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金属活塞环密封结构的泵送主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2866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金属活塞环密封结构的泵送主油缸,包括活塞杆、缸筒、压盖、T型铜套、导向套、活塞、防尘圈、纳污环、防水Y圈、V型组合封、铜套、金属活塞环、螺钉Ⅰ、垫板和螺钉Ⅱ,活塞与活塞杆通过螺钉Ⅰ连接,螺钉Ⅰ与活塞之间设有垫板,活塞杆和活塞装在缸筒中,铜套镶嵌于导向套的内孔中,导向套穿过活塞杆的外圆,并通过缸筒的端部定位,压盖通过螺钉Ⅱ压紧于缸筒的端面,T型铜套安装在导向套与压盖的内孔中穿过活塞杆,防尘圈安装在压盖的内孔沟槽中,两个纳污环与防水Y圈安装在T型铜套沟槽中,V型组合封安装在导向套的沟槽中,金属活塞环安装在活塞的沟槽中。防尘密封对活塞杆上附着的硬颗粒去除效果非常好,增强防污防尘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金属活塞环密封结构的泵送主油缸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金属活塞环密封结构的泵送主油缸,属于液压缸


技术介绍

[0002]泵送主油缸为混凝土泵车关键的执行元件之一,要求稳定可靠连续地工作。油缸导向套前端(包括活塞杆外伸段)全部浸入污水中,对防水防污要求非常严格。由于加工形位公差以及安装误差等原因,主油缸工作时会承受一定侧载,在某些情况下侧载会比较大,侧向载荷传递到内部的活塞及导向套上,进而由铜合金套承担全部侧向载荷,相对于普通支撑环或者无油轴承结构,可避免拉杆或拉缸故障。主油缸活塞在往复运动时,每个行程密封件均会高速过孔,行业内普通的软密封结构,频繁高速过孔很容易造成密封件划伤失效,导致内泄。
[0003]行业内普遍的泵送主油缸密封结构均为软密封或软密封+金属活塞环结构,不利于高速频繁过孔,对小孔的边缘去刺处理要求非常严格。支撑导向均为非金属支撑环或者无油轴承,长时间往复运动并承受侧载的情况下,可能发生拉缸或拉杆的故障。行业内防尘圈采用普通骨架式防尘圈,唇口为聚氨酯类材料,对于附着在活塞杆上的混凝土硬颗粒刮除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金属活塞环密封结构的泵送主油缸,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杆(1)、缸筒(10)、压盖(3)、T型铜套(5)、导向套(8)、活塞(13)、防尘圈(2)、纳污环(4)、防水Y圈(6)、V型组合封(7)、铜套(9)、金属活塞环(12)、螺钉Ⅰ(14)、垫板(15)和螺钉Ⅱ(16),活塞(13)与活塞杆(1)通过螺钉Ⅰ(14)连接,螺钉Ⅰ(14)与活塞(13)之间设有垫板(15),活塞杆(1)和活塞(13)装在缸筒(10)中,铜套(9)镶嵌于导向套(8)的内孔中,导向套(8)穿过活塞杆(1)的外圆,并通过缸筒(10)的端部定位,压盖(3)通过螺钉Ⅱ(16)压紧于缸筒(10)的端面,T型铜套(5)安装在导向套(8)与压盖(3)的内孔中,并穿过活塞杆(1),防尘圈(2)安装在压盖(3)的内孔沟槽中,两个纳污环(4)与防水Y圈(6)安装在T型铜套(5)沟槽中,V型组合封(7)安装在导向套(8)的沟槽中,金属活塞环(12)安装在活塞(13)的沟槽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金属活塞环密封结构的泵送主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尘圈(2)安装于压盖(3)内孔沟槽中,防尘圈(2)与活塞杆(1)外圆接触的唇口分为两部分,位于外侧的金属唇口(21)和后方的橡胶唇口(22),金属唇口(21)材质为铜合金,其内孔自由状态比活塞杆(1)的外径小,安装后贴紧活塞杆(1)的外径,橡胶唇口(22)安装防尘圈(2)时,从右侧唇口朝左压入压盖(2)的沟槽,压前在配合面(23)处均匀涂抹一周密封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金属活塞环密封结构的泵送主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Y圈(6)安装于T型铜套(5)的内孔沟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彦斌张强孙朗朗马军杰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液压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