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0795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浇筑装置,包括:底模板,所述底模板具有第一模板本体和两个滑轨部,所述两个滑轨部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模板本体的前端和后端处;和一对侧模板,所述一对侧模板的两个所述侧模板分别夹设于所述两个滑轨部之间,使得通过左右滑动一个或两个所述侧模板来调节两个所述侧模板之间的左右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浇筑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梁宽的节点处的浇筑,泛用性强,可重复利用。可重复利用。可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浇筑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浇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目前在大力推进传统建筑向工业化建筑转型。相比于传统建筑施工周期长、环境污染严重、施工人员短缺等问题,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通过预制构件工厂制作、现场拼接的建造方式实现了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建设成本。部分包覆钢

混凝土结构体系(PEC结构)是在H型钢翼缘间浇筑混凝土形成的一种新型钢

混凝土组合结构,其承载力、刚度及延性均优于纯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与型钢混凝土相比,部分包覆钢

混凝土结构体系具有构件可预制化程度高、节点连接方便、无模板等优点。同时有效解决了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防火防腐、隔音、结构震颤、保温性能、居住舒适性、耐久性及二次装修等棘手问题,成为极具发展前景的装配式结构体系。
[0003]现有的部分包覆钢

混凝土结构体系的梁柱节点连接是采用H型钢骨架栓焊拼接(即腹板螺栓连接,翼缘焊接)、然后浇筑细石混凝土或灌浆料。在实际应用中,梁柱节点的浇筑一般在楼板完成浇筑后,在节点两侧夹设木模板,通过预留在顶部的开孔处的套筒进行浇筑。由于上部存在上翼缘板,翼缘板的受力很大,开孔的内径只有25mm左右,导致非常难灌浆。同时由于梁柱节点的数量较多,节点浇筑方式效率低,人工耗费量大,制约了这种结构体系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用于部分包覆钢

混凝土组合构件的梁柱节点的混凝土浇筑的浇筑装置,该装置的泛用性强,可重复利用,且可以快速安装。
[0005]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浇筑装置,包括:
[0006]底模板,底模板具有第一模板本体和两个滑轨部,两个滑轨部分别形成于第一模板本体的前端和后端处;和
[0007]一对侧模板,一对侧模板的两个侧模板分别夹设于两个滑轨部之间,使得通过左右滑动一个或两个侧模板来调节两个侧模板之间的左右距离。
[0008]可选地,两个滑轨部突出于第一模板本体设置,每个滑轨部上开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滑槽;
[0009]每个侧模板具有第二模板本体和滑杆部,滑杆部形成于第二模板本体的下端,且滑杆部的前端和后端分别突出于第二模板本体,使得滑杆部的前端和后端分别配合在两个滑轨部的两个滑槽内。
[0010]可选地,滑杆部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开设有沿前后方向的内螺纹孔,利用固定件自滑轨部的外侧穿设内螺纹孔实现侧模板和底模板的滑动固定。
[0011]可选地,每个侧模板还具有浇筑板段,浇筑板段自第二模板本体的上部向上向外倾斜延伸形成。
[0012]可选地,浇筑板段的上下高度不小于50mm,与竖直面的夹角角度不小于60度。
[0013]可选地,浇筑板段在前端、后端和第二模板本体之间分别形成有封闭板段。
[0014]可选地,浇筑装置还包括: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夹设固定两个第二模板本体,以使第二模板本体贴合待浇筑件。
[0015]可选地,第一模板本体的下表面形成有左右两个固定凸起,每个固定凸起上开设有沿左右方向的第一安装孔;
[0016]固定机构包括螺杆、两个限位杆和两个螺母;其中,螺杆穿设两个第一安装孔;两个限位杆的下端形成有沿左右方向的第二安装孔,两个限位杆通过第二安装孔穿设于螺杆的左右两侧,且两个限位杆分列于两个第二模板本体的外侧;两个螺母分别在两个限位杆的外侧穿设于螺杆,用于在限位杆与第二模板本体的外侧贴合时固定限位杆。
[0017]可选地,底模板、侧模板的材质为铝合金。
[0018]可选地,两个侧模板相对设置在部分包覆钢

