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二极管双面板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1832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双面板模块,使用一共享的封装装置提供引线连接驱动信号至第一及第二面板,因而减少零组件、缩小体积以及降低成本。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双面板模块包括:一第一面板;一第二面板;一共享的封装装置,具有第一接线区域及第二接线区域分别接合所述第一及第二面板;以及一控制电路,根据多个外部信号产生多个驱动信号,经由所述共享的封装装置传递而分别或同时驱动所述第一及第二面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OLED双面板模块不使用印刷电路板,也比已知的OLED双面板模块少了一组封装装置,更可减少一个控制芯片,故具有较低的成本、较薄的厚度及较小的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面板,特别是关于一种OLED双面板模块。
技术介绍
OLED显示器由于具有自体发光的特性,可以省掉背光模块的重量、体积及耗电量,因此不仅具有比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更薄的厚度,操作电压更降低到2至10伏特,加上OLED的视角广、画面响应速度快(小于10ms)及色彩表现比LCD出色,更拥有可弯曲的特性,使其应用范围极广,目前已被应用于手机、个人数字助理等手持式电子产品的显示面板上。而目前的手机或个人数字助理等手持装置为了提供一些附加功能,大多配置两个显示面板。以折叠式手机来说,外侧的副面板供使用者不展开手机便能看到时间及来电号码等信息,而内侧的主面板则是在使用者展开手机,进行拨号或搜寻资料等操作时,显示文字、图案等影像。例如当使用手机的照相功能拍摄自身以外的对象时,可由内侧的主面板确定镜头是否对准,而当使用者想对自己拍摄时,可由外侧的副面板确定镜头的方向。这些附加功能逐渐成为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基本功能,双面板模块也随之成为这些产品的基本配备。然而,已知的OLED双面板模块以两个控制芯片各自驱动一个面板,因此需要较高的成本和较大的机构尺寸。如图1所示,在已知的OLED双面板模块中,主面板模块105包括主面板10、封装装置12以及控制芯片14,副面板模块205包括副面板20、封装装置22以及控制芯片24,主面板模块105及副面板模块205分别贴附在印刷电路板30的两面,结合为一个OLED双面板模块。图2A显示图1的OLED双面板模块的正面,即主面板模块105,封装装置12的接线区域120焊接主面板10,接线区域122焊接在印刷电路板30上,控制芯片14焊接在封装装置12的中央,控制芯片14通过引线16,与主面板10和印刷电路板30传递信号。图2B显示图1的OLED双面板模块的背面,即副面板模块205,封装装置22的接线区域220焊接副面板20,接线区域222焊接在印刷电路板30上,控制芯片24焊接在封装装置22的中央,控制芯片24经引线26与副面板20及印刷电路板30传递信号。来自模块外的信号连接到印刷电路板30上,通过接线区域122及222传递给主面板模块105及副面板模块205,主面板模块105及副面板模块205之间的信号传递也通过印刷电路板30上的线路。这种OLED双面板模块的厚度为主面板10、副面板20及印刷电路板30的厚度总合,其面积则为主面板10与封装装置12的总合。为了符合消费性电子产品趋向轻、薄、短、小的趋势,同时也为了降低成本,一种低成本且具有较小机构尺寸的OLED双面板模块,正是人们所期待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成本低、机构尺寸小的OLED双面板模块。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OLED双面板模块包括一共享的封装装置,以两个接线区域分别接合两个面板,以及一控制电路,根据多个外部信号产生多个驱动信号经所述封装装置上的引线分别或同时驱动所述两个面板。本专利技术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双面板模块包括一第一面板;一第二面板;一共享的封装装置,具有第一接线区域及第二接线区域分别接合所述第一及第二面板;以及一控制电路,根据多个外部信号产生多个驱动信号,经由所述共享的封装装置传递而分别或同时驱动所述第一及第二面板。