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抛丸机的下料阀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1504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抛丸机的下料阀门装置,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下料槽,所述阀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主轴,所述第一主轴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通过设置导流板与滑动板,通过控制第一电机运作,从而通过第一主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从而分别带动阀体内部两侧的第三齿轮进行相反方向转动,继而分别通过齿条带动滑动板在限位滑槽内壁向两侧滑动,进一步的通过滑块带动导流板在阀体内部进行向两侧转动,从而对丸料进行下料,通过开口的大小,决定下料的效率,提升对下料速率的把控。提升对下料速率的把控。提升对下料速率的把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抛丸机的下料阀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抛丸机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抛丸机的下料阀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抛丸处理工艺在我国的高速公路、桥梁、隧道、机场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路面抛丸机是此类抛丸处理的施工设备,其工作原理是机械加速后的丸料在抛丸轮的带动下以很高的速度冲击到需要处理的表面,打击表面后反弹到反弹高压室,并进入到气流分离系统中,在这里灰尘和其他杂质被分离出来,干净的丸料(及少量的粉尘)会回到丸料储存斗中,被重复使用,冲击打击出来的大部分粉尘颗粒会被除尘器吸走。
[0003]目前市场上的抛丸机的下料阀门装置,进行下料时会出现堵塞的情况,此时需要人工进行疏通费时费力,且无法对丸料进行精确的下料,对下料速率不可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抛丸机的下料阀门装置。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07]1.通过设置导流板与滑动板,通过控制第一电机运作,从而通过第一主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从而分别带动阀体内部两侧的第三齿轮进行相反方向转动,继而分别通过齿条带动滑动板在限位滑槽内壁向两侧滑动,进一步的通过滑块带动导流板在阀体内部进行向两侧转动,从而对丸料进行下料,通过开口的大小,决定下料的效率,提升对下料速率的把控;
[0008]2.通过设置搅动杆与拨动板,通过控制导流板的张开宽度与拨动板的宽度相同,此时第二电机通过第二主轴带动拨动板进行转动,即可对丸料进行定速下料,通过控制第二电机的转动速率,决定丸料下料的速率,在需要进行大量下料时,将导流板大角度打开,此时第二电机分别带动第一转杆与第二转杆进行转动,继而带动搅动杆进行转动,对丸料进行拨动,有效防止丸料在阀体内部卡死,提升设备的实用性。
[0009]本技术具备一种应用于抛丸机的下料阀门装置,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下料槽,所述阀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主轴,所述第一主轴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阀体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主轴与转动杆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阀体的内部两侧均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与第三齿轮相互啮合,所述阀体的内壁铰接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一侧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端与滑动板相互铰接,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
[0010]优选的,所述阀体的内侧设有下料槽,所述阀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侧螺纹套设连接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的数量设置为多个。
[0011]优选的,所述阀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主轴,所述第二主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拨动板。
[0012]优选的,所述拨动板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所述拨动板呈圆环形均匀分布在第二主轴的外壁。
[0013]优选的,所述阀体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阀体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与第二转杆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搅动杆,所述搅动杆的数量设置为多个。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杆通过传动带与第二主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杆通过传动带与第二主轴传动连接。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正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反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图2的A处结构示意图。
[0019]图1

4中:1、阀体;2、连接板;3、下料槽;4、第一固定座;5、第二固定座;6、第一电机;7、第一主轴;8、第一齿轮;9、转动杆;10、第二齿轮;11、导流板;12、滑槽;13、滑块;14、限位滑槽;15、滑动板;16、齿条;17、连接螺栓;18、第三齿轮;19、第二电机;20、第二主轴;21、第一转杆;22、第二转杆;23、搅动杆;24、拨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1

4所示的一种应用于抛丸机的下料阀门装置,包括阀体1,阀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下料槽3,阀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4,第一固定座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主轴7,第一主轴7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8,阀体1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9,转动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0,第一主轴7与转动杆9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18,阀体1的内部两侧均设有限位滑槽14,限位滑槽1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板15,滑动板1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齿条16,齿条16与第三齿轮18相互啮合,阀体1的内壁铰接有导流板11,导流板11的一侧设有滑槽12,滑槽1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13,滑块13的一端与滑动板15相互铰接,第一齿轮8与第二齿轮10相啮合,在使用设备需要对丸料进行下料时,此时通过控制第一电机6运作,从而通过第一主轴7、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10带动转动杆9进行转动,从而分别带动阀体1内部两侧的第三齿轮18进行相反方向转动,继而分别通过齿条16带动滑动板15在限位滑槽14内壁向两侧滑
动,进一步的通过滑块13带动导流板11在阀体1内部进行向两侧转动,从而对丸料进行下料,通过开口的大小,决定下料的效率,提升对下料速率的把控。
[0022]阀体1的内侧设有下料槽3,阀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连接板2的外侧螺纹套设连接有连接螺栓17,连接螺栓17的数量设置为多个,阀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座5,第二固定座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9,第二电机1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主轴20,第二主轴20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拨动板24,拨动板24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拨动板24呈圆环形均匀分布在第二主轴20的外壁,阀体1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22,阀体1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21,第一转杆21与第二转杆22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搅动杆23,搅动杆23的数量设置为多个,第一转杆21通过传动带与第二主轴20传动连接,第二转杆22通过传动带与第二主轴20传动连接,在下料时,通过控制第二电机19进行转动,继而通过第二主轴20分别带动第一转杆21与第二转杆22进行转动,在需要进行低速率下料时,通过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抛丸机的下料阀门装置,包括阀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下料槽(3),所述阀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4),所述第一固定座(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6),所述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主轴(7),所述第一主轴(7)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8),所述阀体(1)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9),所述转动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0),所述第一主轴(7)与转动杆(9)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18),所述阀体(1)的内部两侧均设有限位滑槽(14),所述限位滑槽(1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板(15),所述滑动板(1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齿条(16),所述齿条(16)与第三齿轮(18)相互啮合,所述阀体(1)的内壁铰接有导流板(11),所述导流板(11)的一侧设有滑槽(12),所述滑槽(1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13),所述滑块(13)的一端与滑动板(15)相互铰接,所述第一齿轮(8)与第二齿轮(10)相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抛丸机的下料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的内侧设有下料槽(3),所述阀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亚喜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山川金属加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