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升机构、底盘结构及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2378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顶升机构、底盘结构及机器人。所述顶升机构包括回转支承安装座、驱动装置和引导装置,驱动装置与回转支承安装座相连,用于驱动回转支承安装座升降运动;引导装置与回转支承安装座相连,用于对回转支承安装座的升降运动进行导向;驱动装置的至少部分和引导装置的至少部分位于回转支承安装座的下方且驱动装置和引导装置位于回装支承安装座的下方中心位置的一侧,回转支承安装座的下方中心位置的另一侧形成避让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顶升机构通过将驱动装置和引导装置设置在回装支承安装座的下方中心位置的一侧以及在回转支承安装座的下方中心位置的另一侧避空设置形成避让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和结构紧凑性。紧凑性。紧凑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升机构、底盘结构及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引导运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顶升机构、底盘结构及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机器人的顶升机构结构不紧凑,导致机器人内部空间利用不足,限制机器人结构布局,且存在顶升效率低,平稳性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升机构、底盘结构及机器人,该顶升机构能够提高机器人的空间利用率和结构紧凑性。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一种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
[0006]回转支承安装座;
[0007]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回转支承安装座相连,用于驱动所述回转支承安装座升降运动;
[0008]引导装置,所述引导装置与所述回转支承安装座相连,用于对所述回转支承安装座的升降运动进行导向;
[0009]其中,所述驱动装置的至少部分和所述引导装置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回转支承安装座的下方且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引导装置位于所述回转支承安装座 的下方中心位置的一侧,所述回转支承安装座的下方中心位置的另一侧形成避让空间。
[0010]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引导装置设置为至少两个,两个所述引导装置在所述回转支承安装座的左右方向上呈相对且相互隔开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引导装置之间设置有所述驱动装置。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回转支承安装座包括支撑板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下方的用于连接所述引导装置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靠近所述引导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另一端朝远离所述支撑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段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引导装置相连,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段位于所述避让空间内,且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径向高度沿远离所述引导装置的方向逐渐变小。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引导装置包括导向柱和滑动块,所述导向柱沿所述回转支承安装座的升降方向延伸,所述滑动块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柱上;
[0013]所述回转支承安装座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段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端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滑动块上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孔,所述滑动块通过穿设在所述连接孔内的紧固件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
[0014]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引导装置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包括
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正对且间隔设置,所述导向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顶板,所述导向柱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板,所述顶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回转支承安装座的下方。
[0015]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顶升机构还包括传感器和感应片,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固定座,所述感应片设置于所述连接件,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感应片相配合以使所述回转支承安装座移动至预设初始位置,所述预设初始位置对应所述回转支承安装座的升降运动的起点位置。
[0016]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活动端连接在所述回转支承安装座上,两个引导装置对称布置在所述电动推杆的两侧。
[0017]在本技术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一种底盘结构,所述底板结构包括:
[0018]底盘;
[0019]控制系统;
[0020]至少两个车轮和用于驱动所述车轮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
[0021]如上所述的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位于所述底盘前后两端之间的位置,所述两个车轮在所述底盘的左右方向上呈相对且相互隔开设置,所述顶升机构位于所述两个车轮之间的位置处,所述控制系统位于所述避让空间内,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驱动装置分别位于所述回转支承安装座的相对两侧。
[0022]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底盘结构还包括回转支承,所述回转支承包括回转齿轮和用于驱动所述回转齿轮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回转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回转支承安装座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位于所述回转支承安装座靠近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一侧并偏离所述底盘的中心设置,且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回转支承安装座的下方。
[0023]在本技术的再一个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一种机器人,所述机器人包括如上所述的底盘结构和设置在所述底盘结构上的车身。
[00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5]本技术的顶升机构通过将驱动装置和引导装置设置在回转支承安装座 的下方中心位置的一侧以及在回转支承安装座的下方中心位置的另一侧避空设置形成避让空间,使得在回转支承安装座的下方形成了适于布局其他部件的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和结构紧凑性。
[002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0027]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0028]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顶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回转支承安装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回转支承安装座的侧示图。
[0031]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回转支承安装座的仰视图。
[0032]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引导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底盘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底盘结构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7]100、顶升机构;1、回转支承安装座;11、支撑板;12、连接件;121、第一连接段;122、第二连接段;13、连接板;131、连接孔;2、驱动装置;21、电动推杆;22、驱动电机;23、销轴;3、引导装置;31、导向柱;32、滑动块;33、固定座;331、顶板、332、底板;333、侧板;334、连接孔;4、避让空间;5、传感器;6、感应片;
[0038]200、底盘结构;201、底盘;202、控制系统;203、车轮;204、第一驱动机构;205、回转齿轮;206、第二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9]尽管本技术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方式,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技术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技术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0040]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技术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转支承安装座;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回转支承安装座相连,用于驱动所述回转支承安装座升降运动;引导装置,所述引导装置与所述回转支承安装座相连,用于对所述回转支承安装座的升降运动进行导向;其中,所述驱动装置的至少部分和所述引导装置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回转支承安装座的下方且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引导装置位于所述回转支承安装座的下方中心位置的一侧,所述回转支承安装座的下方中心位置的另一侧形成避让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装置设置为至少两个,两个所述引导装置在所述回转支承安装座的左右方向上呈相对且相互隔开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引导装置之间设置有所述驱动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支承安装座包括支撑板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下方的用于连接所述引导装置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靠近所述引导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另一端朝远离所述支撑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段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引导装置相连,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段位于所述避让空间内,且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径向高度沿远离所述引导装置的方向逐渐变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装置包括导向柱和滑动块,所述导向柱沿所述回转支承安装座的升降方向延伸,所述滑动块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柱上;所述回转支承安装座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段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端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滑动块上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孔,所述滑动块通过穿设在所述连接孔内的紧固件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文通阮兆武吴恩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瑞仕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