本专利技术的OLED双面板模块不使用印刷电路板,也比已知的OLED双面板模块少了一组封装装置,更可减少一个控制芯片,故具有较低的成本、较薄的厚度及较小的面积。附图说明图1是已知的OLED双面板模块的侧视图;图2A、图2B是图1的OLED双面板模块的正、反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OLED双面板模块的展开图;图4是图3的模块在封装装置反折后的侧视图;图5A、图5B是图4的模块的正、反面示意图;图6是图3的封装装置的实施例;图7是图3的控制芯片的实施例;图8是图3的控制芯片的另一实施例;图9显示图7的控制芯片在主面板和副面板都开启时产生的信号;图10显示图7的控制芯片在主面板开启,副面板关闭时产生的信号;图11显示图7的控制芯片在主面板关闭,副面板开启时产生的信号;以及图12显示图7的控制芯片在主面板和副面板都关闭时产生的信号。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 主面板 105 主面板模块12 封装装置120 接线区域122 接线区域14 控制芯片16 引线20 副面板205 副面板模块 22 封装装置220 接线区域222 接线区域24 控制芯片26 引线30 印刷电路板 40 主面板 42 封装装置420 接线区域44 控制芯片442 指令接口443 存储器 444 纵向扫描线时序控制器445 主面板横向扫描线时序控制器446 副面板横向扫描线时序控制器447 控制芯片448 连接线45 控制芯片封装区域450 连接线 46 主面板引线48 副面板引线 50 副面板520 接线区域55 连接器550 连接器引线 555 接线区域具体实施方式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OLED双面板模块的主面板40和副面板50使用一共享的封装装置42,其典型的实施例为具有多条金属引线的高分子卷带,利用卷带式自动接合技术(Tape Automated Bonding;TAB)将接线区域420焊接到主面板40,接线区域520焊接到副面板50,以及接线区域555焊接到连接器55。控制芯片44焊接在封装装置42的中央。连接器55通常使用可挠式软板、热压纸或印刷电路板作为基底,其上的线路与封装装置42上的连接器引线550供控制芯片44与模块外的装置进行信号传递。控制芯片44根据从模块外送来的外部信号产生多个驱动信号,经由引线46及48传递到主面板40及副面板50,以同时或分别驱动主面板40及副面板50。图4是图3的实施例在封装装置42反折后的侧视图,副面板50及封装装置42都贴附在主面板40的背面。图5A及图5B是图4的模块的正反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OLED双面板模块的厚度为主面板40加上副面板50的厚度,面积约为主面板40的大小,与已知的OLED双面板模块相比,本实施例不使用印刷电路板,而是让两个面板40及50背对背贴附,更比已知的OLED双面板模块少了一组封装装置以及一个控制芯片,故具有更低的成本、更薄的厚度及更小的面积。图6显示图3的封装装置42的实施例,为具有多条金属引线的高分子卷带,其材质通常为聚酰亚胺(polyimide;PI),是一种类似照相底片的材质。本实施例预设要连接的主面板40为160×128的OLED面板,副面板50为96×96的OLED面板,故将封装装置42上的引线分为主面板纵向扫描线引线S1至S160、主面板横向扫描线引线C1至C128、副面板纵向扫描线引线D33至D128、副面板横向扫描线引线C’1至C’96以及连接器引线IO1至IOn,这些引线的一端都连接到控制芯片封装区域45,另一端则分别连接到接线区域420、520及555。为维持面板画面的均匀,本实施例将主面板横向扫描线引线分为C1至C64以及C65至C128两组,分别配置在主面板纵向扫描线引线S1至S160的两侧外,副面板横向扫描线引线也分为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双面板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面板;一第二面板;一共享的封装装置,具有第一接线区域及第二接线区域分别接合所述第一及第二面板;以及一控制电路,根据多个外部信号产生多个驱动信号,经由所述共享 的封装装置传递而分别或同时驱动所述第一及第二面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琼景
申请(专利权)人: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