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具有纳米尺寸的半球状凸部的基板或电极的高效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2941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在其第一主表面上形成有许多连续的直径25-1,000nm的半球状凸部的透明材料;顺序地包括基板、第一电极、有机材料层和第二电极的有机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不与第一电极接触的基板的下面和/或不与有机材料层接触的第二电极的上面具有许多连续的直径25-1,000nm的半球状凸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采用多孔氧化铝层形成工艺制造该材料和有机发光装置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发光装置,尤其涉及具有非面状结构的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连续纳米尺寸的半球状凸部的透明物质,使用该透明物质的高效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的意思是通过使用有机材料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其原理解释如下。当将有机材料层排列于阳极和阴极之间,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电压时,将空穴从阳极注入到有机材料层中,并将电子从阴极注入到有机材料层中。当注入的空穴与注入的电子结合时,可形成激发子,并且这些激发子回到基态从而产生光。这样产生的光通过阳极、阴极或两种电极发射。一般而言,根据光的发射方向,有机发光装置可以分为顶部发射型、底部发射型和双边发射型。近来,为了通过用此种电致发光现象来制造显示器或照明装置,正积极地进行研究。另外,为了得到有效的有机发光装置,正积极地研究以单层至多层形式设置有机材料层的技术。大多数目前使用的有机发光装置包括电极层和以面状结构形式设置的有机材料层。已广泛使用如图1所示的包括电极层和多层有机材料层的具有平面多层结构的有机发光装置,所述多层有机材料层包括空穴注入层(103)、空穴输送层(104)、发光层(105)和电子输送层(106)。自图1的有机发光装置的发光层产生的光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路径。即,光可以通过透明阳极层和玻璃基板自有机发光装置向外发射或可以通过从玻璃基板表面或阳极表面完全反射而保留在有机发光装置中。这时,有机发光装置射出的光的量仅仅是从发光层产生的光的大约1/2n2(其中,n是有机材料层的折射率)。如果有机材料层的折射率为1.7,那么低于17%的从该装置产生的光可射出有机发光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从有机发光装置向外发射大量的光,已提出包括非面状层,即非面状结构的有机发光装置。具有非面状结构的有机发光装置可通过下面两种方法制造。根据第一种方法,在透明阳极设置于玻璃基板上之前,通过光刻法使具有照相凹版图案(gravure pattern)的光子晶体在玻璃基板上形成(参见U.S.6,630,684和Y.Lee等人2003年发表的Appl.Phys.Lett.82,3779),或者通过采用光干涉在玻璃基板上形成波纹图案(参见WO2000/70691和B.J.Matterson等人2001年发表的Adv.Mater.13,123),从而提高光的发射效率。更详细而言,前者在玻璃基板上形成光子晶体和通过使用SiNx使玻璃基板其上表面平面化之后,将阳极设置在玻璃基板上。后者通过使用光致抗蚀剂材料和光干涉在玻璃基板上形成透明聚合物的波纹图案之后,将电极层和有机材料层设置在玻璃基板上,同时保持波纹图案。根据第二种方法,在制造如图1所示的具有面状结构的有机发光装置之后,将微尺寸的透镜结构物(参见WO 2003/007663和S.Moller等人2002年发表的J.Appl.Phys.91,3324)或者毫米尺寸的透镜结构物(参见WO 2001/33598)附着在有机发光装置的玻璃基板的表面上,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光发射效率。上述两种方法可提高发光装置的光发射效率。然而,上述两种方法在应用于可用产品时会出现问题。第一种方法采用光刻法,所以不可能经济地在大面积范围内形成光子晶体结构或波纹结构。也就是,为了制造采用光子晶体结构的发光装置,需要按顺序地进行淀积工艺、光刻工艺和蚀刻工艺。此时,基板必须在真空状态下处理至少两次。