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触头灭弧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2758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断路器触头灭弧机构,包括静触头组件、灭弧室、动触头组件;静触头组件包括静触头与静银点,静触头由导电板、接触板、接线板构成;导电板为两块并列设置的倒U型板,在两导电板之间具有容置空间;接触板连接在两导电板之间并位于容置空间底部的一端;接线板的下端连接在两导电板之间并位于容置空间底部的另一端,接线板的上端伸出容置空间;静银点设置在接触板上;灭弧室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其包括两块并列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的灭弧栅,以及多片重叠安装在两灭弧栅之间的灭弧片;灭弧片位于接线板下端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装配便捷,灭弧效果好,能有效延长断路器使用寿命,提高断路器分断能力。分断能力。分断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断路器触头灭弧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低压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触头灭弧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关合、在规定的时 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断路器具有过载、短路及欠电压保护功能,能保护线路和电源设备不受损坏,同时还可以对过电流保护不能检测出的长期存在的接地故障可能引起的火灾危险提供保护。塑壳断路器包括塑料外壳、操作机构、触头系统、灭弧系统。在断路器的内部具有能够执行通断操作的由动触头和静触头构成的触头系统。现有通常的触头系统的动触头和静触头设于静触点的一端为大致平行,静触头设有静触点的一端的电流方向与动触头的电流方向相反,电流通过时动触头受到电动斥力而与静触头分离,产生电弧,从而限制短路电流的进一步上升。继而断路器的电磁保护机构会带动操作机 构动作,使得断路器脱扣分闸,熄灭电弧,切断短路故障电流。
[0003]现有的塑壳断路器的灭弧系统结构设计不合理,电弧的受力面积较小,磁场 较弱,只有在靠近静触头与动触头处的电弧才能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灭弧效果较差,触头容易被烧损,从而导致断路器的分断能力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性能稳定可靠、装配便捷、灭弧效果好、能有效延长断路器使用寿命、提高断路器分断能力的断路器的静触头灭弧机构。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断路器触头灭弧机构,包括静触头组件、灭弧室以及端部带有动银点的动触头组件;所述静触头组件包括静触头与静银点,所述静触头由导电板、接触板、接线板构成;所述导电板为两块并列设置的倒U型板,在两导电板之间具有容置空间;所述接触板连接在两导电板之间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底部的一端;所述接线板的下端连接在两导电板之间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底部的另一端,接线板的上端则向上弯曲并伸出所述容置空间;所述静银点设置在接触板上并与动银点对应;所述灭弧室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其包括两块并列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的灭弧栅,以及多片重叠安装在两灭弧栅之间的灭弧片;所述灭弧片位于接线板下端的上方。
[0007]进一步的,所述断路器触头灭弧机构还包括第一绝缘套,所述第一绝缘套为卡设在所述静触头容置空间内的箱体;第一绝缘套顶部及靠近接触板一侧开口并套设在灭弧室下部外侧;在第一绝缘套底部对应接触板上静银点的位置设有贯通孔;所述接触板上的静银点由贯通孔向上伸入第一绝缘套内。
[0008]进一步的,在第一绝缘套对应于两导电板的面上都设有卡扣,所述第一绝缘套通过卡扣卡在导电板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灭弧室还包括第二绝缘套,所述第二绝缘套为两块分别固定在两
灭弧栅内侧壁上并位于接触板上方的板体;两块第二绝缘套互不接触并在两者之间形成位于静银点上方的通道,动触头组件端部转动设置在该通道内并能与静银点接触或分开。
[0010]进一步的,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第三绝缘套,所述第三绝缘套包裹在动触头组件中部并能随动触头组件在第二绝缘套之间通道内转动。
[0011]进一步的,所述灭弧片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重叠安装在两灭弧栅之间的一块上灭弧片、多块中灭弧片、一块下灭弧片;每块中灭弧片朝向接触板一侧内凹形成灭弧槽,所述灭弧槽朝向接触板的边为斜边,相邻两中灭弧片的斜边倾斜方向相反,相邻两中灭弧片的斜边上下交错排列形成剪刀口状(或牙口状),不仅有利电弧快速进入灭弧室内,而且有利于分割电弧。
[0012]进一步的,每块中灭弧片朝向接线板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缺口,且所有中灭弧片的缺口上下对齐。更优的,所述缺口数量为两个。缺口的存在,能在灭弧室后部(朝向接线板一侧)留出一定空间,有利于在灭弧室触头部分与灭弧室出气口部分形成气压差,减小气阻,便于气流排除。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上灭弧片朝向接触板一侧朝着接触板方向延伸,并将最上方中灭弧片的灭弧槽盖住。
[0014]进一步的,所述静触头组件还包括引弧片,所述引弧片位于灭弧室内部底部,其下端固定在接触板端部,其上端则伸入两灭弧栅之间并位于下侧中灭弧片的灭弧槽内,引弧片用于将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产生的电弧引入中灭弧片,灭弧槽内进行灭弧。
[0015]本技术结构简单,节省空间,性能稳定可靠,装配便捷,灭弧效果好,能有效延长断路器使用寿命,提高断路器分断能力。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所述断路器触头灭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所述断路器触头灭弧机构中静触头组件(剖开)与第一绝缘套以及动触头组件位置关系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所述断路器触头灭弧机构中静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接触板、电弧及动触头形成的横向U型回路对电弧产生电磁力的原理图;
[0021]图5为导电板与接触板形成的O型回路对电弧产生电磁力的原理图;
[0022]图6为本技术所述断路器触头灭弧机构中灭弧室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所述断路器触头灭弧机构中第一绝缘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所述断路器触头灭弧机构中灭弧室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灭弧室内中灭弧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所示:1

静触头组件、11

静触头、111

导电板、112

接触板、113

接线板、12

静银点、13

引弧片、2

第一绝缘套、21

卡扣、3

灭弧室、31

灭弧栅、32

灭弧片、321

上灭弧片、322

中灭弧片、323

下灭弧片、33

第二绝缘套、4

动触头组件、41

动触头、42

动银点、43

第三绝缘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8]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触头灭弧机构,包括静触头组件、灭弧室以及端部带有动银点的动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组件包括静触头与静银点,所述静触头由导电板、接触板、接线板构成;所述导电板为两块并列设置的倒U型板,在两导电板之间具有容置空间;所述接触板连接在两导电板之间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底部的一端;所述接线板的下端连接在两导电板之间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底部的另一端,接线板的上端则向上弯曲并伸出所述容置空间;所述静银点设置在接触板上并与动银点对应;所述灭弧室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其包括两块并列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的灭弧栅,以及多片重叠安装在两灭弧栅之间的灭弧片;所述灭弧片位于接线板下端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触头灭弧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绝缘套,所述第一绝缘套为卡设在所述静触头容置空间内的箱体;第一绝缘套顶部及靠近接触板一侧开口并套设在灭弧室下部外侧;在第一绝缘套底部对应接触板上静银点的位置设有贯通孔;所述接触板上的静银点由贯通孔向上伸入第一绝缘套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触头灭弧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绝缘套对应于两导电板的面上都设有卡扣,所述第一绝缘套通过卡扣卡在导电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触头灭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室还包括第二绝缘套;所述第二绝缘套为两块分别固定在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正乾鲁开智黄小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泰永长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