混凝土的梁柱节点的左右两侧。
[0019]本专利技术的浇筑装置通过设置成包括底模板和一对侧模板,底模板具有第一模板本体和两个滑轨部,一对侧模板的两个侧模板分别夹设于两个滑轨部之间,使得可以通过左右滑动一个或两个侧模板来调节两个侧模板之间的左右距离,从而使得该浇筑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梁宽的节点处的浇筑,泛用性强,可重复利用。
[0020]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浇筑装置,可以改变节点浇筑在整个结构施工流程中的位置,浇筑装置的搭设和节点混凝土的浇筑均可以与其他工序同步进行,例如,浇筑装置的搭设可以与楼板底模的搭设同时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可以与楼板的混凝土浇筑一同进行,避免二次施工对人工及材料的浪费,既节省了人工,也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工期。
[0021]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22]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23]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浇筑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所示的浇筑装置的底模板和侧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图1所示的浇筑装置的侧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图1所示的浇筑装置的底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图1所示的浇筑装置使用时的示意图。
[0028]图6是图5在铺设楼板底模后的示意图。
[0029]图7是图6在铺设楼板钢筋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浇筑装置100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浇筑装置100的底模板500和侧模板200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浇筑装置100的侧模板200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浇筑装置100的底模板500的结构示意图。本文中,

上”、“下”、“左”、“右”、“前”、“后”等以图1中双箭头标出的方向为参考描述。
[003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浇筑装置100包括:底模板500和一对侧模板200。底模板500具有第一模板本体501和两个滑轨部502,两个滑轨部502分别形成于第一模板本体501的前端和后端处。一对侧模板200的两个侧模板200分别夹设于两个滑轨部502之间,使得通过左右滑动一个或两个侧模板200来调节两个侧模板200之间的左右距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浇筑装置100通过设置成包括底模板500和一对侧模板200,底模板500具有第一模板本体501和两个滑轨部502,一对侧模板200的两个侧模板200分别夹设于两个滑轨部502之间,使得可以通过左右滑动一个或两个侧模板200来调节两个侧模板200之间的左右距离,从而使得该浇筑装置100可以适用于不同梁宽的节点处的浇筑,泛用性强,可重复利用。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浇筑装置100,可以改变节点浇筑在整个结构施工流程中的位置,浇筑装置100的搭设和节点混凝土的浇筑均可以与其他工序同步进行,例如,浇筑装置100的搭设可以与楼板底模403的搭设同时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浇筑装置,其中,包括:底模板,所述底模板具有第一模板本体和两个滑轨部,所述两个滑轨部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模板本体的前端和后端处;和一对侧模板,所述一对侧模板的两个所述侧模板分别夹设于所述两个滑轨部之间,使得通过左右滑动一个或两个所述侧模板来调节两个所述侧模板之间的左右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筑装置,其中,所述两个滑轨部突出于所述第一模板本体设置,每个所述滑轨部上开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滑槽;每个所述侧模板具有第二模板本体和滑杆部,所述滑杆部形成于所述第二模板本体的下端,且所述滑杆部的前端和后端分别突出于所述第二模板本体,使得所述滑杆部的前端和后端分别配合在所述两个滑轨部的两个所述滑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浇筑装置,其中,所述滑杆部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开设有沿前后方向的内螺纹孔,利用固定件自所述滑轨部的外侧穿设所述内螺纹孔实现所述侧模板和所述底模板的滑动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浇筑装置,其中,每个所述侧模板还具有浇筑板段,所述浇筑板段自所述第二模板本体的上部向上向外倾斜延伸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浇筑装置,其中,所述浇筑板段的上下高度不小于5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雷军许亚南王有路刘铨黄国阳魏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波威建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