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动内延板及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0396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活动内延板及爬架,包括第一扁钢、第二扁钢及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扁钢和所述第二扁钢之间,在所述第一扁钢上设有安装孔,在所述第二扁钢上突出形成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当所述第二扁钢向靠近所述第一扁钢方向转动时,所述支撑板对所述第二扁钢进行支撑以在所述第一扁钢和所述第二扁钢之间形成一定支撑角。解决现有固定式内延板会和铝模背楞干涉,不安装内延板时架体与结构之间空洞间隙又很大等问题。架体与结构之间空洞间隙又很大等问题。架体与结构之间空洞间隙又很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动内延板及爬架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活动内延板及爬架。

技术介绍

[0002]内延板一般采用固定式内延板。内延板连接走道板且靠近建筑一侧,用于填堵架体与结构之间的缝隙。但施工层存在铝模背楞,采用固定式内延板,架体爬升会跟铝模背楞干涉,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一种活动内延板,内延板可活动,方便使用。
[0004]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一种活动内延板,包括第一扁钢、第二扁钢及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扁钢和所述第二扁钢之间,在所述第一扁钢上设有安装孔,在所述第二扁钢上突出形成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当所述第二扁钢向靠近所述第一扁钢方向转动时,所述支撑板对所述第二扁钢进行支撑以在所述第一扁钢和所述第二扁钢之间形成一定支撑角。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合页组件,所述合页组件包括第一合页面、第二合页面及转轴,所述第一合页面和所述第一扁钢连接,第二和页面和第二扁钢连接,所述转轴在所述第一扁钢和第二扁钢之间。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板上形成连接面及抵接面,所述连接面用于与所述第二扁钢相连接,所述抵接面用于与所述第一扁钢相抵。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接面与所述连接面之间的夹角为80

110
°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接面与所述连接面之间的夹角为90
°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连接面和抵接面之间形成过渡面,所述过渡面由靠近所述连接面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抵接面的一端向下倾斜延伸设置。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板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或梯形。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连接面和抵接面之间形成过渡面,所述过渡面由靠近所述连接面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抵接面的一端向下倾斜延伸设置。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接面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连接面的横截面面积。
[0014]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一种爬架,内延板可活动,方便使用。
[0015]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16]一种爬架,包括爬架本体及上述所述的一种活动内延伸板,所述安装孔用于与所述爬架本体连接。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安装在所述爬架本体上,所述卡扣用于对所述第二扁钢向扣合连接。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提出一种活动内延板,通过在第一扁钢和第二扁钢之间设置转动组件,将所述第一扁钢和所述第二扁钢之间可转动的连接在一起,解决现有固定式内延板会和铝模背楞干涉,不安装内延板时架体与结构之间空洞间隙又很大等问题,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活动内延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实施例中一种活动内延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实施例中一种活动内延板转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实施例中一种活动内延板转动后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实施例中一种活动内延板转动后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实施例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0027]实施例一:
[0028]如图1

6,一种活动内延板,包括第一扁钢1、第二扁钢2及转动组件3,所述转动组件3设置于所述第一扁钢1和所述第二扁钢2之间,在所述第一扁钢1上设有安装孔11,在所述第二扁钢2上突出形成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用于当所述第二扁钢2向靠近所述第一扁钢1方向转动时,所述支撑板4对所述第二扁钢2进行支撑以在所述第一扁钢1和所述第二扁钢2之间形成一定支撑角。
[0029]本技术提出一种活动内延板,通过在第一扁钢1和第二扁钢2之间设置转动组件3,将所述第一扁钢1和所述第二扁钢2之间可转动的连接在一起,且在所述第二扁钢2上设置支撑板4,当所述第二扁钢2向靠近所述第一扁钢1方向转动时,本实施例中是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所述支撑板4的一端面与所述第一扁钢1相抵,以在所述第一扁钢1和所述第二扁钢2之间形成一定夹角,在所述第二扁钢2的上端面处形成支撑面。解决现有固定式内延板会和铝模背楞干涉,不安装内延板时架体与结构之间空洞间隙又很大等问题,方便使用。
[0030]所述转动组件3包括合页组件,所述合页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扁钢1和所述第二扁钢2连接。
[0031]本实施例中,所述合页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扁钢1的内侧面、第二扁钢2的内侧面相连接。即所述合页组件包括第一合页面、第二合页面及转轴,所述第一合页面和所述第一扁钢1连接,第二和页面和第二扁钢2连接,所述转轴在所述第一扁钢1和第二扁钢2之间。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合页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扁钢1的内侧面、第二扁钢2的内侧面相连接。即所述合页组件包括第一合页面、第二合页面及转轴,所述第一合页面和所述第一扁钢1连接,第二和页面和第二扁钢2连接,所述转轴在所述第一扁钢1和第二扁钢2之间。
[003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扁钢1上设有的安装孔11,所述安装孔11用于将第一扁钢1安装在所述爬架上。
[003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扁钢1在所述第二扁钢2的上方。所述第一扁钢1和所述第二扁钢2之间不直接连接,第一扁钢1和第二扁钢2之间通过合页组件间接连接。以通过合页组件实现第一扁钢1和第二扁钢2之间的转动连接。当不需要使用第二扁钢2进行支撑或其他作用时,将第二扁钢2转动至与第一扁钢1相平行的状态,即将第二扁钢2转动至第二扁钢2在第一扁钢1的上方处,以将第二扁钢2收纳起来;当需要使用第二扁钢2进行支撑时,将第二扁钢2转动至第二扁钢2与水平面平行或接近平行的角度,以在第二扁钢2的上表面形成支撑面。
[0035]所述支撑板4上形成连接面41及抵接面42,所述连接面41用于与所述第二扁钢2相连接,所述抵接面42用于与所述第一扁钢1相抵。所述支撑板4通过所述连接面41与所述第二扁钢2相连接固定。当所述第二扁钢2向靠近所述第一扁钢1方向转动时,当转动至抵接面42与所述第一扁钢1相抵时,所述第二扁钢2停止转动,第二扁钢2与第一扁钢1的位置相对固定。
[0036]所述抵接面42与所述连接面41之间的夹角为8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动内延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扁钢、第二扁钢及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扁钢和所述第二扁钢之间,在所述第一扁钢上设有安装孔,在所述第二扁钢上突出形成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当所述第二扁钢向靠近所述第一扁钢方向转动时,所述支撑板对所述第二扁钢进行支撑以在所述第一扁钢和所述第二扁钢之间形成一定支撑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内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合页组件,所述合页组件包括第一合页面、第二合页面及转轴,所述第一合页面和所述第一扁钢连接,第二和页面和第二扁钢连接,所述转轴在所述第一扁钢和第二扁钢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内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形成连接面及抵接面,所述连接面用于与所述第二扁钢相连接,所述抵接面用于与所述第一扁钢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活动内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面与所述连接面之间的夹角为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渭泉彭辉王朋郑新伟谢延义付勇涛童超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志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