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线对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3119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底盘线对中系统,包括:车身侧顶机以及旋转输送机;车身侧顶机包括:第一行走轨道以及车身提取机构,第一行走轨道上安装有能行走的车身提取机构,车身提取机构用于提取车身;旋转输送机包括:输送座以及第二行走轨道,第一行走轨道有两个,第二行走轨道的输出端位于两第一行走轨道输入端中间,承载座能滑动地安装在第二行走轨道上,第一行走轨道和第二行走轨道均在X方向上;承载座包括:行走座、第一行走驱动机构、移动座、移动驱动机构、旋转座以及旋转驱动机构。该汽车底盘线对中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不方便将车身旋转到内饰加工工位的问题。旋转到内饰加工工位的问题。旋转到内饰加工工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底盘线对中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底盘生产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底盘线对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车身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车身内饰进行装饰,因此设置了输送机,输送机用于输送车身,从而方便将车身输送到内饰加工的各个工位。
[0003]现有技术中,输送机包括:传送导轨、输送座、第一水平驱动机构、移动座以及水平驱动机构,传送导轨上安装有能滑动的输送座,输送座上安装有能移动的移动座,移动座承载车身,移动座连接至水平驱动机构,水平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移动座在与传送导轨垂直的方向上运动,输送座上安装有第一水平驱动机构,第一水平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输送座在传送导轨上行走。虽然能够实现第一水平驱动机构能够将位于移动座上的车身输送到各个加工工位,第二水平驱动机构能够将移动座驱动,从而使得车身悬出移动座一定的位置,方便内饰加工,但是该输送机仍然存在的缺点为:
[0004]由于车身能够悬出移动座的宽度有限,不然会导致移动座容易从输送座上侧翻,特别是尾部和前部的位置不能实现加工,需要将车身尾部和前部旋转一定角度,但是该输送机不具有旋转功能,导致车身旋转困难,因此导致尾部和前部一些内饰加工工作无法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提供一种汽车底盘线对中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不方便将车身旋转到内饰加工工位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底盘线对中系统,包括:车身侧顶机以及旋转输送机;车身侧顶机包括:第一行走轨道以及车身提取机构,第一行走轨道上安装有能行走的车身提取机构,车身提取机构用于提取车身;旋转输送机包括:输送座以及第二行走轨道,第一行走轨道有两个,第二行走轨道的输出端位于两第一行走轨道输入端中间,承载座能滑动地安装在第二行走轨道上,第一行走轨道和第二行走轨道均在X方向上;承载座包括:行走座、第一行走驱动机构、移动座、移动驱动机构、旋转座以及旋转驱动机构,行走座能滑动地安装在第二行走轨道上,行走座上安装有能在Z方向上移动的移动座,行走座上安装有移动驱动机构,移动驱动机构连接至移动座,在移动座上安装有能旋转的旋转座,在移动座上安装有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旋转座旋转,旋转座承载车身,车身边缘从旋转座边缘悬出。
[0008]优选的是,行走座上立有导向筒,导向筒内外套有能旋转的旋转筒,旋转筒与旋转座固定,旋转筒与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
[0009]优选的是,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旋转电机、旋转减速箱、旋转齿轮以及弧形齿条,旋转筒上固定有弧形齿条,弧形齿条啮合有旋转齿轮,旋转齿轮连接至旋转减速箱输出端,旋
转减速箱的输入端连接至旋转电机,旋转减速箱以及旋转电机安装在移动座上。
[0010]优选的是,旋转座上凸出形成有定位块,定位块伸入至车身底部内。
[0011]优选的是,第一行走驱动机构包括:行走电机、行走减速箱、行走齿轮以及条形齿条,行走电机安装在行走座上,行走电机与行走减速箱的输入端连接,行走减速箱的输出端连接至行走齿轮,行走齿轮与一条形齿条啮合,条形齿条安装在两第二行走轨道之间。
[0012]优选的是,车身提取机构包括:行走架、第二行走驱动机构、升降驱动机构、升降架、抬高架、中间承载台以及水平驱动机构,第一行走轨道有两个,两第一行走轨道相互平行,两第一行走轨道上安装有能滑动的行走架,行走架上安装有第二行走驱动机构,第二行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行走架在第一行走轨道上行走,行走架上上有升降驱动机构,升降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至升降架,升降架位于两行走架之间,升降架上安装有抬高架,两抬高架能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升降架上安装有水平驱动机构,水平驱动机构输出端连接至抬高架,抬高架用于支撑车身,在两抬高架之间安装有中间承载台。
[0013]优选的是,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升降辊、第一链轮、主动辊、第二链轮、链条、对重以及旋转驱动组件,行走架顶部安装有旋转驱动组件,旋转驱动组件的输出端驱动第二链轮旋转,第二链轮固定至主动辊,主动辊能转动地安装在行走架顶部,在行走架底部安装有能升降的对重,对重上安装有能转动的升降辊,升降辊与对重固定,升降辊上固定有第一链轮,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上绕有链条,链条一端固定至行走架顶部,链条另一端固定至升降架。
