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荧光灯及其驱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1938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平面荧光灯,其放电气体设置于一个腔体内,而荧光材料设置于腔体的第一内壁与第二内壁上。多数第一电极组设置于第一内壁上,而多数第二电极组则对齐第一电极组而设置于第二内壁上。介电层覆盖第一与第二电极组。各第一电极组包含两个第一电极及设置于第一电极之间的第二电极。各第二电极组包含两个第三电极及设置于第三电极之间的第四电极。在每一个相对应的第一与第二电极组中形成第一发光区与第二发光区,而第一与第二发光区于第一内壁上的投影为互不重叠或部分重叠。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另提出两种平面荧光灯的驱动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且特别涉及一种可提供高均匀度的面光源的。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视频技术的进步,液晶显示装置已被大量地使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个人电脑及个人数字助理(PDA)等消费性电子产品的显示屏幕上。然而,由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面板本身并不具有发光的功能,因此需要于液晶显示面板下方设置背光模块以提供液晶显示面板所需要的光源,进而使液晶显示面板达到显示的功能。目前市场上的背光模块主要以平面荧光灯(Flat Fluorescent Lamp,FFL)、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及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为主,其中平面荧光灯又以售价低廉、占用空间小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图1是一种公知的平面荧光灯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公知的平面荧光灯100是由上基板110及下基板120对组而成,其中上基板110与下基板120之间形成放电空间,且放电空间中会充入放电气体130。下基板120上形成有多数下电极140,而上基板110上形成有多数上电极150。此外,上电极150与下电极140上分别覆盖有介电层160。另外,荧光材料170分别涂布于上基板110、下基板120以及介电层150上。平面荧光灯100的驱动方式是先施加驱动电压给下电极140与上电极150以使每一个相对的下电极140与上电极150之间产生放电电场E,而放电电场E会将放电气体130游离成等离子体。之后,等离子体中各离子内处于激态的电子在回到基态的同时会发出紫外线,而当等离子体所发出的紫外线照射到荧光材料170时,会激发荧光材料170发光。值得注意的是,在公知技术中由于放电电场E主要是分布于每一个相对的下电极140与上电极150之间,因此平面荧光灯100所形成的面光源在下电极140与上电极150上方的部分明显较亮。换言之,公知平面荧光灯100所形成的面光源会有明显的亮区与暗区,导致面光源的均匀度欠佳。此外,为了改善面光源的均匀度则需使用透光度较低的扩散片,以致于影响面光源的亮度。另外,当需要较高亮度的面光源时,则需大幅提高平面荧光灯100的驱动电压,使得平面荧光灯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之目的是提供一种平面荧光灯,以提供均匀度较佳的面光源。本专利技术之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平面荧光灯的驱动方法,以提高平面荧光灯的发光均匀度。本专利技术之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平面荧光灯的驱动方法,以增加平面荧光灯的使用寿命。为达上述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平面荧光灯,其包含腔体、放电气体、荧光材料、多数第一电极组、多数第二电极组以及介电层。其中,放电气体设置于腔体内,而腔体具有相对的第一内壁与第二内壁,且荧光材料设置于第一内壁与第二内壁上。第一电极组设置于第一内壁上,而第二电极组则对齐第一电极组而设置于第二内壁上。介电层则是覆盖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此外,各第一电极组包含两个第一电极以及设置于此两个第一电极之间的一第二电极。各第二电极组包含两个第三电极以及设置于此两个第三电极之间的第四电极。另外,在每一个相对应的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中形成第一发光区与第二发光区,而第一发光区与第二发光区于第一内壁上的投影互不重叠或部分重叠。在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中,上述各第一电极组还包含设置于第二电极的第一侧上的多数第一凸点以及设置于第二电极的第二侧上的多数第二凸点,且第一凸点与第二凸点是交替设置。此外,各第二电极组还包含设置于位在第二电极的第一侧的第三电极上的多数第三凸点以及设置于位于第二电极的第二侧的第三电极上的多数第四凸点。另外,在每一个相对应的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中,第一及第二凸点与第一电极之间形成第一发光区,而第三及第四凸点与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第二发光区。