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发酵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4134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3
本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红茶发酵室,包括传送机构、箱体、恒温恒湿发生器、抽湿机构;传送机构包括成上下布置的多条传送带,每条传送带配置有驱动电机,上下两个位置的传送带首尾对应;第一条传送带的送料端、最后一条传送带的出料端处于箱体外。本技术方案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优化发酵室的结构,使其结构简单。使其结构简单。使其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茶发酵室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发酵室,具体的说是一种应用与茶叶发酵的发酵室。

技术介绍

[0002]茶叶是一种传统的饮料原料,具有广大的群众基础,红茶是一种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发酵是红茶初制加工中极为重要的一道工序,也是形成红茶品质的关键工序。发酵,俗称“发汗”,是指将揉捻好的茶胚稍加压紧后,盖上温水浸过的发酵布,以增加发酵叶的温度和湿度,促进酵素活动,缩短发酵时间,当叶脉呈红褐色,即可上焙烘干。发酵的目的,在于使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在酶的促进作用下发生氧化作用,使绿色的茶坯产生红变。发酵是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同时发酵也是形成红茶色、香、味等特有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氧气含量、发酵时间等控制会影响形成红茶色、香、味等特有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
[0003]现有技术中的发酵工艺通常采用发酵筒或发酵箱对茶叶进行静态发酵,发酵过程中茶叶不进行翻动,从而导致底层的茶叶无法与氧气、水分等充分接触,导致发酵不均匀、不彻底;并且,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单次发酵,即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氧气等情况下进行一次发酵,容易造成发酵不均,从而无法保证红茶品质的稳定性与一致性,影响了茶叶质量。
[0004]中国专利申请号2021111475733公开了一种茶叶发酵装置和动态发酵工艺,其设计了茶叶输送带、发酵传送带;茶叶边发酵边移动而掉落至下一层的茶叶发酵传送带上,从而被翻动,使红茶的滋味与香气得到明显提高,促进红茶独特品质的形成。从该专利的附图可以看出,其温度和湿度的产生及控制是分开始控制,造成结构可能较为复杂;同时换气采用了换气机,实际的换气效果可能有待改善;另外,在春秋时节,其不具有气体第二次调温的功能。中国专利号201420481424X所公开的一种用于红茶生产的发酵室,其也具有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茶发酵室,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优化发酵室的结构,使其结构简单。
[0006]红茶发酵室,包括传送机构、箱体、恒温恒湿发生器、抽湿机构;传送机构包括成上下布置的多条传送带,每条传送带配置有驱动电机,上下两个位置的传送带首尾对应;第一条传送带的送料端、最后一条传送带的出料端处于箱体外,传送带的其它部位均处于箱体内;恒温恒湿发生器与箱体内腔配置实现箱体内温度和湿度的恒定;抽湿机构包括横纵交错的抽湿管、抽风机;抽湿管上具有抽湿孔,上述抽湿管与抽风机配合。
[0007]所述传送带总计有三条,驱动电机为变频调速电机。
[0008]所述送料端上配置有料斗,在料斗附近具有匀料机构,该匀料机构包括匀料板和匀料电机;上述匀料板布置在传送带上方并与匀料电机转动配合。
[0009]所述箱体为框式结构,其外侧由聚氨酯板构成。
[0010]所述箱体内配置有调温机构,该调温机构包括调温器、送风管;送风管的出风口配置有百叶窗;上述调温器导出的调温气体与上述送风管配合。
[0011]所述调温器为空调。
[0012]所述调温机构布置在箱体的顶部位置并朝向传送机构。
[0013]所述抽湿机构整体纵向布置在传送机构的一侧并与恒温恒湿发生器相对。
[0014]所述抽湿管包括直管、二通管、三通管;二根直管之间通过二通管配合,三根直管之间通过三通管配合,抽风机通过二通管与直管配合。
[0015]所述抽湿孔布置在直管上,抽湿孔的孔径为5

