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CMS电子外后视镜自动和自适应调节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11435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9
汽车CMS电子外后视镜自动和自适应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CMS电子外后视镜的摄像头采集车外图像;步骤S2:根据车身数据信号,对所述车外图像进行裁剪处理,并同时调节摄像头的视场角;步骤S3:将裁切后的图像传输至显示器。本发明专利技术使CMS电子后视镜在行车驾驶时,对各种行车状态下,通过控制摄像头视角从而调整观察视场角,更方便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满足对车环境观察需求。满足对车环境观察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CMS电子外后视镜自动和自适应调节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后视镜系统领域,尤其涉及汽车CMS电子外后视镜自动和自适应调节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CMS后视镜调节模式:通过人工手动调节外后视镜角度或者是摄像头的视场角度一定原图显示在显示屏上,以满足驾驶员对CMS外后视镜角度对车外观察需求。现有CMS后视镜调节模式的缺点:手动调节或摄像头原图显示,对驾驶员行车不便,图像角色有偏差、或者显示比例太小,驾驶员观察车外状况不是最佳位置观看视角,这样会导致驾驶员需要多次重复调节视场角度,行车安全等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实现CMS电子外后视镜的摄像头的视场角在显示屏上显示根据不同行车状况(如车速、左右转向、倒车等)下的要求,进行自动调节和自适应学习不同视场角满足驾驶员视野观察位置,自动调节CMS外后视镜角度,满足驾驶员对车外后视效果需求,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4]汽车CMS电子外后视镜自动和自适应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S1:CMS电子外后视镜的摄像头采集车外图像;
[0006]步骤S2:根据车身数据信号,对所述车外图像进行裁剪处理和调节摄像头的视场角处理;
[0007]步骤S3:将裁切后的图像传输至显示器。
[0008]具体的,步骤S2中裁剪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0009]步骤S21:采集车外图像为原始图像;
[0010]步骤S22:根据车身数据,设定裁剪区域大小以及裁剪位置;<br/>[0011]步骤S23:根据车身数据,设定裁剪区域大小以及裁剪位置,并调节摄像头的视场角,对所述原始图像进行裁剪处理。
[0012]具体的,步骤S22中根据车身数据,设定裁剪区域大小以及裁剪位置包括以下步骤:
[0013]步骤S221:在原始图像上建立坐标系,将原始图像划分成N
×
N个区域范围,且以原始图像中心为原点;
[0014]步骤S222:预设裁剪框,裁剪框呈矩形,且裁剪框的中心与原始图像中心为原点重合,裁剪框的长宽分别是N的整数倍;
[0015]步骤S223:车身数据包括转向信号、默认信号、加速信号、倒车信号;
[0016]当接收到默认信号时,采用原始的裁剪框,裁剪框的原点与原始图像中心为原点重合,裁剪裁剪框内图像并传输至显示屏,同时控制摄像头视场角选定范围在50~70
°

[0017]当接收到转向信号时,将裁剪框等比例放大至原始裁剪框的3~5倍,裁剪框的原
点与原始图像中心为原点重合,同时控制摄像头视场角选定范围在80~100
°

[0018]当接收到加速信号时,将裁剪框等比例放大至原始裁剪框的2~3倍,裁剪框沿着Y轴正方向移动第一阈值距离,第一阈值距离为N的整数倍距离,同时控制摄像头视场角选定范围在100~120
°

[0019]当接收到倒车信号时,将裁剪框等比例放大至原始裁剪框的2~3倍,裁剪框沿着Y轴负方向移动第二阈值距离,第二阈值距离为N的整数倍距离,同时控制摄像头视场角选定范围在100~120
°

