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压机用压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3878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辊压机,特别是涉及一种辊压机用压辊。该压辊机包括辊轴、衬套、多个外磨板、研磨块。衬套固定套设在辊轴的外侧面中段。衬套的外侧面开设有多个交错分布的通孔。多个外磨板环形分布于衬套的外侧面且合成一个环形套。外磨板呈“Π”字型,包括弧面部和两个垂直于弧面部的端面部。弧面部与衬套的外壁面相贴合,弧面部的侧面沿径向开有与通孔相匹配的第一圆孔。端面部与衬套的端面相贴合,且与衬套可拆卸连接。研磨块位于第一圆孔内的。研磨块的上部突出于外磨板的弧面部的外侧面上,且二者的接触面轮廓吻合。研磨块的下部位于衬套的通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外磨板充当耐磨层,将耐磨层设置成分体式,出现损伤时无需整体替换。换。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辊压机用压辊


[0001]本技术涉及辊压机,特别是涉及一种辊压机用压辊。

技术介绍

[0002]辊压机是一种用于脆性物料的粉磨设备,适用于粉磨水泥熟料、水泥原料(石灰石、砂岩等)、石膏、煤、石英砂、铁矿石、高炉矿渣等物料。辊压机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两个相向转动的压辊对物料进行挤压破碎,排出的粉料,除含有一定比例的细粒成品外。在非成品颗粒的内部,产生大量裂纹,改善了物料的易磨性。
[0003]压辊是辊压机的核心部件,压辊的损伤直接影响到辊压机的运转可靠性。传统的辊压机采用低合金整体锻造而成,表面堆焊耐磨层。当压辊出现损伤时,例如表面具有较多坑穴时,不得不进行维修或更换。但是压辊体积庞大,若更换不仅操作不易,且维修成本高。对此为提高压辊的使用寿命,有人将压辊的辊体和耐磨层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当压辊表面具有损伤时,通过替换耐磨层简化维修操作或减少更换操作。但是对于大体积的辊压机而言,整个耐磨层的替换仍具有较大的更换成本及更换时间,尤其是耐磨层只发生局部损伤,但因影响了整体的运转,从而对其进行替换。不仅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增加了运转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耐磨层因局部损伤而整体替换造成浪费资源、运转成本提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辊压机用压辊。
[0005]一种辊压机用压辊,包括辊轴、衬套、多个外磨板、研磨块。
[0006]衬套固定套设在辊轴的外侧面中段。衬套的外侧面沿径向开设有多个交错分布的通孔。
[0007]多个外磨板其环形分布于衬套的外侧面。多个外磨板围合成一个环形套,衬套位于环形套内部。外磨板呈“Π”字型,包括弧面部和两个垂直于弧面部的端面部。弧面部与衬套的外壁面相贴合,弧面部的侧面沿径向开有与衬套上的通孔相匹配的第一圆孔。端面部与衬套的端面相贴合,且与衬套可拆卸连接。
[0008]研磨块位于第一圆孔内的。研磨块的上部突出于外磨板的弧面部的外侧面上,且二者的接触面轮廓吻合。研磨块的下部位于衬套的通孔内。螺母与研磨块的下部螺纹连接。
[0009]进一步的,研磨块包括弧形块和螺柱。弧形块构成研磨块的上部,螺柱构成研磨块的下部。螺柱的一端部垂直设置在弧形块的中心线上。螺母置于衬套的通孔内。螺母的外径大于外磨板的第一圆孔的直径。
[0010]进一步的,螺母和外磨板的间隙内设置有垫圈,垫圈与外磨板的弧面部相贴合,且位于衬套的通孔内。
[0011]进一步的,垫圈套在螺柱的外表面上。垫圈的外径大于螺母的外径。
[0012]进一步的,衬套的通孔由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构成。第一孔部的直径大于第二孔
部的直径。垫圈位于第一孔部内,螺母位于第二孔部内。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磨板的端面部与衬套通过螺杆连接。
[0014]进一步的,外磨板的端面部开设有第二圆孔,衬套的端面开设有与螺杆螺纹连接的螺孔,螺杆贯穿外磨板的第二圆孔且与衬套的螺孔螺纹连接。
[0015]进一步的,外磨板的第二圆孔的直径小于螺杆端帽的直径,且大于衬套的螺孔的直径。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磨板的端面部与衬套通过卡块连接。外磨板的端面部开设有第一卡孔,衬套的端面开有第二卡孔。第一卡孔和第二卡孔同轴放置且与卡块间隙配合。
[0017]进一步的,外磨板的端面部呈扇形状,多个外磨板的端面部拼接成一个圆环,以遮挡衬套的端面。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通过设置多个外磨板围成一个环形套,充当耐磨层;耐磨层的分体式设置在外磨板出现损伤时,只需替换损伤的外磨板即可,无需整体替换,减少替换成本;
[0020]2、本技术通过在外磨板上设置研磨块,不仅能够提高压辊之间的防滑性,同时能够更快速的对物料进行受力;研磨块与外磨板之间的可拆卸设置,能够在外磨板局部受力造成部分研磨块的上部磨损严重时,可对磨损严重的研磨块进行替换,进而降低对外磨板的磨损,延长外磨板的使用寿命,也保障压辊的运行可靠性,进一步降低替换成本,避免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压辊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基于图1的A

