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卫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7247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卫星,包括平台结构和载荷结构,所述平台结构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桁条和第二桁条,所述载荷结构包括第一载荷和第二载荷,所述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载荷、第二载荷、第一桁条和第二桁条围合形成开敞式等腰梯形主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开敞式等腰梯形主体结构,总装操作空间大、测试灵活性高,可有效满足卫星星座自动化装配生产和批量化测试的要求,将载荷结构与平台结构一体化,降低了结构重量。低了结构重量。低了结构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卫星


[0001]本技术涉及卫星构型,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卫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以星链(StarLink)为代表的国外商业航天卫星组网项目快速推进,国内卫星制造商也相继提出了自己的星座建设计划,规划数量从几十颗到上千颗不等。而传统卫星制造一般具有需求数量少、研制费用多、研制周期长、深度定制化等特点,这与商业星座的通用化设计、批量化生产、大规模部署要求存在明显矛盾,传统卫星的研制模式已经落后于商业卫星星座部署的需要,必须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0003]卫星按功能划分,一般可分为平台和载荷两部分。传统卫星在结构系统设计中,平台结构和载荷结构大多数为独立设计,各自完成后再进行装配,这就导致了卫星结构占整个卫星重量的比重较高,不仅降低了卫星的综合性能也增加了额外的发射成本。
[0004]在卫星构型设计时,无论卫星形状是立方体、多边形柱体或圆柱体,主承力形式是箱板式、桁架式、承力筒式,一般均会采用封闭式结构。封闭式的卫星结构虽然具有组合强度刚度高、适应能力强等特点,但并不能很好满足卫星自动化装配、批量化测试的要求,特别当出现问题需要进行拆星时,极易引起工作反复,延长卫星生产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卫星,实现载荷结构一体化,并采用开敞式卫星构型。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卫星,包括平台结构和载荷结构,所述平台结构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桁条和第二桁条,所述载荷结构包括第一载荷和第二载荷,所述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载荷、第二载荷、第一桁条和第二桁条围合形成开敞式等腰梯形主体结构,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为所述开敞式等腰梯形主体结构的下底和上底,所述第一桁条和第一载荷共同构成了所述开敞式等腰梯形主体结构的其中一个腰,所述第二桁条和第二载荷共同构成了所述开敞式等腰梯形主体结构的另外一个腰,所述开敞式等腰梯形主体结构的上端开口,下端与所述底板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以+X方向作为卫星的飞行方向,以+Z方向作为卫星在轨飞行方向,+Y方向满足右手定则,所述底板位于卫星的

Y侧,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位于卫星的

Z侧和+Z侧,所述第一桁条和第二桁条分别位于卫星的

X侧和+X侧,所述第一载荷和第二载荷分别位于卫星的

X侧和+X侧,所述开敞式等腰梯形主体结构的+Y侧开口。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为等腰梯形,所述第一桁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二桁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载荷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第二
侧板连接,所述第二载荷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一载荷、第二载荷分别与所述底板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第四支撑柱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和第三支撑柱分别与所述第二侧板的两端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敞式等腰梯形主体结构至少有两个并上下层叠设置,上层的开敞式等腰梯形主体结构的第一支撑柱与下层的开敞式等腰梯形主体结构的第一支撑柱连接,上层的开敞式等腰梯形主体结构的第二支撑柱与下层的开敞式等腰梯形主体结构的第二支撑柱连接,上层的开敞式等腰梯形主体结构的第三支撑柱与下层的开敞式等腰梯形主体结构的第三支撑柱连接,上层的开敞式等腰梯形主体结构的第四支撑柱与下层的开敞式等腰梯形主体结构的第四支撑柱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敞式等腰梯形主体结构的+Y侧连接有太阳电池阵,所述太阳电池阵的面积大于所述开敞式等腰梯形主体结构的面积。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太阳电池阵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侧板的舱外面安装有对天指向设备,所述第二侧板的舱外面安装有对地指向设备。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的舱外面安装有大尺寸设备,所述底板的舱内面安装有中尺寸设备,所述底板的舱内面、第一侧板的舱内面、第二侧板的舱内面分别安装有小尺寸设备。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敞式等腰梯形主体结构由平台结构和载荷结构共同组成。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敞式等腰梯形主体结构的一面完全开放,形成开敞式舱体。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在多星堆叠时两端面可首尾连接。
[00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载荷、第二载荷为对称布局,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所成夹角均相对或互补。
[002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一体化卫星包含两个以上开敞式等腰梯形主体结构的叠层形式。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开敞式等腰梯形主体结构,总装操作空间大、测试灵活性高,可有效满足卫星星座自动化装配生产和批量化测试的要求,将载荷结构与平台结构一体化,降低了重量。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方案。
[0023]图1是本技术一种一体化卫星的单颗卫星主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一种一体化卫星的单颗卫星构型示意图(不含太阳翼)。
[0025]图3是本技术一种一体化卫星的单颗卫星构型示意图(含太阳翼)。
[0026]图4是本技术一种一体化卫星的多颗卫星堆叠构型示意图(+Z向)。
[0027]图5是本技术一种一体化卫星的多颗卫星堆叠构型示意图(

Z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卫星,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结构和载荷结构,所述平台结构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桁条和第二桁条,所述载荷结构包括第一载荷和第二载荷,所述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载荷、第二载荷、第一桁条和第二桁条围合形成开敞式等腰梯形主体结构,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为所述开敞式等腰梯形主体结构的下底和上底,所述第一桁条和第一载荷共同构成了所述开敞式等腰梯形主体结构的其中一个腰,所述第二桁条和第二载荷共同构成了所述开敞式等腰梯形主体结构的另外一个腰,所述开敞式等腰梯形主体结构的上端开口,下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舱外面安装有对天指向设备,所述第二侧板的舱外面安装有对地指向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卫星,其特征在于:以+X方向作为卫星的飞行方向,以+Z方向作为卫星在轨飞行方向,+Y方向满足右手定则,所述底板位于卫星的

Y侧,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位于卫星的

Z侧和+Z侧,所述第一桁条和第二桁条分别位于卫星的

X侧和+X侧,所述第一载荷和第二载荷分别位于卫星的

X侧和+X侧,所述开敞式等腰梯形主体结构的+Y侧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卫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为等腰梯形,所述第一桁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二桁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卫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雪峰高鸽韩飞唐心春魏世隆郭碧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