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组件以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2460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风组件以及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新风组件包括风机、蜗壳、导风板和引风框。风机安装于蜗壳内,蜗壳设置有第一风道板,第一风道板开设有第一出风口,引风框连接于第一风道板的外侧,导风板可转动地安装于引风框上,且伸入蜗壳设置,导风板设置有导风面,引风框开设有外风口,导风面用于将风机吹出的出风气流从第一出风口导出,并使出风气流沿第一出风口到外风口的方向流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新风组件由于采用了安装于引风框且伸入蜗壳设置的导风板以及设置于导风板上的导风面,所以能够有效地对出风气流进行导流,降低出风气流受到的阻力,提高出风效果,提升用户体验。提升用户体验。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新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空调的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市面上的部分空调设置有新风组件,而新风组件一般会设置多个出风口,通过不同出风口的开关实现不同的新风模式。现在的新风组件一般都是通过开关阀来实现各个出风口的打开或者关闭,很多情况下出风气流会沿着关闭的阀板流动至其它出风口,但是现在的阀板没有导流功能,并且出风风道结构复杂,在出风气流向外出风的过程中,阀板和出风风道可能会对出风气流产生阻力,以阻碍出风气流继续向前流动,影响出风效果,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对出风气流进行导流,降低出风气流受到的阻力,提高出风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风组件,包括风机、蜗壳、导风板和引风框,风机安装于蜗壳内,蜗壳设置有第一风道板,第一风道板开设有第一出风口,引风框连接于第一风道板的外侧,导风板可转动地安装于引风框上,且伸入蜗壳设置,导风板设置有导风面,引风框开设有外风口,导风面用于将风机吹出的出风气流从第一出风口导出,并使出风气流沿第一出风口到外风口的方向流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新风组件由于采用了安装于引风框且伸入蜗壳设置的导风板以及设置于导风板上的导风面,所以能够有效地对出风气流进行导流,降低出风气流受到的阻力,提高出风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0006]进一步地,引风框远离第一风道板的一侧设置有外侧壁,外风口开设于外侧壁上,外侧壁倾斜于第一风道板设置。以便于实现引风框的安装和固定。
[0007]进一步地,导风面为曲面,导风面沿第一风道板到外侧壁的旋转方向折弯设置,导风面靠近第一出风口的一端高于导风面远离第一出风口的一端。即导风面在沿靠近第一出风口的方向上逐渐靠近外侧壁,使得室内污风在沿导风面流动的过程中逐渐靠近外侧壁,以降低室内污风受到的阻力,提高出风效果。
[0008]进一步地,第一出风口与外风口沿蜗壳的轴向错位设置。以便于新风组件的安装,使得第二出风口与室内连通,且外风口与室外连通。
[0009]进一步地,导风面为曲面,导风面在蜗壳的轴向上折弯设置,导风面远离外风口的一端高于导风面靠近外风口的一端。即导风面在沿靠近外风口的方向上逐渐远离外侧壁,使得室内污风在沿导风面流动的过程中逐渐靠近外风口,以降低室内污风受到的阻力,提高出风效果。
[0010]进一步地,导风板包括板本体、导风部和连接部,导风部的一部分与板本体连接,
另一部分与连接部连接,连接部与板本体连接,导风面设置于导风部远离板本体的一侧。连接部用于将导风部的一个边角垫高,以使导风面靠近第一出风口的一端高于导风面远离第一出风口的一端,并且使得导风面远离外风口的一端高于导风面靠近外风口的一端,便于实现导风面的导流功能。
[0011]进一步地,新风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安装于引风框上,且与导风板传动连接,蜗壳还设置有第二风道板,第二风道板与第一风道板相对设置,第一风道板和第二风道板之间形成第二出风口,导风板与第二风道板抵持,导风板用于封闭第二出风口,驱动电机能够带动导风板转动,以使导风板封闭第一出风口,并打开第二出风口。仅仅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导风板转动的方式即可实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开关切换功能,保证了开关效果,简化了开关结构,减小了开关结构的占用空间,从而减小了新风组件的体积,便于运输和安装,提升用户体验。
[0012]进一步地,导风板还包括转轴筒,转轴筒连接于板本体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伸入转轴筒,且与转轴筒配合。驱动电机能够通过输出轴与转轴筒的配合带动板本体转动,从而带动整个导风板转动,以使导风板打开第一出风口且关闭第二出风口,或者使导风板打开第二出风口且关闭第一出风口。
[0013]进一步地,导风面的延伸面与转轴筒远离板本体的一侧相切。以使室内污风在沿着导风面流出时不会受到转轴筒的阻挡,降低室内污风受到的阻力,并且能够防止产生扰流,保证出风效果。
[0014]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新风组件,该新风组件包括风机、蜗壳、导风板和引风框,风机安装于蜗壳内,蜗壳设置有第一风道板,第一风道板开设有第一出风口,引风框连接于第一风道板的外侧,导风板可转动地安装于引风框上,且伸入蜗壳设置,导风板设置有导风面,引风框开设有外风口,导风面用于将风机吹出的出风气流从第一出风口导出,并使出风气流沿第一出风口到外风口的方向流动。空调器能够有效地对出风气流进行导流,降低出风气流受到的阻力,提高出风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组件的剖视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组件的爆炸视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组件处于空气净化模式时的剖视图;
[0019]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组件处于排污风模式时的剖视图;
[0020]图6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组件中导风板与引风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组件中导风板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组件中导风板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00

新风组件;110

风机;120

蜗壳;121

第一风道板;122

第一出风口;123

第二风道板;124

第二出风口;130

导风板;131

导风面;132

板本体;133

导风部;134

连接部;
135

转轴筒;136

限位台;137

限位柱;140

引风框;141

外风口;142

外侧壁;150

驱动电机;160

新风盒;161

第一进风口;162

第二进风口;163

第一空腔;164

第二空腔;170

第一过滤模块;180

第二过滤模块;190

进风阀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110)、蜗壳(120)、导风板(130)和引风框(140),所述风机(110)安装于所述蜗壳(120)内,所述蜗壳(120)设置有第一风道板(121),所述第一风道板(121)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22),所述引风框(140)连接于所述第一风道板(121)的外侧,所述导风板(130)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引风框(140)上,且伸入所述蜗壳(120)设置,所述导风板(130)设置有导风面(131),所述引风框(140)开设有外风口(141),所述导风面(131)用于将所述风机(110)吹出的出风气流从所述第一出风口(122)导出,并使所述出风气流沿所述第一出风口(122)到所述外风口(141)的方向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框(140)远离所述第一风道板(121)的一侧设置有外侧壁(142),所述外风口(141)开设于所述外侧壁(142)上,所述外侧壁(142)倾斜于所述第一风道板(121)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面(131)为曲面,所述导风面(131)沿所述第一风道板(121)到所述外侧壁(142)的旋转方向折弯设置,所述导风面(131)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122)的一端高于所述导风面(131)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口(122)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22)与所述外风口(141)沿所述蜗壳(120)的轴向错位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面(131)为曲面,所述导风面(131)在所述蜗壳(120)的轴向上折弯设置,所述导风面(131)远离所述外风口(1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濮王小婷俞旭田雨商竹贤朱勇强田振尚彬张志伟倪嘉彤王鹏陈发英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