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及放电灯点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3810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压器及使用该变压器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其适于小型化或高频化的实现、部件数量或成本的降低,确保电压检测精度。该变压器具备:具有间隙的闭合磁路型磁芯;初级绕组(7p)及次级绕组(7s);以及设于次级绕组(7s)的中途的检测端子或者作为与主绕组不同的绕组追加的检测用绕组,其中,初级绕组(7p)及次级绕组(7s)以同一磁芯支柱(13)为中心轴缠绕于除了间隙(14)的部分的周围。而且,初级绕组(7p)使用薄板状或薄膜状的导体形成,并在沿磁芯支柱(13)的中心轴的方向上,初级绕组(7p)的缠绕部分以包围次级绕组(7s)的缠绕部分的方式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适用于高频化及小型化的变压器及使用该变压器的放电灯点亮装置中,用于提高由设于变压器次级绕组上的检测端子或者相对于主绕组作为不同的绕组追加的检测用绕组得到的检测精度的技术。
技术介绍
为减少制造工时及防止粗缠绕等,已知的有使用金属板绕组以实现低电压大电流的变压器或线圈的结构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已知有在汽车等车辆用照明光源所使用的金属卤化物灯等的放电灯点亮电路中,使用对放电灯进行电力传送用的变压器进行直流-交流转换的结构,在该变压器中设置有为检测施加于放电灯上的电压而设于次级绕组上的检测端子、或检测用绕组。另外,使用该检测端子或检测用绕组检测出的电压,例如用于放电灯的电力控制或放电灯的异常状态等的判定。专利文献1特开2001-155933号公报然而,在进行放电灯的高频点亮的点亮电路中,在使电力传送用变压器小型化或紧凑化的情况下,当该变压器内部的磁性耦合不均匀时,难以准确地进行电压检测。这会导致在变压器内部的耦合中产生疏密状态,其结果在绕组比和电压的关系上使偏离线性的误差变得明显。因此,需要使用修正用电路等,因而产生电路结构的复杂化、大型化的问题或成本上的问题。例如,在对汽车用照明光源使用放电灯的情况下,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配置点亮电路(例如在灯具内收容点亮电路单元的情况等)。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在适合于实现小型化或高频化、降低部件数量或成本的变压器及使用该变压器的放电灯点亮装置中,确保电压检测的精度。本专利技术提供变压器或使用该变压器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变压器具备具有间隙的闭合磁路型磁芯、包括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的主绕组、以及设于次级绕组的中途的检测端子或者作为与主绕组不同的绕组追加的检测用绕组,其中,初级绕组及次级绕组以同一磁芯的相同磁芯支柱为中心轴缠绕于除了间隙的部分的周围,并且,初级绕组使用薄板状或薄膜状的导体形成,并在沿磁芯支柱的中心轴的方向上,初级绕组的缠绕部分以包围次级绕组的缠绕部分的长度配置。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不会在使用薄板状或薄膜状导体形成的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的磁耦合分布上产生不均匀,从而能够进行准确的电压检测。而且,采用初级绕组及次级绕组以同一磁芯的相同磁芯支柱为中心轴缠绕于除了间隙的部分的周围的结构,能够防止由于间隙的泄漏磁通量的产生而造成的检测精度的降低。根据本专利技术,对小型化及高频率化是有效的,可充分确保电压检测精度。例如在适用于使用变压器的高频驱动方式的放电灯点亮装置时,可准确地检测施加于放电灯上的电压。在具有作为与主绕组不同的绕组追加的检测用绕组的构成方式中,使用薄板状或薄膜状的导体形成该检测用绕组,并且,在沿磁芯支柱中心轴的方向上,构成为检测用绕组的缠绕部分以包围次级绕组的缠绕部分的长度配置,因此对于电压检测精度的提高是优选的。另外,设于初级绕组或检测用绕组上的一对端子,相对该绕组的缠绕方向在相互相反侧的对角位置上形成。例如,能够使初级电流在薄板状或薄膜状的导体中均匀地流动,从而能够极力避免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的磁耦合的不均匀。