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薄膜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0779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带有导电体的薄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一或多个导电体装在框型元件上,(b)将根据步骤(a)所述夹装的导电体施加并固定在至少一个塑料薄膜上,(c)除去框型元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带有导电体的薄膜的方法。在汽车制造中,为降低车体重量,例如会使用透明塑料薄板来代替 玻璃板。用于后窗的塑料薄板通常会装备电热丝。射灯,例如前灯、尾灯和其它汽车照明装置,只要使用传统的卣素 灯或气体放电灯就通常并不需要任何特殊的除冰装置或避免水汽的装 置。这些灯能产生足够多的热量融化冰雪和除去由冷凝水导致的水汽。相比之下,采用冷发光装置如发光二极管(LED)的射灯或采用氙灯的射 灯并不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因此解冻能力显得过低。射灯盖片 (Asdeckscheibe )的结冰或起雾是很麻烦的,并不仅仅是出于美观性方 面的原因出于安全原因,光束从射灯中射出时不应是昏暗或发散的。现有技术中已知有制备其中嵌有导电体结构的塑料薄膜的方法。从 DE10147537已知一种方法,其中包括将导电体与塑料薄膜的一个表面相 连,然后通过背面注射或背面压印对所述塑料薄膜提供另一塑料层以形 成片体。可采用现有技术已知的方法来铺设金属丝。例如,在薄膜表面 导向放置一个铺设头,其以轻微压力并借助加热将金属丝连续地压入或 并入薄膜表面。此方法的缺点在于较费时,因为线是通过铺设头连续压 入薄膜中的。JP2003197013A,JP2002150812A和JP2002211309A记述了在车灯盖 片中设置电热丝。但是传统的电热丝是清楚可见的,出于美观原因令人 不能接受。JP10312705A记述了通过薄膜的背面注射在车灯中安装薄膜或板。 其中所述薄膜或板具有导电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薄膜的方法,其中在塑料薄膜上提 供了许多金属丝。此方法旨在尽可能地简单和以少的步骤完成。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备带有导电体的薄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 将 一 或多个导电体夹装(aufspannen )在框型元件(绷框 (Spannrahmen ))上,(b) 将根据步骤(a)夹装的导电体施加并固定在至少一个塑料薄膜上,(C)除去框型元件。导电体由导电材料,优选由金属,特别优选由鴒制成。导电体的直径优选为5inm-3mm,特别优选10pm-40iam。可以采用金属丝作为导电体。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步骤(a), 一或多个导电体,例如金属丝,被夹装 在框型元件上并构成一组导电体。导电体可以例如大体相互平^"地夹 装。也可以以任何其它期望的图案夹装在框型元件上。金属丝例如可以 通过围绕而安装在框型元件上。还可优选地同时向多个框型元件提供导电体,例如两个框型元件彼 此相邻放置并用导电体缠绕。然后将导电体端部适当地,例如通过夹条 (Klemmleisten ),固定到绷框上。然后将两个框型元件彼此分开,导 电体在两个框型元件之间的区域被切断。这样,可以同时制得两个夹装 有导电体的框型元件,它们可随后被施加到薄膜上。导电体优选4皮此平4亍或大致平4亍且相隔200fxm-20cm、优选0.5mm-5 cm 、特别优选1 -1 Omm地安装在框型元件例如绷框上。优选地,适合的绷框为例如长方形框,其在至少两个相对侧包含梳 齿或一系列的凹痕以确定导电体的位置。在第二步骤(b)中,所夹装的导电体被施加并固定到塑料薄膜上。向塑料薄膜的施加和固定可以通过加热导电体和/或塑料薄膜来完成。塑料 薄膜可以点加热或大面积地加热。此外或作为替代,也可加热所有导电体或只加热一些导电体。 一种特别优选的通过加热将导电体固定到塑料 薄膜上的方法是,通过施加电压在导电体的整个长度上加热导电体,从 而使与导电体接触的塑料薄膜表面开始熔化,由此可实现导电体与塑料 薄膜的粘合。或者,也可仅对导电体进行点加热,例如使用热金属丝或 烙铁。