承上述,在每一个相对应的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中,第三凸点于第一内壁上的投影例如是对齐第二凸点,而第四凸点于第一内壁上的投影例如是对齐第一凸点。此外,平面荧光灯还包含第一反相器与第二反相器。第一反相器具有电性相反的第一接点与第二接点,其中第一接点例如是与第二电极电连接,而第二接点例如是与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二反相器具有电性相反的第三接点与第四接点,且第三接点例如是与第三电极电连接,而第四接点例如是与第二电极电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中,上述各第一电极组还包含设置于第二电极的第一侧上的多数第一凸点以及设置于第二电极的第二侧上的多数第二凸点,且第一凸点与第二凸点是交替设置。此外,各第二电极组还包含设置于第三电极的第一侧上的多数第三凸点以及设置于第三电极的第二侧上的多数第四凸点,且第三凸点与第四凸点是交替设置。另外,在每一个相对应的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中,第一及第二凸点与第一电极之间形成第一发光区,而第三及第四凸点与第一电极之间形成第二发光区。承上述,在每一个相对应的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中,第三凸点于第一内壁上的投影例如是对齐第二凸点,而第四凸点于第一内壁上的投影例如是对齐第一凸点。此外,平面荧光灯还包含第一反相器与第二反相器。第一反相器具有电性相反的第一接点与第二接点,其中第一接点例如是与第二电极电连接,而第二接点例如是与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二反相器具有电性相反的第三接点与第四接点,且第三接点例如是与第四电极电连接,而第四接点例如是与第一电极电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中,上述各第一电极组还包含设置于第二电极的第一侧上的多数第一凸点以及设置于第二电极的第二侧上的多数第二凸点,且第一凸点与第二凸点是交替设置。此外,各第二电极组还包含设置于位在第二电极的第一侧的第三电极上的多数第三凸点以及设置于位在第二电极的第二侧的第三电极上的多数第四凸点。另外,在每一个相对应的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中,第一及第二凸点与第一电极之间形成第一发光区,而第三及第四凸点与第四电极之间形成第二发光区。承上述,在每一个相对应的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中,第三凸点于第一内壁上的投影例如是对齐第二凸点,而第四凸点于第一内壁上的投影例如是对齐第一凸点。此外,平面荧光灯还包含第一反相器与第二反相器。第一反相器具有电性相反的第一接点与第二接点,其中第一接点例如是与第二电极电连接,而第二接点例如是与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二反相器具有电性相反的第三接点与第四接点,且第三接点例如是与第三电极电连接,而第四接点例如是与第四电极电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中,上述腔体包含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边框。其中,第一基板相对于第二基板的表面是第一内壁,而第二基板相对于第一基板的表面是第二内壁。在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中,上述腔体还包含多数间隔物,其设置于边框内,以形成多数放电空间。其中,各放电空间内设置有相对的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在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中,上述腔体还包含设置于第一内壁上的反射层,且荧光材料覆盖此反射层。在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电极例如为条状电极。本专利技术另提出一种平面荧光灯的驱动方法,其适于驱动上述平面荧光灯,此平面荧光灯的驱动方法是使平面荧光灯的第一发光区与第二发光区交替发光,且第一发光区与第二发光区发光的频率是介于10千赫兹(kHz)至500千赫兹。在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发光区与第二发光区发光的频率是介于40千赫兹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面荧光灯,其特征是包含:腔体,具有相对的第一内壁与第二内壁;放电气体,设置于该腔体内;荧光材料,设置于该第一内壁与该第二内壁上;多数第一电极组,设置于该第一内壁上,各该第一电极组包含:二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设置于上述这些第一电极之间;多数第二电极组,对齐上述这些第一电极组而设置于该第二内壁上,各该第二电极组包含:二第三电极;第四电极,设置于上述这些第三电极之间,其中在每一个相对应的该第一电极组与该第 二电极组中形成第一发光区与第二发光区,而该第一发光区与该第二发光区于该第一内壁上的投影为互不重叠或部分重叠;以及介电层,覆盖上述这些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初稷谢宇恒郑豪评
申请(专利权)人: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