[0014]优选的是,升降架包括:第一滑块、竖直架、水平架以及连接筋,行走架侧面安装有第一导轨,第一导轨上安装有能滑动的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固定至竖直架上,竖直架位于竖直平面上,竖直架底部固定有水平架,水平架与竖直架之间连接连接筋,水平架、竖直架以及连接筋围成三角形,水平架底部安装抬高架以及水平驱动机构。
[0015]优选的是,水平架底部固定有第二导轨,第二导轨上安装有能滑动的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固定至抬高架。
[0016]优选的是,水平架包括:钢管,钢管底部形成开槽,卡槽供一T型的挂件从水平方向上插入,挂件与第二导轨固定,第二导轨端面与钢管焊接,第二导轨侧面形成有钩槽,钩槽供第二滑块内壁形成的凸部伸入。
[00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通过设置旋转输送机,实现了当需要对车身的车头和车尾进行加工的时候,行走座在第二行走轨道上行走,第一行走驱动机构驱动行走座在第二行走轨道上行走,以使得车身能够依次经过各个加工工位,当车身在Z方向上与加工位置有偏差的时候,移动驱动机构驱动移动座移动,移动座带动旋转座以及车身均移动,从而实现在Z方向上能对准,当无法通过Z方向和X方向上的移动而使得加工部位与加工位置对准的时候,旋转驱动机构驱动旋转座以及车身旋转,实现角度的调节,使得车身的车尾和车头能够悬出,避免第二行走轨道等阻挡车尾或车头的加工,实现车头和车尾的内饰加工,提高加工效率。当在旋转输送机处加工完以后,车身输出,在旋转输送机的输出端,车身提取机构在第一行走轨道上行走,车身提取机构移动到第二行走轨道的输出端,
[0019]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汽车底盘线对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底盘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中底盘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汽车底盘线对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车身侧顶机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车身侧顶机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车身侧顶机1、第一行走轨道11、车身提取机构12、旋转输送机2、输送座21、第二行走轨道22、行走座23、第一行走驱动机构24、行走电机241、行走减速箱242、行走齿轮242、条形齿条243、移动座25、移动驱动机构26、第三行走轨道260、旋转座27、定位块270、旋转驱动机构28、旋转电机281、旋转减速箱282、旋转齿轮283、弧形齿条284、旋转筒29、导向筒20、感应金属片30、第一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底盘线对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侧顶机以及旋转输送机;车身侧顶机包括:第一行走轨道以及车身提取机构,第一行走轨道上安装有能行走的车身提取机构,车身提取机构用于提取车身;旋转输送机包括:输送座以及第二行走轨道,第一行走轨道有两个,第二行走轨道的输出端位于两第一行走轨道输入端中间,承载座能滑动地安装在第二行走轨道上,第一行走轨道和第二行走轨道均在X方向上;承载座包括:行走座、第一行走驱动机构、移动座、移动驱动机构、旋转座以及旋转驱动机构,行走座能滑动地安装在第二行走轨道上,行走座上安装有能在Z方向上移动的移动座,行走座上安装有移动驱动机构,移动驱动机构连接至移动座,在移动座上安装有能旋转的旋转座,在移动座上安装有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旋转座旋转,旋转座承载车身,车身边缘从旋转座边缘悬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底盘线对中系统,其特征在于,行走座上立有导向筒,导向筒内外套有能旋转的旋转筒,旋转筒与旋转座固定,旋转筒与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底盘线对中系统,其特征在于,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旋转电机、旋转减速箱、旋转齿轮以及弧形齿条,旋转筒上固定有弧形齿条,弧形齿条啮合有旋转齿轮,旋转齿轮连接至旋转减速箱输出端,旋转减速箱的输入端连接至旋转电机,旋转减速箱以及旋转电机安装在移动座上。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底盘线对中系统,其特征在于,旋转座上凸出形成有定位块,定位块伸入至车身底部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底盘线对中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行走驱动机构包括:行走电机、行走减速箱、行走齿轮以及条形齿条,行走电机安装在行走座上,行走电机与行走减速箱的输入端连接,行走减速箱的输出端连接至行走齿轮,行走齿轮与一条形齿条啮合,条形齿条安装在两第二行走轨道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底盘线对中系统,其特征在于,车身提取机构包括:行走架、第二行走驱动机构、升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世典兰书雄饶明亮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奔飞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