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护套耐磨光缆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3575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护套耐磨光缆及其加工工艺,包括光缆本体,所述光缆本体外罩设有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所述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相抵接,且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的抵触处设置有固定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对现有的单护套结构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单护套采用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的可拆卸设置,这样在保护套发生损坏后,可以便捷的从光缆本体上拆卸下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并且保证在拆卸的过程中,不会对光缆本体造成损坏。损坏。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护套耐磨光缆及其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缆
,具体涉及一种单护套耐磨光缆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光缆(optical fiber cable)是为了满足光学、机械或环境的性能规范而制造的,它是利用置于包覆护套中的一根或多根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并可以单独或成组使用的通信线缆组件。光缆主要是由光导纤维(细如头发的玻璃丝)和塑料保护套管及塑料外皮构成,光缆内没有金、银、铜铝等金属,一般无回收价值。光缆是一定数量的光纤按照一定方式组成缆芯,外包有护套,有的还包覆外护层,用以实现光信号传输的一种通信线路。 即:由光纤(光传输载体)经过一定的工艺而形成的线缆。光缆的基本结构一般是由缆芯、加强钢丝、填充物和护套等几部分组成,另外根据需要还有防水层、缓冲层、绝缘金属导线等构件。
[0003]光缆布置时需要在外部设置保护套,以实现对光缆进行保护,但是现有的光缆保护套采用一体式结构,这样在保护套发生损坏后,在更换时极为的不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单护套耐磨光缆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单护套耐磨光缆及其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2)技术方案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单护套耐磨光缆,包括光缆本体,所述光缆本体外罩设有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所述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相抵接,且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的抵触处设置有固定机构。
[000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板活动插接在第一固定槽内,且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在第二护套上,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卡接块,所述第一固定槽开设在第一护套上,且第一固定槽的侧壁开设有与卡接块相匹配的卡接槽。
[0007]进一步地,所述卡接块活动插接在第一固定板上开设的活动通孔内,且活动通孔的顶壁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支撑块,所述导向支撑块活动设置在导向支撑槽内,且导向支撑槽开设在卡接块的上端面上,所述导向支撑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弹簧的一端,且第一支撑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导向支撑块的侧壁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护套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且第二固定板活动插接第二固定槽内,所述第二固定槽开设在第一护套上,所述第一护套上开设有导向通孔,且导向通孔用于连通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活动插接有与导向通孔相匹配的第一抵触杆,且第一抵触杆外缠绕连接有第二支撑弹簧,所述第二支撑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板的侧壁上和第一抵触杆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抵触杆位于第二固定槽外
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承托板。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活动插接有第二抵触杆,且第二抵触杆外缠绕连接有第三支撑弹簧,所述第三支撑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板的侧壁上和第二抵触杆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抵触杆位于第二固定槽外的一端与承托板相连接,所述第一护套上开设有与第二抵触杆相匹配的第一限位槽。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朝向光缆本体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抵触板。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内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二限位槽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槽开设在抵触板上,所述限位凸起固定连接在第一护套或第二护套朝向光缆本体的一侧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护套或第二护套上设置有调节机构。
[0013]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通孔和封堵板,所述调节通孔开设在第一护套或第二护套上,所述封堵板封堵调节通孔,且封堵板的一端插接在调节通孔侧壁上开设的第一安装槽内,所述封堵板的另一端活动插接在调节通孔侧壁上开设的第二安装槽内,且第二安装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撑弹簧的一端,所述第四支撑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封堵板上,所述封堵板远离光缆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滑凸起。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单护套耐磨光缆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扣合在光缆本体外,并通过固定机构将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固定在一起;步骤二:驱动调节机构,打开调节通孔,通过调节通孔调节光缆本体相对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发生旋转;步骤三:光缆本体相对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的转动,会使得抵触板做逆时针旋转,使得限位凸起进入到第二限位槽内,从而将光缆本体相对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当前位置被锁定;步骤四:抵触板的旋转,会抵触固定机构中的局部结构运动,从而将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牢固的锁定在一起。