另外,为了制造采用波纹结构的发光装置,需要通过使用光干涉来进行光刻工艺。然而,光刻工艺不适于在面积大于数cm2的整个基板上形成均匀的波纹结构。第二种方法在应用于显示器时具有局限性,因为透镜结构的尺寸在约数微米到数毫米的范围内。另外,由于其制备工艺,第二种方法不适合于大尺寸的面积。根据WO 2003/007663公开的透镜结构,透镜结构的最小表面尺寸限定为数□,这样透镜结构的最小表面尺寸必定大于有机发光装置发射的可见光的最大波长。此外,根据WO 2001/33598公开的透镜结构,透镜结构的尺寸必定大于有机发光装置的一个单元的尺寸。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已发现,当通过多孔氧化铝层形成工艺形成的具有连续纳米尺寸的半球状凹部的铝基板用作模具时,可以在大尺寸透明物质上经济地形成连续的纳米尺寸的半球状凸部。另外,本专利技术人发现通过用此种方法制造的透明物质可以在有机发光装置上形成连续纳米尺寸的半球状凸部,并且因此有机发光装置的有机材料层中产生的光可以最大地自该装置发射出。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在其第一主表面上具有连续纳米尺寸的半球状凸部的透明物质、通过将上述透明物质粘着在有机发光装置的基板和/或电极上而制造的具有连续纳米尺寸的半球状凸部的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透明材料,其中在该透明材料的第一主表面上形成许多连续的直径为25-1,000nm的半球状凸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透明材料,其中在该透明材料的第一主表面上形成许多连续的直径为25-1,000nm的半球状凸部,其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造a)将具有至少一个铝表面的铝基板浸渍在酸溶液中,并且向铝基板施加氧化电压10-400V,以在氧化铝层上形成许多连续的凹部、并且在氧化铝层和铝基板之间的界面上形成许多连续的具有与氧化铝层上的凹部同一方向的弯曲的凹部的方式,在铝基板的一个表面上形成氧化铝层;b)从其上形成有氧化铝层的铝基板上除去氧化铝层,因此在铝基板的一个表面上形成许多连续的具有直径25-1,000nm的半球状凹部;和c)通过用形成有许多连续的半球状凹部的铝基板作为模具,在透明材料的第一主表面上形成许多连续的具有直径25-1,000nm的半球状凸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包含基板、第一电极、有机材料层和第二电极按顺序层叠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在不与第一电极接触的基板的下面、不与有机材料层接触的第二电极的上面、或上述两面形成许多连续的具有25-1,000nm直径的半球状凸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制造透明材料的方法,其中在该透明材料的第一主表面上形成许多连续的具有直径25-1,000nm的半球状凸部,该方法包括步骤a)将具有至少一个铝表面的铝基板浸渍在酸溶液中,并且向铝基板施加氧化电压10-400V,以在氧化铝层上形成许多连续的凹部、并且在氧化铝层和铝基板之间的界面上形成许多连续的具有与氧化铝层上的凹部同一方向的弯曲的凹部的方式,在铝基板的一个表面上形成氧化铝层;b)从其上形成有氧化铝层的铝基板上除去氧化铝层,因此在铝基板的一个表面上形成许多连续的具有直径25-1,000nm的半球状凹部;和c)通过用形成有许多连续的半球状凹部的铝基板作为模具,在透明材料的第一主表面上形成许多连续的具有直径25-1,000nm的半球状凸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制造有机发光装置的方法,包括步骤a)通过在基板上形成第一电极、有机材料层和第二电极制造有机发光装置; b)在有机发光装置中,将透明材料粘着在不与第一电极接触的基板的下面、不与有机材料层接触的第二电极的上面、或上述两面。c)在步骤b)之前或之后,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在透明材料的第一主表面上形成许多连续的具有直径25-1,000nm的半球状凸部i)将具有至少一个铝表面的铝基板浸渍在酸溶液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明材料,其中在该透明材料的第一主表面上形成许多连续的具有直径25-1,000nm的半球状凸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贤孙世焕
申请(专利权)人:LG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