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2755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方形的总池体,总池体由内至外包括缺氧区、氧化沟和四个沉淀区,所述缺氧区和氧化沟均为长圆形,缺氧区与氧化沟之间设有第一隔墙,四个沉淀区分别设在总池体的四个顶角处,氧化沟与每个沉淀区之间均设有第二隔墙;所述缺氧区的底部设有进水布水管和硝化液回流布水管,硝化液回流布水管通过硝化液气提装置连接氧化沟;每个沉淀区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排泥口和产水口,排泥口连通对应的沉淀区与氧化沟,用于将沉淀区的污泥排入氧化沟,产水口用于输出产水。水。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污水处理技术中,为了考虑脱氮除磷需求,一般采用AAO工艺,但由于厌氧池控制非严格厌氧状态,厌氧池的除磷效果较差,在实际建设时多采用AO工艺与化学除磷相结合。一般AO工艺常规使用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独立建设或分仓式设计,该种方法具有占地大、各池之间水路多、工艺管道路线不便、各池利用率低等缺点。另外,一般厌氧池或缺氧池为完全混合式,好氧池采用推流式或半完全混合式,抗冲击负荷小。厌氧池或缺氧池内采用潜水搅拌机时耗能较高,维护频繁;采用空气搅拌时,会提升缺氧池溶解氧,不利于反硝化进行。一般污泥回流时需要提供额外的动力,耗能也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将氧化沟、AO工艺相结合,同时利用氧化沟拐角处设置沉淀区,沉淀区底部的污泥可自动回流至氧化沟;缺氧区内利用硝化液回流和进水的上升流速,不再单独设置机械搅拌。
[0004]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方形的总池体,总池体由内至外包括缺氧区、氧化沟和四个沉淀区,所述缺氧区和氧化沟均为长圆形,缺氧区与氧化沟之间设有第一隔墙,四个沉淀区分别设在总池体的四个顶角处,氧化沟与每个沉淀区之间均设有第二隔墙;
[0005]所述缺氧区的底部设有进水布水管和硝化液回流布水管,硝化液回流布水管通过硝化液气提装置连接氧化沟;
[0006]每个沉淀区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排泥口和产水口,排泥口连通对应的沉淀区与氧化沟,用于将沉淀区的污泥排入氧化沟,产水口用于输出产水。
[0007]可选的,所述缺氧区的进水布水管连接进水管,进水布水管用于向缺氧区均匀输入污水,硝化液回流布水管处于进水布水管的上方,用于向缺氧区均匀输入来自氧化沟的回流硝化液。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隔墙的高度高于氧化沟的液面,缺氧区内的出水通过第一隔墙溢流至氧化沟,由于氧化沟为完全混合式,混合液在缺氧区周围不断流动,提高抗冲击负荷,缺氧区可四周均匀溢流出水。
[0009]所述氧化沟为长圆形,氧化沟具有两段相对的直线区和连接在直线区两端的两段曲线区,氧化沟的一个曲线区与两个沉淀区之间由第二隔墙间隔。
[0010]可选的,所述氧化沟的直线区的径向方向设有气提区,气提区一端连接第一隔离墙,另一端连接第二隔离墙或者总池体的内壁;
[0011]气提区包括相互平行的气提高墙和气提矮墙,气提高墙的顶部高于氧化沟的液面,底部与氧化沟的底板之间设有通水口;气提矮墙的顶部低于氧化沟的液面,底部固定连接氧化沟的底板;气提高墙与气提矮墙之间设有气体释放装置。
[0012]可选的,所述硝化液气提装置设在靠近气提区的曲线区内,且靠近气提区高墙,硝化液气提装置包括抽水管、输水管和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顶端开口处于氧化沟液面之上,底端开口连接抽水管的底部,抽水管的顶部连接输水管的上部,输水管的底部连接所述硝化液回流布水管。
[0013]可选的,所述氧化沟的直线区设有至少两层导水板组,且上下设置,所述导水板组包括两片分板以及分板之间的柔性的网绳,所述分板为矩形;
[0014]一片分板的一侧转动连接在第一隔墙上,另一侧连接网绳;另一片分板的一侧转动连接在总池体的内壁上,另一侧连接网绳。每个分板以转动连接处为支点,连接网绳的一侧为自由端,上下转动,转动时带动网绳运动。
[0015]进一步可选的,同一导水板组的两片分板转动至水平位置时,连接网绳的侧面互不接触,中间留有空隙,避免分板在转动过程中相互磕碰。
[0016]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导水板组整体为倾斜的,向所在直线区内的水流下游方向倾斜。
[0017]可选的,所述沉淀区具有三个侧边,其中两个相互垂直的侧边为总池体的池壁,对侧的侧边为第二隔墙;
[0018]所述第二隔墙的顶部均高于氧化沟和沉淀区的液面,第二隔墙的中部设有输水口,用于将氧化沟内处理后的水体输入沉淀区;
[0019]所述第二隔墙的下部向沉淀区一侧倾斜,形成污泥斗,污泥斗的底部设有排泥口,排泥口高于氧化沟的底板。
[0020]可选的,所述缺氧池内设有沉水式风机,沉水式风机的进气口位于缺氧区的液面之上;沉水式风机连接氧化沟的曝气装置和硝化液气提装置的输气管,为他们提供空气,同时控制氧化沟的曝气量和硝化液回流量。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A