15mm,直管的管径为20

40mm。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计恒温恒湿发生器,其为现有部件,其一体化设计从而将产生热风和高湿的气体,使箱体内达到设定的发酵环境,从而简化了整个发酵室的结构;通过设计抽湿机构,其布置在传送机构的一侧,从而能很好对发酵产生的气体利用负压排出;通过设计调温机构,这样可送入不同于箱体原气体温度的气体,从而达到对箱体内的温度进行调节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发酵室显示箱体内部件布置的正视示意图;
[0018]图2是发酵室显示箱体内部件布置的俯视示意图;
[0019]图3是显示恒温恒湿发生器与箱体配置的示意图;
[0020]图4是送风管配置百叶窗的示意图;
[0021]图5是传送机构的正视图;
[0022]图6是传送机构的左视图;
[0023]图7是传送机构的俯视图;
[0024]图8是抽湿机构的示意图;
[0025]图中1.传送机构、11.进料端、12.出料端、13.料斗、14.匀料机构、2.箱体、3.恒温恒湿发生器、4.抽湿机构、41.抽风机、42.抽湿管、421.直管、422.二通管、423.三通管、424.抽湿孔、5.调温机构、51.空调、52.送风管、53.百叶窗。
具体实施方式
[0026]请参考图1至图8,本案的发酵室核心的设计要点是采用恒温恒湿一体机产生高温和高湿气体,同时配置抽湿机构4及调温机构5,这样便于排出发酵产生的气体及对箱体2内的气体进行调温。该发酵室设计了一个传送机构1、一个箱体2、一个恒温恒湿发生器3、一个抽湿机构4、一个调温机构5。其中传送机构1用于茶叶的传送,箱体2用于容纳及固定其它部件,恒温恒湿发生器3用于产出高温高湿气体,抽湿机构4用于对发酵室内产生的气体进行抽出至箱体2外,调温机构5用于对箱体2内的气体进行调温。在实际应用中,上述部件的数量、形状、各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优化。
[0027]本案的传送机构1设计有从上到下间隔布置的三条传送带,每条传动带均配置一个变频调速电机作为驱动源,时传送带往复传动。该传送带、电机及两者的配合关系均是现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体数量还可进行调整。如图中所示,其中位于最顶部的第一条输
送带的茶叶进料端11位置,第三条输送带的导出茶叶的出料端12位置均处于箱体2外,其它部分及中间的输送带就处于箱体2内部。上下的输送带之间首尾对应,这样处于上方尾部位置的茶叶就能掉落到处于下方首部位置的输送带上。为了使进料均匀,在上述进料端11位置设计了料斗13便于推料,同时在旁边位置设计了匀料机构14,这样将从堆料流出的茶叶进行均匀摊开。该匀料机构14可参考现有部件,如具有匀料板和匀料电机的设计,该匀料板布置在传送带上方位置并与匀料电机成转动关系装配从而完成匀料动作。上述传送机构1及茶叶的配合关系还可参考其它现有技术。本案中还可对上述传送机构1配置其他部件,如提升机构等。
[0028]本案的箱体2整体是采用中空的框式结构设计,其通过常规的支架、龙骨等对其它机构进行固定,该箱体2外侧是采用聚氨酯板拼接而成。在实际应用中,该箱体2的高度、宽度、长度均可根据传送机构1及其它部件的体积进行合适选择。
[0029]本案的调温机构5为空调51和送风管53的组合结构,如空调51的出风口处配置套上上述送风管53。空调51属于现有常规部件,其具体的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红茶发酵室,包括传送机构(1)、箱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恒温恒湿发生器(3)、抽湿机构(4);传送机构(1)包括成上下布置的多条传送带,每条传送带配置有驱动电机,上下两个位置的传送带首尾对应;第一条传送带的送料端、最后一条传送带的出料端(12)处于箱体(2)外,传送带的其它部位均处于箱体(2)内;恒温恒湿发生器(3)与箱体(2)内腔配置实现箱体(2)内温度和湿度的恒定;抽湿机构(4)包括横纵交错的抽湿管(42)、抽风机(41);抽湿管(42)上具有抽湿孔(424),上述抽湿管(42)与抽风机(41)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发酵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总计有三条,驱动电机为变频调速电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茶发酵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端上配置有料斗(13),在料斗(13)附近具有匀料机构(14),该匀料机构(14)包括匀料板和匀料电机;上述匀料板布置在传送带上方并与匀料电机转动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茶发酵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为框式结构,其外侧由聚氨酯板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茶发酵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内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警备罗剑波章健张诚荣任亮赵树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红茗茶机成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