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放电灯点亮装置的电路结构例的图;图2是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图;图3是用于说明绕组比和检测电压的关系的图表;图4(A)和(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变压器的基本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概略图;图5(A)和(B)是表示初级绕组的结构例的图;图6是与图7一起表示变压器的结构例的图,本图是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表示剖面结构的图;图8是与图9一起对于变压器的结构表示其它例的图,本图是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表示剖面结构的图;图10是表示使用检测用绕组的变压器的结构例的图。附图标记1放电灯点亮装置;3直流-交流转换电路;4启动电路;7变压器;7M主绕组;7p初级绕组;7s次级绕组;7v检测用绕组;10放电灯;13磁芯支柱;14间隙;16、26端子;18变压器;19、20磁芯;20a磁芯支柱;22检测端子;23间隙。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放电灯点亮装置的基本结构例的图。放电灯点亮装置1在其电路构成中具有从直流电源2接受电源供给的直流-交流转换电路3和启动电路4。直流-交流转换电路3是为从直流电源2接受直流输入电压(参照图中的“+B”)来进行交流转换及升压而设置的。在本例中,具有两个开关元件5H、5L、以及对进行它们的驱动控制的控制装置6。即,高端侧的开关元件5H的一端与电源端子连接,且该开关元件的另一端经由低端侧的开关元件5L接地,通过控制装置6使各元件5H、5L交替进行接通/断开。另外,虽然图中为简化而用开关标记表示5H、5L,但使用的是场效应晶体管(FET)及双极晶体管等半导体开关元件。直流-交流转换电路3具有包括电感元件或变压器及电容器的串联谐振电路。在本例中,直流-交流转换电路3具有电力传送用的变压器7,在其初级侧使用了利用谐振用电容器8与电感或电感分量的谐振现象的电路结构。即,作为构成方式,例如列举如下三种。(I)利用谐振用电容器8与电感元件的谐振的方式。(II)利用谐振用电容器8与变压器7的漏(泄漏)电感的谐振的方式。(III)利用谐振用电容器8与电感元件及变压器7的漏电感的谐振的方式。首先,在上述(I)中,列举如下结构,设置谐振用线圈等电感元件9,例如将该元件的一端与谐振用电容器8连接,将该电容器8与开关元件5H和5L的连接点连接。并且,将电感元件9的另一端与变压器7的初级绕组7p连接。另外,在上述(II)中,通过利用变压器7的电感分量而不需要追加谐振用线圈等。即,只要将谐振用电容器8的一端与开关元件5H和5L的连接点连接,将该电容器8的另一端与变压器7的初级绕组7p连接即可。在上述(III)中,可使用将电感元件9和漏电感串联合成的电抗。无论何种方式,只要利用谐振用电容器8与电感性要素(电感分量及电感元件)的串联谐振,将开关元件5H、5L的驱动频率限定为大于或等于串联谐振频率的值而使该开关元件交替接通/断开,就能够进行与变压器7的次级绕组7s连接的放电灯10(用于车辆用灯具的金属卤化物灯等)的正弦波点亮。另外,在由控制装置6进行的各开关元件的驱动控制中,需要反向驱动各个元件以使开关元件不会一起成为接通状态(根据接通占空比(オソデュ一テイ一)的控制等)。此外,有关串联谐振频率,当将点亮前的谐振频率记为“f1”,将点亮状态的谐振频率记为“f2”,将谐振用电容器8的静电电容记为“Cr”,将电感元件9的电感记为“Lr”,将变压器7的初级侧电感记为“Lp1”时,例如在上述方式(III)中,在放电灯点亮之前为,“f1=1/(2·π·(Cr·(Lr+Lp1)))]]>”。例如,当驱动频率低于f1时,由于开关元件的损耗增大,而效率恶化,故进行比f1高的频率范围的开关动作。此外,在放电灯点亮之后为, 此时,也在比f2高的频率范围进行开关动作。启动电路4是为向放电灯10供给启动用信号而设置的。例如,基于未图示的电压生成部或由附设在变压器7上的辅助绕组得到的电压等,将在变压器7的初级绕组7p中产生的信号由该变压器7升压并施加到放电灯10上(相对于交流转换了的输出重叠启动用信号并供给放电灯10。)。变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压器,具备:具有间隙的闭合磁路型磁芯、包括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的主绕组、以及设于次级绕组的中途的检测端子或者作为与主绕组不同的绕组追加的检测用绕组,其特征在于,上述初级绕组及次级绕组以上述磁芯的相同磁芯支柱为中心轴缠绕在除了上述间隙的部分的周围,并且,上述初级绕组使用薄板状或薄膜状的导体形成,在沿上述磁芯支柱的中心轴的方向上,上述初级绕组的缠绕部分以包围上述次级绕组的缠绕部分的长度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太田真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