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十七星卫星布局构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4375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箭十七星卫星布局构型,主承力结构采用支承舱+筒段的结构形式,主承力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筒段、下筒段和支承舱,在上筒段的上端面上安装有支承梁;十七星包括六颗微型卫星和十一颗小型卫星;六颗微型卫星布置在支承舱外侧壁上;十一颗小型卫星中,五颗小型卫星布置在下筒段外侧壁上,五颗小型卫星布置在上筒段外侧壁上,一颗小型卫星通过支承梁安装在上筒段的上端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利用支承舱侧壁空间和主承力结构进行卫星布局,减少了结构重量;卫星采用侧壁周向均布,卫星分离方案简单、安全性高;采用上下筒段结构,大大提升了星箭联合操作的便利性,解决了现有多星布局结构重量重,分离方案复杂、星箭联合操作性差等问题。等问题。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箭十七星卫星布局构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多星发射
,具体涉及一箭十七星的卫星布局。

技术介绍

[0002]小卫星具有质量轻、体积小、成本低、设计周期短等优点,近年来小卫星的发射需求迅猛增多,小卫星一般采用搭载或一箭多星的方式进行发射。根据某任务需求,有11颗相同的小型卫星和6颗相同的微型卫星,按照传统的布局构型,需采用分层圆盘并联布置,结构复杂重量大,上层圆盘结构舱体需在其上的卫星分离后分离,分离方案复杂,星箭联合操作过程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箭十七星卫星布局构型,解决现有多星布局结构重量重、分离方案复杂、星箭联合操作性差等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箭十七星卫星布局构型,卫星布局主承力结构采用支承舱+筒段的结构形式,在支承舱的外侧壁、筒段的外侧壁以及筒段端面均布置卫星。
[0005]上述一箭十七星卫星布局构型,其中,主承力结构包括上筒段、下筒段和支承舱,所述上筒段、所述下筒段和所述支承舱依次连接,在所述上筒段的上端面上安装有支承梁;十七星包括六颗微型卫星和十一颗小型卫星;六颗微型卫星布置在支承舱外侧壁上;十一颗小型卫星中,五颗小型卫星布置在下筒段外侧壁上,五颗小型卫星布置在上筒段外侧壁上,一颗小型卫星通过支承梁安装在上筒段的上端面上。
[0006]上述一箭十七星卫星布局构型,其中,各卫星均通过分离机构安装在主承力结构上。
[0007]上述一箭十七星卫星布局构型,其中,所述分离机构均为弹簧加爆炸螺栓的组合。
[0008]上述一箭十七星卫星布局构型,其中,六颗微型卫星沿同一圆周均匀排布;上筒段外侧壁上的五颗小型卫星沿上筒段圆周均匀排布,下筒段外侧壁上的五颗小型卫星沿下筒段圆周均匀排布。
[0009]上述一箭十七星卫星布局构型,其中,上筒段外侧壁上的五颗小型卫星,任意相邻两颗小型卫星之间的夹角为72
°
;下筒段外侧壁上的五颗小型卫星,任意相邻两颗小型卫星之间的夹角为72
°

