于所述导流筒内,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底部插设于所述导流筒内,顶部与所述反应釜连接;轴套,套设于所述搅拌轴外,并位于所述导流筒内;以及多个叶片,呈放射状分别连接于所述轴套的外周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缩合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内还设有篦子,所述篦子设于所述溢流槽的下方并与所述导流筒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领军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旭隆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