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油用热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3269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油用热交换装置,包括热交换箱,所述热交换箱的左侧连通有导油输入管,所述热交换箱的右侧设置有油泵,所述油泵的输出端连通有导油输出管,所述热交换箱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连通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液位传感器和液位探测头相互配合用于对热交换箱内部的冷却液的液面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的数据传给控制箱,控制箱可以控制电磁阀的打开和关闭,进而对热交换箱内部起到自动注水的作用,保证热交换箱内部有足量的冷却液进行使用,同时解决了现有的冷却箱不具备自动注水,自动减压的功能,不能满足冷却箱内部始终保持足量冷却液的需求,同时不能保证冷却箱内部安全气压的问题。部安全气压的问题。部安全气压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油用热交换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冷却油热交换
,具体为一种冷却油用热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冷却油是一种冷却剂,比传统冷却剂—水具备更多优点,灵敏的热平衡能力,超强的热传导能力,保障引擎处于最佳工作温度;超宽的工作温度区间,杜绝沸腾开锅,冷却系统微压力;低温环境不用添加防冻剂;避免了气蚀、水垢、电解等腐蚀伤害。
[0003]在冷却油使用后,需要对冷却油进行热交换,为了方便再次使用冷却油,一般对冷却油热交换使用盛放冷却液的冷却箱,现有的冷却箱不具备自动注水,自动减压的功能,不能满足冷却箱内部始终保持足量冷却液的需求,同时不能保证冷却箱内部的安全气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油用热交换装置,具备自动注水和自动减压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冷却箱不具备自动注水,自动减压的功能,不能满足冷却箱内部始终保持足量冷却液的需求,同时不能保证冷却箱内部安全气压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却油用热交换装置,包括热交换箱,所述热交换箱的左侧连通有导油输入管,所述热交换箱的右侧设置有油泵,所述油泵的输出端连通有导油输出管,所述热交换箱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之间连通有均匀分布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表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散热片,所述油泵的输出端与连通管连通,所述导油输入管的另一侧与连通管连通,所述热交换箱顶部的两侧均连通有降压管,所述热交换箱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左侧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塞体,所述塞体的底部位于降压管的内部,所述固定板的左侧且位于活动板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斜板,所述斜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与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热交换箱顶部的左侧连通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的表面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热交换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热交换箱的内部设置有液位探测头。
[0006]优选的,所述热交换箱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油泵位于安装座的顶部。
[0007]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左侧固定安装有铰件,所述活动板通过铰件转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电磁阀位于热交换箱的顶部,所述导油输出管的另一端贯穿热交换箱的底部。
[0009]优选的,所述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有控制箱,且控制箱的输出端与电磁阀的输入端电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弹簧为压缩弹簧。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本技术通过设置导油输入管用于将冷却油导入热交换箱的内部,冷却油流入
连通管和冷却管,通过设置冷却管用于对冷却油进行热交换,在散热片的作用下可以提高冷却管对冷却油的热交换效果,通过设置油泵将冷却后的冷却油导出,并通过导油输出管导入使用容器内部,通过设置液位传感器和液位探测头相互配合用于对热交换箱内部的冷却液的液面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的数据传给控制箱,控制箱可以控制电磁阀的打开和关闭,进而对热交换箱内部起到自动注水的作用,保证热交换箱内部有足量的冷却液进行使用,通过设置弹簧用于对活动板进行挤压,进而活动板带动塞体塞入降压管的内部,当热交换箱内部的冷却液对冷却油进行热交换时,冷却液的温度上升,导致热交换箱内部的气压上升,气压到一定程度时,会将塞体顶开,使得气体通过降压管排出,有效的防止热交换箱内部气压过高,达到对热交换箱内部自动降压的目的,同时解决了现有的冷却箱不具备自动注水,自动减压的功能,不能满足冷却箱内部始终保持足量冷却液的需求,同时不能保证冷却箱内部安全气压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立体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热交换箱俯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热交换箱;2、导油输入管;3、导油输出管;4、安装板;5、油泵;6、固定板;7、铰件;8、活动板;9、塞体;10、斜板;11、弹簧;12、降压管;13、注水管;14、电磁阀;15、液位传感器;16、液位探测头;17、连通管;18、冷却管;19、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4,一种冷却油用热交换装置,包括热交换箱1,热交换箱1的左侧连通有导油输入管2,热交换箱1的右侧设置有油泵5,油泵5的输出端连通有导油输出管3,热交换箱1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连通管17,连通管17之间连通有均匀分布的冷却管18,冷却管18的表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散热片19,油泵5的输出端与连通管17连通,导油输入管2的另一侧与连通管17连通,热交换箱1顶部的两侧均连通有降压管12,热交换箱1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6,固定板6的左侧设置有活动板8,活动板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塞体9,塞体9的底部位于降压管12的内部,固定板6的左侧且位于活动板8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斜板10,斜板1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弹簧11,弹簧11的底部与活动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热交换箱1顶部的左侧连通有注水管13,注水管13的表面设置有电磁阀14,热交换箱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液位传感器15,热交换箱1的内部设置有液位探测头16。
[0020]热交换箱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板4,安装板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油泵5位于安装座的顶部。
[0021]通过上述方案,安装板4和安装座相互配合用于对油泵5进行安装和固定,提高油
泵5的使用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油泵5的输出稳定性。
[0022]固定板6的左侧固定安装有铰件7,活动板8通过铰件7转动连接。
[0023]通过上述方案,铰件7用于对活动板8进行转动连接,使得活动板8带动塞体9可以塞入降压管12的内部,也可以脱离降压管12的内部,对热交换箱1内部进行释压。
[0024]电磁阀14位于热交换箱1的顶部,导油输出管3的另一端贯穿热交换箱1的底部。
[0025]液位传感器15的输出端电连接有控制箱,且控制箱的输出端与电磁阀14的输入端电连接。
[0026]通过上述方案,控制箱用于接收液位传感器15的输出信号,并且可以控制电磁阀14的打开和关闭。
[0027]弹簧11为压缩弹簧。
[0028]使用时,导油输入管2用于将冷却油导入热交换箱1的内部,冷却油流入连通管17和冷却管18,冷却管18用于对冷却油进行热交换,在散热片19的作用下可以提高冷却管18对冷却油的热交换效果,油泵5将冷却后的冷却油导出,并通过导油输出管3导入使用容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油用热交换装置,包括热交换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箱(1)的左侧连通有导油输入管(2),所述热交换箱(1)的右侧设置有油泵(5),所述油泵(5)的输出端连通有导油输出管(3),所述热交换箱(1)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连通管(17),所述连通管(17)之间连通有均匀分布的冷却管(18),所述冷却管(18)的表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散热片(19),所述油泵(5)的输出端与连通管(17)连通,所述导油输入管(2)的另一侧与连通管(17)连通,所述热交换箱(1)顶部的两侧均连通有降压管(12),所述热交换箱(1)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的左侧设置有活动板(8),所述活动板(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塞体(9),所述塞体(9)的底部位于降压管(12)的内部,所述固定板(6)的左侧且位于活动板(8)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斜板(10),所述斜板(1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的底部与活动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热交换箱(1)顶部的左侧连通有注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雨田余壮炎侯林虎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天汇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