或者或另外,也可通过粘合或焊接来实现导电体向塑料薄膜的施 加。粘合可以通过施加适合的粘合剂或优选地使用能溶解薄膜表面从而使导电体粘合到塑料薄膜上的溶剂来实现。对于聚碳酸酯塑料薄膜的情 形,优选使用二氧戊环和二氯曱烷作为用于固定导电体的溶剂。导电体向塑料薄膜的施加也可在压力下实现,从而使夹装的导电体 可被压在塑料薄膜上。压制优选地在高温下进行,此高温应至少足以使 塑料薄膜开始熔融。在本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在根据步骤(b)向塑料薄膜上施加 夹装的导电体之后又进一步施加了至少另一层塑料薄膜。这可以紧接步骤(b)进行,但也可在根据步骤(c)除去框型元件之后进行。施加另一塑料薄膜的方式是使得导电体位于第一薄膜与第二即另 一薄膜之间。也可进一步施加塑料薄膜。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在附加步骤(d)中通过注塑向带有导电体的 塑料薄膜施加一种热塑性塑料。可以通过背面注射或背面压印来实现注 塑施加。为简单起见,下面有时使用术语背面注射,但在本专利技术中,背 面压印的替代方法始终包含在术语背面注射中。或者,也可将带有导电体的塑料薄膜施加到例如由热塑性塑料,特 别是用于塑料薄膜的热塑性塑料,或玻璃制成的板上。这可以例如通过 粘合或层压实现。热塑性塑料优选地通过背面注射或背面压印而成0.5-50mm,特别优 选2-6mm的厚度。在根据步骤(d)注塑时,特别是按照模制件或模具的几何形状制造的 薄膜被插入模具中并通过注塑或注射压印工艺用背面填充材料对薄膜 进行力口强。薄膜可任选地在芯侧(铸件顶出器侧)或在铸模侧(喷嘴侧)插入到模具中。根据薄膜的位置不同,其随后将位于模制件的外侧之内(正面注 射或压制)或外侧之上(背面注射或压印)。在根据步骤(d)所述的注塑过程(加强过程)中,薄膜应当优选地被固 定在模具中。薄膜的固定可以例如通过薄膜的几何形状、通过静电固 定、通过真空、通过在薄膜上的固定板(Haltelaschen)或者通过模具中 的固定部件来实现。薄膜优选地通过其几何形状来固定。在背面注射或背面压印过程中,薄膜的精确定位固定非常重要。这 尤其重要是因为在模具中顶出器、滑道或型芯拉出器形式的特殊结构对 于在导电体上的精确定位植入以供随后导电体接触来说是必需的。导电 体的植入优选地使用可精确调节的型芯进行。在插入和固定薄膜之后,按背面注射或背面压印工艺按照生产机器 的组件特定生产参数进行注塑。塑料薄膜与将被背面注射的热塑性材料可以由相同或不同的材料构成,优选地由相同材料构成。可以使用透明或半透明的热塑性塑料。适合的热塑性塑料的例子有二酚基聚碳酸酯或共聚碳酸酯、聚或共聚丙 烯酸酯、聚或共聚曱基丙烯酸酯,优选地聚曱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或与苯乙烯的共聚物,优选透明聚苯乙烯或聚苯乙烯丙烯腈(SAN),透 明的热塑性聚氨酯,和聚烯烃,优选地透明的聚丙烯、或基于环烯烃的 聚烯烃(例如TOPAS⑧,Ticona),对苯二曱酸的缩聚物或共缩聚物,优选 地聚或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CoPET)或乙二醇改性的 PET(PETG)。特别优选的材料为双酚-A-聚碳酸酯、双酚-A与1,1-双(4-羟苯基)-3,3,5-三曱基环己烷的共聚碳酸酯、以及聚和共聚曱基丙烯酸甲酯。热塑性塑料薄膜的制造是现有技术已知的。根据应用不同,薄膜可 以制成0.01-10mm、优选地0.1-0.4mm的厚度,并用于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为 实现高透明度,有利的是使在背面注射过程中远离熔融流一侧具有尽可 能光滑的表面。在本专利技术方法中,为例如装饰目的和/或实现与电路总线连接,可以 在施加导电体之前对薄膜提供压印,例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备带有导电体的薄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一或多个导电体夹装在框型元件上,    (b)将根据步骤(a)夹装的导电体施加并固定在至少一层塑料薄膜上,    (c)除去框型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多布勒R孔泽尔D波普森W科尔M博尔
申请(专利权)人:拜尔材料科学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