[0010]上述一箭十七星卫星布局构型,其中,筒段内侧壁上设有对接接口,用于筒段与支承舱及筒段之间的连接。
[0011]上述一箭十七星卫星布局构型,其中,上筒段的外直径和下筒段的外直径均为600mm;卫星布局构型最大包络为Φ2000mm,卫星之间最小间隙为110mm。
[0012]上述一箭十七星卫星布局构型,其中,装配时,先将卫星与分离机构完成对接,首先安装支承舱上的微型卫星,接着在支架车上分别完成上筒段、下筒段上小型卫星的安装,
然后将下筒段及小型卫星的组合体与支承舱进行对接,再将上筒段及小型卫星的组合体与下筒段进行对接,最后安装上筒段上端面的小型卫星。
[0013]上述一箭十七星卫星布局构型,其中,星箭分离时,首先是上筒段上端面的小型卫星分离,然后上筒段外侧壁上的五颗小型卫星同时分离,接着下筒段外侧壁上的五颗小型卫星同时分离,最后支承舱外侧壁上的六颗微型卫星同时分离,各卫星均采用采用弹簧加爆炸螺栓的分离方式。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箭十七星卫星布局构型,充分利用支承舱侧壁空间和主承力结构进行卫星布局,减少了结构重量;卫星采用侧壁周向均布,卫星分离方案简单、安全性高;采用上下筒段结构,大大提升了星箭联合操作的便利性,解决了现有多星布局结构重量重,分离方案复杂、星箭联合操作性差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6]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箭十七星卫星布局构型的示意图。
[0017]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箭十七星卫星布局构型俯视图。
[0018]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箭十七星卫星布局构型主承力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
[0020]本专利技术中十七星包括六颗微型卫星和十一颗小型卫星,六颗微型卫星外形和重量一致,十一颗小型卫星外形和重量一致。
[0021]为解决现有多星布局结构重量重、分离方案复杂、星箭联合操作性差等问题,本专利技术卫星布局主承力结构采用支承舱+筒段的结构形式,如图3所示,在卫星布局上还充分利用了支承舱侧壁空间,如图1所示。
[0022]如图3所示,卫星布局主承力结构包括上筒段2、下筒段4和支承舱6,所述上筒段2、所述下筒段4和所述支承舱6依次连接,在所述上筒段2的上端面上安装有支承梁1。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六颗微型卫星布置在支承舱6外侧壁上,具体地,六颗微型卫星通过分离机构安装在支承舱6外侧壁上,六颗微型卫星沿同一圆周均匀排布;
[0024]十一颗小型卫星中,五颗小型卫星布置在下筒段4外侧壁上,五颗小型卫星布置在上筒段2外侧壁上,一颗小型卫星通过支承梁1安装在上筒段2的上端面上,具体地,十颗小型卫星均通过分离机构安装在筒段外侧壁上,一颗小型卫星通过分离机构安装在支承梁1上,上筒段2外侧壁上的五颗小型卫星沿上筒段圆周均匀排布,下筒段4外侧壁上的五颗小型卫星沿下筒段圆周均匀排布。
[0025]本专利技术的一箭十七星卫星布局构型,采用支承舱加上下筒段的结构形式,充分利用支承舱外壁空间和主承力结构进行卫星布局,减少结构重量。
[0026]较佳地,各卫星使用的分离机构均为弹簧加爆炸螺栓的组合。
[0027]较佳地,下筒段4用于对接支承舱6的对接接口以及用于对接上筒段2的对接接口均设置在下筒段4内侧;上筒段2用于对接下筒段4的对接接口设置在上筒段2内侧,满足操作人员在筒段内进行星箭对接等操作的需求。
[0028]上筒段2外侧壁上的五颗小型卫星,任意相邻两颗小型卫星之间的夹角为72
°
;下筒段4外侧壁上的五颗小型卫星,任意相邻两颗小型卫星之间的夹角为72
°

[0029]本专利技术中,上筒段2的外直径和下筒段4的外直径均为600mm,本专利技术的一箭十七星卫星布局构型最大包络为Φ2000mm,卫星之间最小间隙为110mm,满足卫星整流罩卫星包络要求和卫星间最小间隙要求。
[0030]本专利技术的一箭十七星卫星布局构型装配方式:
[0031]先将卫星与分离机构完成对接,首先安装支承舱6上的微型卫星,接着在支架车上分别完成上筒段2、下筒段4上小型卫星的安装,然后将下筒段4及小型卫星的组合体与支承舱6进行对接,再将上筒段2及小型卫星的组合体与下筒段4进行对接,最后安装上筒段2上端面的小型卫星。
[0032]本专利技术卫星与运载火箭分离方式:
[0033]首先是上筒段2上端面的小型卫星分离,然后上筒段2外侧壁上的五颗小型卫星同时分离,接着下筒段4外侧壁上的五颗小型卫星同时分离,最后支承舱6外侧壁上的六颗微型卫星同时分离,各卫星均采用采用弹簧加爆炸螺栓的分离方式,分离方案简单、安全性高。
[0034]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箭十七星卫星布局构型,充分利用支承舱侧壁空间和主承力结构进行卫星布局,减少了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箭十七星卫星布局构型,其特征在于,卫星布局主承力结构采用支承舱+筒段的结构形式,在支承舱的外侧壁、筒段的外侧壁以及筒段端面均布置卫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箭十七星卫星布局构型,其特征在于,主承力结构包括上筒段、下筒段和支承舱,所述上筒段、所述下筒段和所述支承舱依次连接,在所述上筒段的上端面上安装有支承梁;十七星包括六颗微型卫星和十一颗小型卫星;六颗微型卫星布置在支承舱外侧壁上;十一颗小型卫星中,五颗小型卫星布置在下筒段外侧壁上,五颗小型卫星布置在上筒段外侧壁上,一颗小型卫星通过支承梁安装在上筒段的上端面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箭十七星卫星布局构型,其特征在于,各卫星均通过分离机构安装在主承力结构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箭十七星卫星布局构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机构均为弹簧加爆炸螺栓的组合。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箭十七星卫星布局构型,其特征在于,六颗微型卫星沿同一圆周均匀排布;上筒段外侧壁上的五颗小型卫星沿上筒段圆周均匀排布,下筒段外侧壁上的五颗小型卫星沿下筒段圆周均匀排布。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箭十七星卫星布局构型,其特征在于,上筒段外侧壁上的五颗小型卫星,任意相邻两颗小型卫星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杰曾玉琴向长征胡泽中刘振东董文丰卫夕阳袁修饶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