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用氨水制备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0378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用氨水制备管,涉及氨水制备领域,包括外支撑管,所述外支撑管的外侧边水平焊接有固定外环,所述固定外环的顶面均匀开设有固定通孔,所述外支撑管的底端垂直向下焊接有底出料斗,所述底出料斗的底端螺栓连接有固定盒体,所述固定盒体的底面竖直向插接有出料管道,所述外支撑管的外侧边斜焊接有液氨进管,所述外支撑管的外侧边斜焊接有气氨进管,所述外支撑管的顶端垂直向上焊接有主进水管,所述外支撑管的顶面对称插接有冷凝连管,在采用了多层的管体结构使得不会对外部造成影响,且液氨和气氨两种方式进行混合制备操作,让其管体在进行制备使用时更加的高效,同时结合冷凝结构使得加快了混合的效率。同时结合冷凝结构使得加快了混合的效率。同时结合冷凝结构使得加快了混合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用氨水制备管


[0001]本技术涉及氨水制备
,具体是一种两用氨水制备管。

技术介绍

[0002]氨水,指氨的水溶液,有强烈刺鼻气味,具弱碱性。氨水中,氨气分子发生微弱水解生成氢氧根离子及铵根离子。“氢氧化铵”这个名称并不十分恰当,只是对氨水溶液中的离子的描述,并无法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氨在水中的电离可以表示为:反应平衡常数Kb=1.8
×
105。1mol/L氨水的pH值为11.63,大约有0.42%的NH3变为。氨水是实验室中氨的常用来源。它可与含铜离子的溶液作用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物,也可用于配置银氨溶液等分析化学试剂。
[0003]对于现在的氨水制备时,采用的就是液氨或气氨与水进行混合后形成,传统的制备管体就是针对单一的物料之间的混合制备操作,造成了使用时受到限制的情况,无法满足两种制备方式一体化操作设置,让其影响到制备氨水的效率,不利于现在的氨水制备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用氨水制备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对于现在的氨水制备时,采用的就是液氨或气氨与水进行混合后形成,传统的制备管体就是针对单一的物料之间的混合制备操作,造成了使用时受到限制的情况,无法满足两种制备方式一体化操作设置,让其影响到制备氨水的效率,不利于现在的氨水制备使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两用氨水制备管,包括外支撑管,所述外支撑管的外侧边水平焊接有固定外环,所述固定外环的顶面均匀开设有固定通孔,所述外支撑管的底端垂直向下焊接有底出料斗,所述底出料斗的底端螺栓连接有固定盒体,所述固定盒体的底面竖直向插接有出料管道,所述外支撑管的外侧边斜焊接有液氨进管,所述外支撑管的外侧边斜焊接有气氨进管,所述外支撑管的顶端垂直向上焊接有主进水管,所述外支撑管的顶面对称插接有冷凝连管,所述外支撑管的内侧边固定套接有内隔离层,所述内隔离层的内侧边竖直向设置有混合管体,所述混合管体的外侧边套接有螺旋冷凝管,所述混合管体的外侧边对称焊接有延伸管道,所述外支撑管的顶面开设有顶通孔,所述外支撑管的底面开设有底通槽,所述底出料斗的内侧边固定套接有内保温层,所述固定盒体的内侧边螺栓连接有控制阀门,所述底出料斗的底端开设有连通孔。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外环呈环状水平固定设置在外支撑管的外侧边底端位置,固定通孔呈环状等距排布设置在固定外环的顶面位置,底出料斗的顶开口对接设置在底通槽的底开口端,且底出料斗的内部与底通槽的内部相互之间保持通接设置。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出料管道的顶端垂直向上贯穿固定盒
体的底面延伸至内部,且延伸端固定插接设置在控制阀门的底输出端,出料管道的内部与控制阀门的内部相互之间保持通接设置。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液氨进管和气氨进管的一端均斜向下固定设置在外支撑管的外侧边靠近顶端位置,且液氨进管和气氨进管的一端均一一对应对接设置在延伸管道的一开口端位置,液氨进管和气氨进管的内部与延伸管道的内部相互之间保持通接设置。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进水管的底端垂直向下对接设置在顶通孔的顶开口端,且主进水管的内部与顶通孔的内部相互之间保持通接设置,冷凝连管的底端垂直向下贯穿外支撑管的顶面延伸至内部,且延伸端与螺旋冷凝管的两端保持固定连接设置,混合管体竖直向固定设置在内隔离层的内侧中轴线位置。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延伸管道的一端斜向上固定设置在外支撑管的侧壁呈开口状设置,延伸管道的内部与混合管体的内部相互之间保持通接设置,顶通孔和底通槽均与混合管体的内部保持通接设置,连通孔的底端与控制阀门的顶输入端相互之间保持通接设置。