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柔性挡件的双导风板结构及其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3703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具有柔性挡件的双导风板结构及其空调,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以及柔性挡件;所述第一导风板以及所述第二导风板均具有导风面以及背风面;所述第一导风板具有第一侧;所述第二导风板具有第二侧,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一侧可转动连接,并于所述第一侧以及第二侧之间形成装配间隙;所述柔性挡件遮挡于所述装配间隙,以减缓气流由所导风面经装配间隙流动至背风面。空调,包括空调主机以及所述的双导风板,所述空调主机上设有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或第二导风板安装于所述出风口,并用于引导气流经所述出风口导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多角度导风,且具有柔性挡件可减少导风过程中凝露产生。少导风过程中凝露产生。少导风过程中凝露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柔性挡件的双导风板结构及其空调


[0001]本技术涉及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柔性挡件的双导风板结构及其空调。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普通空调通常设置一个出风口,出风口只设有一块导风板,导风板的结构固定不可变化,在转动时,仅能通过导风板的上下转动或者左右转动,实现出风方向的调整,且出风口一般仅能在水平方向上导出或者竖直方向上导出,因而即使是导风板能够在上下摆动或者左右摆动,但是送风方向的调整受到限制,制冷制热时的出风角度也就不可能完全满足相应的要求。
[0003]若是在出风口进行可转动连接的双导风板进行导风,两个导风板之间必然存在装配间隙,由于在导风时,导风板的导风面上的冷空气或者热空气会经装配间隙流动至导风板的背风面,容易在导风板的背风面形成凝露,滴落时影响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柔性挡件的双导风板结构,其可多角度导风,且具有柔性挡件可减少导风过程中凝露产生。
[0005]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其设有出风口,出风口设置的双导风板可多角度导风,具有柔性挡件减少导风过程中凝露产生。
[0006]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具有柔性挡件的双导风板结构,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以及柔性挡件;所述第一导风板以及所述第二导风板均具有导风面以及背风面;所述第一导风板具有第一侧;所述第二导风板具有第二侧,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一侧可转动连接,并于所述第一侧以及第二侧之间形成装配间隙;所述柔性挡件遮挡于所述装配间隙,以减缓气流由所导风面经装配间隙流动至背风面。
[0008]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挡件的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侧的导风面和/或背风面,所述柔性挡件的另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二侧的导风面和/或背风面。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以及所述第二侧均设有连接槽,所述柔性挡件的两端设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安装于所述连接槽内。
[0010]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挡件的两侧均向下弯折形成所述连接片。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段以及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于所述柔性挡件的侧部,所述第二连接段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底端并朝向第一连接段的两侧延伸;所述连接槽具有槽口;所述第一连接段由所述槽口伸入以使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两侧抵接于所述槽口的端壁。
[0012]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挡件由柔性布层、或橡胶层或者硅胶层或者皮层制成。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风板内设有第一中空腔。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风板内设有第二中空腔。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设有转动槽,所述第二侧上设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伸入所述转动槽并通过转轴与所述转动槽枢转配合。
[0016]本技术的目的之二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7]空调,包括空调主机以及所述的双导风板,所述空调主机上设有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或第二导风板安装于所述出风口,并用于引导气流经所述出风口导出。
[0018]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1、其在使用时,由于第一导风板以及第二导风板采用可转动的方式连接,在应用于空调等产品的出风口时,可以通过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的转动实现多角度导风。
[0020]2、由于第一导风板以及第二导风板之间采用可转动配合,故二者之间必然存在装配间隙,容易在导风过程中产生凝露,故设置柔性挡件可以阻挡气流由导风面经装配间隙流动至背风面,故背风面不会因与环境温度温差过大而产生凝露,进而减少凝露的产生。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双导风板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双导风板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双导风板结构的剖示图;
[0024]图4为图3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0、第一导风板;11、转动槽;12、第一中空腔;13、端盖;20、第二导风板;21、转动座;22、第二中空腔;30、柔性挡件;31、连接片;40、连接槽;50、空调主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
[0030]实施例1,
[0031]如图1-4所示的具有柔性挡件的双导风板结构,包括第一导风板10、第二导风板20以及柔性挡件30,上述第一导风板10以及第二导风板20均具有导风面以及背风面。
[0032]具体的是,第一导风板10具有第一侧,上述第一导风板10具有第二侧,在装配第一导风板10以及第二导风板20时,可以将第二侧与第一侧可转动连接,在第一侧和第二侧可转动连接后,可以于第一侧以及第二侧之间形成装配间隙。
[0033]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上述柔性挡件30遮挡于装配间隙,以减缓气流由所导风面经装配间隙流动至背风面。
[0034]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本技术的具有柔性挡件的双导风板结构时,使用本技术的双导风板时,可以将该双导风板结构应用于空调、空调风扇、加湿器、风机等需要出风导向的结构中,具体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双导风板结构应用于空调为例,在空调主机50内设置出风通道,而空调主机50上设置与出风通道贯通的出风口,将双导风板安装出风口位置,
[0035]在出风口设置一个的情况下,该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安装在该出风口,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可以相对转动,实现在同一出风口的多角度导风,在第一导风板10以及第二导风板20转动至展平的状态(第一导风板10与第二导风板20呈180度)时,该出风口气流的导出由第一导风板10以及第二导风板20导出,形成较长的导风路径,使空调风能够送得更远,加快了空调改变温度的效率。此外,第一导风板10以及第二导风板20形成的导风路径延长,减少冷空气或者热空气在出风口集中落下,因而无需另外加装挡风板。
[0036]当然,而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转动至水平状态可以实现水平导风,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转动至竖直状态时则可以实现竖直导风。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之间的夹角小于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柔性挡件的双导风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以及柔性挡件;所述第一导风板以及所述第二导风板均具有导风面以及背风面;所述第一导风板具有第一侧;所述第二导风板具有第二侧,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一侧可转动连接,并于所述第一侧以及第二侧之间形成装配间隙;所述柔性挡件遮挡于所述装配间隙,以减缓气流由所导风面经装配间隙流动至背风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柔性挡件的双导风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挡件的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侧的导风面和/或背风面,所述柔性挡件的另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二侧的导风面和/或背风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柔性挡件的双导风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以及所述第二侧均设有连接槽,所述柔性挡件的两端设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安装于所述连接槽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柔性挡件的双导风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挡件的两侧均向下弯折形成所述连接片。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柔性挡件的双导风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段以及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平唐清生吴雪良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