(3)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中对现有的单护套结构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单护套采用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的可拆卸设置,这样在保护套发生损坏后,可以便捷的从光缆本体上拆卸下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并且保证在拆卸的过程中,不会对光缆本体造成损坏。
[0016]本专利技术中设置了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槽、卡接槽和卡接块的组合结构,该组合结构的设置,可以在卡接块卡接在卡接槽内后,将第一固定板固定在第一固定槽内,从而将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固定在一起。
[0017]本专利技术中设置了抵触板、导向通孔、第一抵触杆、第二支撑弹簧和承托板的组合结构,该组合结构的设置,可以实现对卡接块形成抵触作用,从而使得卡接块能够更深的进入到卡接槽内,从而使得第一固定板和第一固定槽固定的更加牢固,具体地,光缆本体带着抵触板相对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逆时针转动,会对承托板形成抵触,承托板的运动,会通过第一抵触杆抵触卡接块更深的进入到卡接槽内。
[0018]本专利技术中设置了承托板、第一限位槽、第二抵触杆和第三支撑弹簧的组合结构,该
组合结构的设置,可以紧固和锁定的作用,具体地,承托板的向左运动,会带着第二抵触杆向左进入到第一限位槽内,从而将第一护套和第二固定板锁定在一起。
[0019]本专利技术中设置了第二限位槽和限位凸起的组合结构,该组合结构的设置,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具体地,抵触板的逆时针旋转,会使得限位凸起进入到第二限位槽内,从而通过第二限位槽和限位凸起的组合结构实现对抵触板当下位置的锁定。
[0020]本专利技术中设置了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的设置可通过调节作用,既可以调节通孔实现封堵,实现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组装后内腔的密封,同时可以便捷对光缆本体进行调节,使得光缆本体相对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发生转动。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单护套耐磨光缆及其加工工艺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单护套耐磨光缆及其加工工艺图1中A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单护套耐磨光缆及其加工工艺中限位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单护套耐磨光缆及其加工工艺中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单护套耐磨光缆及其加工工艺图4中B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如下:光缆本体1、第一护套2、第二护套3、固定机构4、第一固定板41、第一固定槽42、卡接槽43、卡接块44、导向支撑槽45、导向支撑块46、第一支撑弹簧47、第二固定板48、导向通孔49、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护套耐磨光缆,包括光缆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本体(1)外罩设有第一护套(2)和第二护套(3),所述第一护套(2)和第二护套(3)相抵接,且第一护套(2)和第二护套(3)的抵触处设置有固定机构(4);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第一固定板(41)和第一固定槽(42),所述第一固定板(41)活动插接在第一固定槽(42)内,且第一固定板(41)固定连接在第二护套(3)上,所述第一固定板(41)上设置有卡接块(44),所述第一固定槽(42)开设在第一护套(2)上,且第一固定槽(42)的侧壁开设有与卡接块(44)相匹配的卡接槽(43);所述卡接块(44)活动插接在第一固定板(41)上开设的活动通孔内,且活动通孔的顶壁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支撑块(46),所述导向支撑块(46)活动设置在导向支撑槽(45)内,且导向支撑槽(45)开设在卡接块(44)的上端面上,所述导向支撑槽(4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弹簧(47)的一端,且第一支撑弹簧(4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导向支撑块(46)的侧壁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护套耐磨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护套(3)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48),且第二固定板(48)活动插接第二固定槽(416)内,所述第二固定槽(416)开设在第一护套(2)上,所述第一护套(2)上开设有导向通孔(49),且导向通孔(49)用于连通第一固定槽(42)和第二固定槽(416),所述第二固定板(48)上活动插接有与导向通孔(49)相匹配的第一抵触杆(410),且第一抵触杆(410)外缠绕连接有第二支撑弹簧(411),所述第二支撑弹簧(41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板(48)的侧壁上和第一抵触杆(410)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抵触杆(410)位于第二固定槽(416)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承托板(41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护套耐磨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48)上活动插接有第二抵触杆(414),且第二抵触杆(414)外缠绕连接有第三支撑弹簧(415),所述第三支撑弹簧(41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板(48)的侧壁上和第二抵触杆(414)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抵触杆(414)位于第二固定槽(416)外的一端与承托板(4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峰沈小红许建国史惠萍徐亚飞费华青朱聪威单华陆孙强梁文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