A

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3为图1中B

B

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4为图1中C

C

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5为导水板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中,1

总池体,2

缺氧区,3

氧化沟,4

沉淀区,5

第一隔墙,6

第二隔墙,7

进水布水管,8

硝化液回流布水管,9

硝化液气提装置,10

排泥口,11

产水口,12

气提区,13

气提高墙,14

气提矮墙,15

通水口,16

气体释放装置,17

空气管,18

曝气机,19

抽水管,20

输水管,21

输气管,22

曝气装置,23

分板,24

网绳,25

输水口,26

沉水式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实施例提供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如图1

图5所示,包括方形的总池体1,总池体1由内至外包括缺氧区2、氧化沟3和四个沉淀区4,所述缺氧区2和氧化沟3均为长圆形,缺氧区2与氧化沟3之间设有第一隔墙1,四个沉淀区4分别设在总池体1的四个顶角处,氧化沟3与每个沉淀区4之间均设有第二隔墙6;
[0028]所述缺氧区2的底部设有进水布水管7和硝化液回流布水管8,硝化液回流布水管8通过硝化液气提装置9连接氧化沟3;
[0029]每个沉淀区4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排泥口10和产水口11,排泥口10连通对应的沉淀区4与氧化沟3,用于将沉淀区4的污泥排入氧化沟3,产水口11用于输出产水。
[0030]可选的,所述缺氧区2的进水布水管7连接进水管,进水布水管7用于向缺氧区2均匀输入污水,硝化液回流布水管8处于进水布水管7的上方,用于向缺氧区2均匀输入来自氧化沟3的回流硝化液;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形的总池体,总池体由内至外包括缺氧区、氧化沟和四个沉淀区,所述缺氧区和氧化沟均为长圆形,缺氧区与氧化沟之间设有第一隔墙,四个沉淀区分别设在总池体的四个顶角处,氧化沟与每个沉淀区之间均设有第二隔墙;所述缺氧区的底部设有进水布水管和硝化液回流布水管,硝化液回流布水管通过硝化液气提装置连接氧化沟;每个沉淀区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排泥口和产水口,排泥口连通对应的沉淀区与氧化沟,用于将沉淀区的污泥排入氧化沟,产水口用于输出产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区的进水布水管连接进水管,进水布水管用于向缺氧区均匀输入污水,硝化液回流布水管处于进水布水管的上方,用于向缺氧区均匀输入来自氧化沟的回流硝化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墙的高度高于氧化沟的液面,缺氧区内的出水通过第一隔墙溢流至氧化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沟为长圆形,氧化沟具有两段相对的直线区和连接在直线区两端的两段曲线区,氧化沟的一个曲线区与两个沉淀区之间由第二隔墙间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沟的直线区的径向方向设有气提区,气提区一端连接第一隔离墙,另一端连接第二隔离墙或者总池体的内壁;气提区包括相互平行的气提高墙和气提矮墙,气提高墙的顶部高于氧化沟的液面,底部与氧化沟的底板之间设有通水口;气提矮墙的顶部低于氧化沟的液面,底部固定连接氧化沟的底板;气提高墙与气提矮墙之间设有气体释放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硝化液气提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金星张传兵刘妞张勇闫项飞朱国亮于玺郑佳璨娄广亮韦云钊陈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华夏碧水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