[0020]根据接收到不同的倒车信号,改变裁剪框的比例和位置,从而适应驾驶员的视角,与此同时,通过调节摄像头,进一步调整视角,配合驾驶员的行驶。
[0021]具体的,在步骤S23中,对裁剪后的图片进行图像增强处理的过程为:提取摄像头实时采集到的原始图像中的灰度分量图像;根据灰度分量图像的像素点与经过高斯平滑后的灰度分量图像中像素点之间的相对明暗关系,对灰度分量图像的像素点进行灰度值校正;将经过灰度值校正的灰度分量图像进行合成,得到增强图像。
[0022]具体的,根据灰度分量图像的像素点与经过高斯平滑后的灰度分量图像中像素点之间的相对明暗关系,对灰度分量图像的像素点进行灰度值校正,包括:将灰度分量图像放入对数域中进行处理,得到增强灰度分量图像;将增强灰度分量图像中像素点的灰度值初始化为常量;用高斯模板对增强灰度分量图像做卷积,得到低通滤波灰度分量图像;将低通滤波灰度分量图像放入对数域中进行处理,得到高斯平滑后的灰度分量图像;计算灰度分量图像的像素点与高斯平滑后的灰度分量图像的像素点之间的相对明暗关系;根据相对明暗关系对增强灰度分量图像的像素点进行灰度值校正。
[0023]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使CMS电子后视镜在行车驾驶时,对各种行车状态下,通过控制摄像头视角从而调整观察视场角,更方便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满足对车环境观察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汽车CMS电子外后视镜自动和自适应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步骤S1:CMS电子外后视镜的摄像头采集车外图像;
[0026]步骤S2:根据车身数据信号,对车外图像进行裁剪处理,并同时调节摄像头的视场角:
[0027]步骤S21:采集车外图像为原始图像;
[0028]步骤S22:根据车身数据,设定裁剪区域大小以及裁剪位置。其中
[0029]步骤S221:在原始图像上建立坐标系,将原始图像划分成N
×
N个区域范围,且以原始图像中心为原点;
[0030]步骤S222:预设裁剪框,裁剪框呈矩形,且裁剪框的中心与原始图像中心为原点重合,裁剪框的长宽分别是N的整数倍;
[0031]步骤S223:车身数据包括转向信号、默认信号、加速信号、倒车信号;
[0032]当接收到默认信号时,采用原始的裁剪框,裁剪框的原点与原始图像中心为原点重合,裁剪裁剪框内图像并传输至显示屏,同时控制摄像头视场角选定范围在50~70
°

[0033]当接收到转向信号时,将裁剪框等比例放大至原始裁剪框的3~5倍,裁剪框的原
点与原始图像中心为原点重合,同时控制摄像头视场角选定范围在80~100
°

[0034]当接收到加速信号时,将裁剪框等比例放大至原始裁剪框的2~3倍,裁剪框沿着Y轴正方向移动第一阈值距离,第一阈值距离为N的整数倍距离,同时控制摄像头视场角选定范围在100~120
°

[0035]当接收到倒车信号时,将裁剪框等比例放大至原始裁剪框的2~3倍,裁剪框沿着Y轴负方向移动第二阈值距离,第二阈值距离为N的整数倍距离,同时控制摄像头视场角选定范围在100~120
°

[0036]步骤S23:对裁剪后的图片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增强后的图片传输至显示器中。
[0037]具体的,在步骤S23中,对裁剪后的图片进行图像增强处理的过程为:提取摄像头实时采集到的原始图像中的灰度分量图像;根据灰度分量图像的像素点与经过高斯平滑后的灰度分量图像中像素点之间的相对明暗关系,对灰度分量图像的像素点进行灰度值校正;将经过灰度值校正的灰度分量图像进行合成,得到增强图像。
[003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CMS电子外后视镜自动和自适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CMS电子外后视镜的摄像头采集车外图像;步骤S2:根据车身数据信号,对所述车外图像进行裁剪处理和调节摄像头的视场角处理;步骤S3:将裁切后的图像传输至显示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CMS电子外后视镜自动和自适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裁剪处理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21:将采集到的车外图像设置为原始图像;步骤S22:根据车身数据,设定裁剪区域大小以及裁剪位置,并调节摄像头的视场角,对所述原始图像进行裁剪处理;步骤S23:对裁剪后的图片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增强后的图片传输至显示器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汽车CMS电子外后视镜自动和自适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2中根据车身数据,设定裁剪区域大小以及裁剪位置,并调节摄像头的视场角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221:在所述原始图像上建立坐标系,将所述原始图像划分成N
×
N个区域范围,且以所述原始图像物理中心为坐标原点;步骤S222:预设裁剪框,所述裁剪框呈矩形,且所述裁剪框的中心与所述原始图像中心为原点重合,所述裁剪框的长宽分别是N的整数倍;步骤S223:所述车身数据包括转向信号、默认信号、加速信号、倒车信号;当接收到默认信号时,采用原始的裁剪框,所述裁剪框的原点与所述原始图像中心为原点重合,裁剪裁剪框内图像并传输至显示屏,同时控制摄像头视场角选定范围在50~70
°
;当接收到转向信号时,将裁剪框等比例放大至原始裁剪框的3~5倍,所述裁剪框的原点与所述原始图像中心为原点重合,同时控制摄像头视场角选定范围在80~10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汶翔杨小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迈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