A的剖视图;
[0023]图3为基于图1的压辊的侧视图;
[0024]图4为基于图2的A处放大图。
[002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6]1、辊轴;2、衬套;3、外磨板;31、弧面部;32、端面部;4、研磨块;41、弧形块;42、螺柱;43、螺母;44、垫圈。
[0027]以上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阅图1和图2,图1示出了压辊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沿压辊轴向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本技术介绍了一种辊压机用压辊,包括辊轴1、衬套2、外磨板3和研磨块4。
[0030]衬套2的内径与辊轴1的中部外径匹配。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令衬套2与辊轴1固定
连接。衬套2采用硬质合金制成。衬套2的外侧面沿径向开设有多个交错分布的通孔,用于容纳研磨块4,使外磨板3能够贴合衬套2安装。
[0031]请参阅图3,为压辊的侧视图。外磨板3的数量至少为八个,进而保证每个外磨板3的弧长不会太大。多个外磨板3环形分布于衬套2的外侧面,能够围合成一个环形套,衬套2位于环形套内部。外磨板3包括弧面部31和两个端面部32。两个端面部32和一个弧面部31构成一个Π”字型外磨板3,当多个外磨板3围合成一个环形套时,弧面部31围合成一个套筒,若端面部32采用扇形,且所有端面部32的弧度在一起为360度,则位于同一端的多个端面部32能围合成圆环,圆环的内径大于辊轴1中端的直径,因此环形套不仅可以对衬套2的外侧面遮挡,也可以对衬套2的端面进行遮挡。
[0032]此外,弧面部31的侧面沿径向开有错位分布的第一圆孔,第一圆孔的分布与通孔的分布一致。在弧面部31贴合衬板时,调整位置可令第一圆孔和通孔重叠。便于研磨块4安装在弧面部31上且研磨块4的一端能够穿过第一圆孔进入到衬套2的通孔内,不影响外磨板3与衬套2之间的贴合安装。
[0033]需要说明的是,外磨板3与衬套2之间采用可拆卸安装,由于外磨板3的数量为多个,当某一外磨板3出现损伤时,只需要替换该外磨板3即可,无需整体替换,其他外磨板3仍可正常使用,在保证不伤及衬套2的同时降低替换的成本。对于可拆卸的方式,可以采用螺接或者卡接的方式,但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提及的方式。
[0034]对于螺接可以采用螺杆,并且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压机用压辊,其包括:辊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还包括:衬套(2),其固定套设在辊轴(1)的外侧面中段;衬套(2)的外侧面沿径向开设有多个交错分布的通孔;多个外磨板(3),其环形分布于衬套(2)的外侧面;多个外磨板(3)围合成一个环形套,衬套(2)位于所述环形套内部;外磨板(3)呈“Π”字型,包括弧面部(31)和两个垂直于弧面部(31)的端面部(32);所述弧面部(31)与衬套(2)的外壁面相贴合,所述弧面部(31)的侧面沿径向开有与衬套(2)上的通孔相匹配的第一圆孔;所述端面部(32)与所述衬套(2)的端面相贴合,且与衬套(2)可拆卸连接;位于所述第一圆孔内的研磨块(4),其上部突出于外磨板(3)的弧面部(31)的外侧面上,且二者的接触面轮廓吻合;研磨块(4)的下部位于衬套(2)的通孔内;螺母,其与研磨块(4)的下部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机用压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块(4)包括弧形块(41)和螺柱(42);弧形块(41)构成研磨块(4)的上部,螺柱(42)构成研磨块(4)的下部;所述螺柱(42)的一端部垂直设置在弧形块(41)的中心线上;所述螺母(43)置于衬套(2)的通孔内;螺母(43)的外径大于外磨板(3)的第一圆孔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压机用压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43)和外磨板(3)的间隙内设置有垫圈(44),垫圈(44)与外磨板(3)的弧面部(31)相贴合,且位于衬套(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洪波孙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