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通过将液氨管固定套接设置在液氨进管的一端位置,且气氨管的一端固定套接设置在气氨进管的一端,同时顶部的主进水管的顶端进行连接主水管,在需要进行合成氨水时,可以采用液氨进管将液氨投入到混合管体的内部,同时在主进水管将水体进行注入到混合管体的内部,且在冷凝连管与制冷器进行连接后,使得制冷液顺着冷凝连管进入到螺旋冷凝管的内部,让螺旋冷凝管对中心位置的混合管体进行冷却处理,让其内部的液氨和水体充分混合后形成氨水,在对控制阀门进行控制后使得进入到底出料斗的内部氨水通过连通孔进入到出料管道的内部,最后对氨水进行收集处理,而外支撑管可以通过螺栓贯穿固定通孔后,让固定外环固定在指定位置稳定住制备使用,在气氨进行制备氨水时,也是采用相同的步骤使得气氨通过气氨进管注入到混合管体的内部混合处理,在采用了多层的管体结构使得不会对外部造成影响,且液氨和气氨两种方式进行混合制备操作,让其管体在进行制备使用时更加的高效,同时结合冷凝结构使得加快了混合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5]图1为一种两用氨水制备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一种两用氨水制备管的外支撑管正视剖面连接细节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一种两用氨水制备管的外支撑管俯视剖面连接细节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一种两用氨水制备管的底出料斗正视剖面连接细节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外支撑管;2、固定外环;3、固定通孔;4、底出料斗;5、固定盒体;6、出料管道;7、液氨进管;8、气氨进管;9、主进水管;10、冷凝连管;11、内隔离层;12、混合管体;13、螺旋冷凝管;14、延伸管道;15、顶通孔;16、底通槽;17、内保温层;18、控制阀门;19、连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两用氨水制备管,包括外支撑管1,外支撑管1的外侧边水平焊接有固定外环2,固定外环2的顶面均匀开设有固定通孔3,外支撑管1的底端垂直向下焊接有底出料斗4,固定外环2呈环状水平固定设置在外支撑管1的外侧边底端位置,固定通孔3呈环状等距排布设置在固定外环2的顶面位置,底出料斗4的顶开口对接设置在底通槽16的底开口端,且底出料斗4的内部与底通槽16的内部相互之间保持通接设置,底出料斗4的底端螺栓连接有固定盒体5,固定盒体5的底面竖直向插接有出料管道6,出料管道6的顶端垂直向上贯穿固定盒体5的底面延伸至内部,且延伸端固定插接设置在控制阀门18的底输出端,出料管道6的内部与控制阀门18的内部相互之间保持通接设置,外支撑管1的外侧边斜焊接有液氨进管7,外支撑管1的外侧边斜焊接有气氨进管8,液氨进管7和气氨进管8的一端均斜向下固定设置在外支撑管1的外侧边靠近顶端位置,且液氨进管7和气氨进管8的一端均一一对应对接设置在延伸管道14的一开口端位置,液氨进管7和气氨进管8的内部与延伸管道1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用氨水制备管,包括外支撑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撑管(1)的外侧边水平焊接有固定外环(2),所述固定外环(2)的顶面均匀开设有固定通孔(3),所述外支撑管(1)的底端垂直向下焊接有底出料斗(4),所述底出料斗(4)的底端螺栓连接有固定盒体(5),所述固定盒体(5)的底面竖直向插接有出料管道(6),所述外支撑管(1)的外侧边斜焊接有液氨进管(7),所述外支撑管(1)的外侧边斜焊接有气氨进管(8),所述外支撑管(1)的顶端垂直向上焊接有主进水管(9),所述外支撑管(1)的顶面对称插接有冷凝连管(10),所述外支撑管(1)的内侧边固定套接有内隔离层(11),所述内隔离层(11)的内侧边竖直向设置有混合管体(12),所述混合管体(12)的外侧边套接有螺旋冷凝管(13),所述混合管体(12)的外侧边对称焊接有延伸管道(14),所述外支撑管(1)的顶面开设有顶通孔(15),所述外支撑管(1)的底面开设有底通槽(16),所述底出料斗(4)的内侧边固定套接有内保温层(17),所述固定盒体(5)的内侧边螺栓连接有控制阀门(18),所述底出料斗(4)的底端开设有连通孔(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用氨水制备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外环(2)呈环状水平固定设置在外支撑管(1)的外侧边底端位置,固定通孔(3)呈环状等距排布设置在固定外环(2)的顶面位置,底出料斗(4)的顶开口对接设置在底通槽(16)的底开口端,且底出料斗(4)的内部与底通槽(16)的内部相互之间保持通接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育良华博伦华珊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羽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